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的发现”教学板块的实践应用

2015-08-15王华利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园地规律识字

◆王华利

(浙江省临海市回浦实验小学)

一、直击“我的发现”教学盲点

盲点一:不重方法,死记硬背。多数老师在教学“我的发现”时往往删繁就简,直奔主题,本着“不让学生去发现规律直接积累下来也行”的思想,以读、背为主要方式,匆匆“过场”。

盲点二:只背书上,没有拓展。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只知课内,不关注课外。课本安排几个成语,老师就教几个成语,课本安排几类词组,老师就教几类词组。

盲点三:背过就行,不重运用。对于“我的发现”,老师引导学生不断背诵积累,却疏忽了很重要的一点——学以之用,以致不少学生把“我的发现”理解为“读读背背”。

二、“我的发现”教学版块的实践应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徜徉在“发现”中

“我的发现”栏目,大部分课文旁边都以“我”的语气来提要求,提示我们的学生用“我”的眼光去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这符合学生的心理,更尊重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学生从“我还能……”“我发现……”这些话语中,明白自己将做些什么,文本的这种呈现方式使“教本”变为“学本”,促使其乐此不疲、孜孜以求的去主动探索语文。

1.画面辅助,发现识字规律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我的发现”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字分分合合能变出很多的字。说实话,加加减减的识字规律对我们大人来说很简单,但怎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个规律,并学会用这个识字规律去记生字呢?我决定利用画面去引发他们发现规律。

在本书里,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讲述的不是自己如何成功,而是母亲的教育如何让他走向成功。他深情谈论家庭对他的塑造和影响,明确指出他成功的真正根源是母亲教给他的“利他”与“斗魂”,母亲的处事哲学也让他在人生转折点总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这不仅是稻盛和夫首部家教励志大作,也是他献给所有父母的一堂“心法”教育课。

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几丛绿草鲜花图片(绿草丛后隐藏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导语:“来到语文园地,这里花香四溢,我们都是快乐的小蜜蜂,让我们尽情地采集知识的花粉,酿出知识的甜蜜吧。”然后画面演示小蜜蜂采蜜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马上跟着画面一起学蜜蜂起舞。然后,画面演示小蜜蜂飞到第一个草丛,翻转绿草丛,出现鲜花,花上有口号:“我的发现,只要细心!”再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最后,学生观察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学得兴趣盎然!

2.情境引路,发现词组规律

“我的发现”的内容常常是一些生字或成语,内容不够厚实,趣味性也不强。如何让这些简单的词句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我的发现”呢?我们创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路。

例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我的发现”的教学内容是ABB 格式词组。怎么让学生有兴趣去发现这个规律呢?我琢磨着创设了“小火车游园地”的情境来引发他们的兴趣。课一开始,我就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列小火车,瞧,它漂亮吗?大家跟它打打招呼吧。”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了。接着,我说:“今天这列小火车要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园地里游玩(课件出示),在这里你将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让我们赶快坐上小火车吧。”学生进入情境后,我趁机开动小火车,将学生带入词语百花园。学生做开火车的动作,念“轰隆隆,轰隆隆,小火车往哪开?”“到百花园去欣赏美丽的鲜花。”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这些花朵的秘密了吗?说说你的发现吧。像这样的词语还有那些呢?写在花朵(卡片)里,种入百花园(贴黑板)。此时,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就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动听悦耳。孩子们心灵做了一次旅行,耳朵做了一次洗礼,这些词就像种子一样深深地埋在了他们的心里。

3.妙记巧背,发现语言节奏感

“我的发现”归根到底是需要记忆积累的,而有些学生听到“背诵”就头疼。这时,教师就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趣味地记忆,让“背诵”变得轻松。

“我的发现”的内容大多琅琅上口,富有音韵。因此,在积累这样的语言时候,我们也可以把拍手、对歌等形式结合起来,用节拍来显示语言的节奏感。如五册第五单元的成语,我们用拍手对读的形式来背诵,师生读,同桌读,简单易学,又记得快。掌握这些规律,识字就变得轻松了,学语文的兴趣也浓厚了。

