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互动教学的构建策略
2015-08-15韩淑萍
◆韩淑萍
(吉林省公主岭市岭东小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知识传承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战场。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其仍普遍存在费时耗力和低效的弊病,还不能很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深化。课堂教学应该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有机组合,而当前的教学则多数还沉浸于教师严肃地“布道”和学生呆板地听讲的氛围中,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甚至会促成学生养成消极应付的学习习惯。本文拟以现代教学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现实小学课堂教学的弊端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帮助教师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进而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帮助。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好的教学效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这就需要教师要主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首先应明确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权的个体,虽然他们年龄较小,但也有完整的自尊心,同时更是一个具有主动思维和能动性的人。因此,教师应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尊重。此外,教师还应该虚心地向学生学习,时刻以学生的朴实和纯真勉励自己,而不应该自命为真理的裁判。苏格拉底就反对教育是知者对无知者的灌输,反对包办学生的观点,反对代替学生做出判断的行为。教师只有本着这样的执教思想,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启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鼓励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提倡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效应。就当前小学教学而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宜一味地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而应尽可能采用以问题引导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以问题为主线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为学生创设性思维的培养铺设道路,从而启发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将问题引导教学的方法简单地理解或演化为“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如果教师的提问浅白直露,思维探索空间较小,学生只要沿着教师预定思路稍加考虑就很容易得出答案,那么这种“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就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散性或求异性思维的培养,而仍是一种灌输教学模式的表现,不同的是借用学生之口表达了教师想要说的话。因此,当采用以问题引导教学的方法时,应更多地将教师的发问让位于学生提问。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三、预留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促成了学生素质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表现就形成了学生独有的个性特征。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抑制个性人才的成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为每位学生预留充足的个性发展空间。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形成心理互动,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发展。为此,教师应抱着积极乐观的执教态度,正确认识与理解学生身上的不足,在批评或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更要看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及时地加以鼓励与表扬,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