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5-08-15孙桂文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创设

◆孙桂文

(吉林省长岭县三青山镇中心校)

自主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自主学习的策略表现为:创设情境,激趣引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建环境,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创设练习,拓展延伸,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教学中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表现出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使学生从内心真正地去渴望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并在师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与讨论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大胆去质疑、去思考,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正确引导与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获取探求知识的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教学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让我们的教育真正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发展。

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无论在任何的历史时代,创新永远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以增强其独立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也能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与探索,而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由传统的传授者转变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以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例,谈一点个人的体会。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趣引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全面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根本保障;是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热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正如我们常说,学生的学习起源于积极主动的思考,而学生的思考又起源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大胆质疑,可见,有效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质疑,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质疑,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堂教学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任一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其中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报给老师听,老师很快就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试试看。(学生动手实践,随后,师生进行互动游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我想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秘密。)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想)此时,一种新知(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已成为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转化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创建环境,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通过对问题的深刻观察、细致分析、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完成环节1 的教学)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寻求解决问题(揭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作好相应的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交流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思想意识,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锻炼能力,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作用。创设练习,拓展延伸,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举一反三的主要活动场所,课堂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应该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积极创设一些比较开放性的课堂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活动的开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把下面的图形截去一部分(每次只准截一次),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有几种不同的截法?”刚开始,有的学生说一种,有的学生说两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持这种观点的学生上台来演示截法,并说明这样截的理由。学生的回答是: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就必须使剩下的图形为三角形。说得好!话音刚落,下面的同学茅塞顿开,不由自主地“哦,明白了”,有无数种不同的截法,只要截去后剩下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即可得到内角和是180 度。接下来,教室里可热闹了,一个个小手高举,争抢着要上台来叙说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台上台下,人人都在叙说。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激活了,灵感的火花在闪烁着光芒,而且一个个是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充满了无限地成功与喜悦。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全面推进,教师应该不断总结与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有效应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寻找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成为我们培养发现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创设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三角形分割问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