(二)拓展发现,达到实效积累

1.由点及面,横向积累

“我的发现”旨在让学生会学习,达到积累的目的。如六册园地一,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每个词语中的两个字意思相反,从而体会中国文字的丰富并积累词语。教材上出示了十个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读一读,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词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字组成,再读,我们发现,两个意义相反的字合在一起的时候,表达的却是另外一个意思。生活中,这些词语的意思早已是约定俗成了。例如,死活、公私、快慢、矛盾、升降、开关、真假、虚实、恩怨。我们可以由点及面,横向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

2.抛砖引玉发现,纵向空间积累

“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很多时候只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它往往只呈现了某一个领域中的一部分知识,给了学生无限宽广的延伸空间。如我在复习三年级上“我的发现”的教学时,选择复习“多音字”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把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和课外搜集到的多音字集中起来,制成“多音字大本营”词语卡片,邀请别的小组同学“读一读”。选择复习“区别形近字”的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做一份复习题,把教材中、平时作业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字查找出来,让其他同学也来辨辨字、组组词。原本沉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快乐,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复习效率。“我的发现”的教学,通过“抛砖引玉”,使得学生的知识日益厚实起来。

3.新旧衔接,温故而知新

对于“我的发现”的教学,由于单元和单元间、上册和下册间的内容联系较少,不少学生的积累是小猴子下山,学一样丢一样,没有起到真正的积累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积累巩固。

如二册园地一的“我的发现”是“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而三册园地一中出现的是“熟字减偏旁”的识字方法,又如三册园地二出现的又是“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回顾,让学生能找到相似的学习方法。做到温故而知新。如果能经常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温故,学生的知识就能“积水成渊”了。

(三)迁移运用发现,活学活用

“我的发现”贵在迁移运用。而事实上,学生从“我的发现”中所学到的规律却常处于休眠的状态,不能学以致用。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规律活学活用呢?

1.探究比喻,活用于阅读学习

不少“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和单元主题相符,如六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是要学生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以及比喻的表达作用。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其中一组:“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蒲公英的花,我们平时可能谁也没有刻意地去关注过它,张开、合上是什么样,还真想象不出。但读了第二个句子,我们的眼前马上浮现出蒲公英的花张开、合上的样子,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那么自如,那么可爱!这就是比喻句独特的表达效果,多么形象啊!

探究比喻句的用法后,我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第二单元,试着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学生找到“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翠鸟,我们平时可能见也没见过它,还真想象不出它的美丽的样子。但读了这个句子,我们的眼前马上浮现出形象的翠鸟样子了。如此活学活用,既积累了语言,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发现形声字规律,活用于识记生字

中低段的学生以识字为主要任务,结合“我的发现”总结一些识字方法交给学生,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六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要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课文列举的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学生在读词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及时活用到识字中:还能接着找出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让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例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学生把“我的发现”的教学活动与自己的识字活动相结合,使“我的发现”的教学有了温度。

3.内化发现规律,活用于习作训练

“我的发现”学到的规律,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语言交流、写作中去,我想这应该是“我的发现”版块教学的最终目的吧。

如三(上)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用人物的对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我的这样教学的:(1)先以游戏“变形金刚”导入。举例: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变形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再变成:“小朋友。”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你也来爬天都峰?”变形为三种不同的形式,意在让学生发现提示语位置的变化,知道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2)让学生感知标点符号也有相应不同的三种用法。(3)让学生找出在第二单元中不同形式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读读记记,既回顾了本单元课文内容,又进行了相应的练习。(4)在后来的作文指导时,教师就指导学生在写到作文中的人物的对话时,就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使文章更加生动。

这样一来,所发现的规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为之更为浓烈,真所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发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更是鼓励学生把发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这是一畦不容轻视的园地,更是一片使学生快乐的园地,我们通过这块“园地”,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含咀精华,陶醉在文化之旅中。

[1]张凤英.“语文园地”教学初探.2010,5.

[2]周璐.如此情形,该怎么教?——教学一上语文园地“读读背背”引发的思考.浙江教学研究,2008,(05).

[3]王春芳.语文园地教学反思.2008,12.

[4]杨飞霞.小学“语文园地”常态教学基本模式.人民教育,2011,(01).

猜你喜欢

园地规律识字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园地再现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识字谜语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