家长对孩子矛盾冲突的处理艺术
2015-08-15邹立才
◆邹立才
(辽宁省庄河市蓉花山镇中心小学)
目前,家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父母缺乏对孩子权利的尊重。尤其是孩子在学校中发生矛盾冲突时,一些家长就更会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思路来处理问题,不屑于征求孩子的意见、取得孩子的认同,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与理解。尽管许多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缺乏对孩子本质的了解和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尊重,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目的,直接的后果是为孩子按照自身成长规律的发展制造了障碍,也使他们失去了童年本应有的欢乐和可贵的开拓精神。
当孩子进入少年期的时候,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急剧发展,但又不成熟,必然要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规范要求、思想观念发生冲突,一些教育专家把这样的少年期称作对抗期。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遇到麻烦和矛盾时,并不像中低年级孩子那样,愿意向父母和盘托出。他们的行为,有的是以外在的对抗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则是在平静的外表下以学生的心理反应表现出来。这种矛盾一旦产生,如果不能及时沟通解决,就会随之派生出其他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新矛盾和新冲突。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不同心理,就应该艺术地处理孩子的矛盾冲突。
一、孩子仅仅是为了发泄情感的心理
在学校中学生遇到麻烦以后,由于自尊心的需要,或者基于老师的威望,他们有时可以收敛和克制。但是,心中不一定想得通,因而形成一定的郁闷心理。当回到家中时,他们有可能需要向父母一吐为快。这时,诉说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同情和理解,而是为了通过发泄化解心中的郁闷。
对待这种心理,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一要耐心地听。二要选用适当的话语平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于询问事情的原因。三是可以保持沉默,等待风暴过去,让孩子自己去反思解决。四是如果孩子需要家长指导,则可以寻根问底地加以点拨。绝对不能顺着孩子的脾气指责矛盾的另一方,既不利于孩子正视矛盾,又不利于解决矛盾。家长应该让孩子受点挫折,受点挑战,不要不舍得,不放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在合适的“度”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然成长。
二、孩子为了和家长讨论矛盾中是非的心理
高年级学生闹起矛盾来不管不顾,事后虽然他们自我感觉理直气壮,但也常常心中感到不踏实。回到家中向父母诉说的过程,不一定是为了让父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希望父母能认可自己的道理,证明矛盾冲突的过错不在自己。
对待这种心理,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家长一定要听,而且要听完,了解事情的整个发生过程。二是充分肯定孩子在矛盾冲突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三是指出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不当的做法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四是教会孩子理解老师和同学,学会宽容。要避免对问题采取简单幼稚的做法,轻描淡写,放弃教育孩子的良好机会。
在学校生活,众多孩子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与某个孩子闹了不愉快,就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那样只会激化矛盾,只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蒙上阴影,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长大的,是要走上社会的,他需要承担他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一味躲避只会对社会形成不信任感,终究一事无成。家长只有正确的对待,较为公正地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才会化弊为利,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
三、孩子推脱责任避免家长斥责的心理
有时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后,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了逃避家长的批评斥责,会在向家长叙述的过程中,只强调别人的过错,而回避自己的问题。
对待这种心理,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家长要全面把握情况,要通过和老师以及孩子的同学的交流,掌握事实依据。二是要和孩子摆事实,让孩子在事实面前承认错误。三是要和孩子讲道理,使孩子充分认识错误的危害及后果,产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四是要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避免伤害矛盾冲突的各方。五是要指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不能偏听偏信,推脱责任,把责任一味地推到矛盾的另一方身上。
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没有利益冲突,更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不是这个碰了那个,就是那个撩了这个,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况我们这些局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最好不要无端地评价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到底谁对谁错,更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责别人的孩子,这样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
四、孩子争取家长和矛盾的另一方作对的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在制造了矛盾冲突之后,明知自己不对,却还无理取闹甚至恶人先告状。在学校和老师还未和家长进行交流之前,主动向父母编造理由和谎言,夸大事实,目的是为了争取家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向矛盾的另一方发难。
对待这种心理,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家长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全面正确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二是家长要理解和支持教师在特定的班级中、特定的环境下所采取的特殊的、有一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三是家长要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转变他们偏激的认识,化解他们极端的做法。四是一旦孩子犯有此类的错误,家长就应慎重对待孩子带回家的各种信息。不要随意附和孩子,甚至找到学校为自己的孩子打抱不平,促使孩子养成将自己与别人的矛盾转嫁成别人与别人的矛盾。
当家长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时,不是要教孩子怎么还手,或者帮孩子处理事情,而是要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用丰富的知识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长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既能给予孩子心灵的安慰,又能给孩子精神上的帮助,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相反,如果家长的行事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很容易让其性格产生“异变”。那么,家长碰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不是不闻不问呢?我认为,作为孩子成长的导师,在自己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还是应该帮他一把。这个“帮”更多的体现是在了解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指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如果孩子之间问题严重,建议家长可以找老师,通过学校去解决问题。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导师。当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或发生纠纷时,做家长的要看到事情的背后,往远处想,往宽处想。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智慧的家长会因势利导,让化解矛盾的过程变为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讲,矛盾恰恰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如果您是明智的父母,就应该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法,引领孩子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家长一定要学会艺术地处理孩子在学校中所发生的矛盾冲突,把各种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作为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契机。把未成年人看作是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只有在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权利主体的前提下,才能使对他们的保护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最终达到独立于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