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 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分析

2015-08-15◆吴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理论课核心

◆吴 涛

(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一、“90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

作为新世纪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他们与一般青年人有着相同的成长规律,但是“90 后”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他们身上有着其他年代出身的群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人格特征以及新时代的价值观特征。

首先,“90 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多元化特征。当今“90 后”大学生,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动荡时期,对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不仅是西方的经济和政治,特别是西方的文化和哲学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方式独特,主体意识增强,当面对社会上诸多热点问题,不拘泥于现成的答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90 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整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少部分“90 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和混乱,总体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特性。

其次,“90 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鲜明的现实化特征。“90 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理想丰富多彩,充满豪情壮志,且对理想有着强烈的追求,但面对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他们却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更重视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由于受西方某些错误思潮观念和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某种不良的职业观念的影响,在择业选择方面,部分“90 后”大学生倾向于环境好、工资高、升职空间大、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就业单位,并奉行“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信条。

最后,“90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特征。目前,“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尚处于不成熟时期,社会经验欠缺,认知能力不足,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和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给其价值取向带来较大的随意性和波动性,从而体现出其价值观的不稳定性特征。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极大地

冲击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尤其是“90 后”大学生更容易被这种外来文化的假象所吸引,这样就势必导致原先的价值取向重新组合,从而造成其价值观的不稳定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资料搜集的方法。课题组以湖北理工学院2013 和2014 本科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课堂投放,当场回收的形式,共投放问卷500 份,回收485 份,可采用率较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现状

调查显示,大多数“90 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了解,但了解并不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的学生超过调研对象的比例一半,为51.6%,但是这其中只有8.7%的学生“很了解”,而大部分42.9%的学生都只是“一般了解”;19.4%的学生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另外,还有11.6%的学生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说明大部分“90 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还比较模糊,真正清楚而深刻认知的人很少。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

在被问到“您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收获大吗?”,有32%的学生表示较大,61%的学生表示一般,7%的学生表示较差。有67%的同学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主要是来自于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这充分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然而,在一个关于大学生对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的提问中,有1/3 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将近2/3 的学生则选择了“学学也可以”“无所谓”“浪费时间”等选项。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与“90 后”大学生对它的态度存在差异和矛盾。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看法

超过80%的“90 后”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实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八荣八耻”方面表现较好或者一般。67%的大学生不认为自己平时的修养只代表自己。在被问到“你平时是否作弊”,有46%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作弊,而13%的学生则表示偶尔作弊。对于别人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有41%的学生认为鄙视,有20%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这说明“90 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普遍抱有信心和更高的期望,绝大多数“90 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良好。值得关注的是,“90 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差异化和两极化趋势;对道德谴责的对象抱有宽容的态度。

三、增强“90 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首先,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教育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困助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其次,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灵魂。再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样的高校校园文化在加强对“90 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起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作用。

1.要大力加强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努力为“90 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一个舒适的育人环境。各高校要注重学校整体设计和布局,着力打造一种美观大方、和谐安静的校园氛围;要在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公共场所张贴名人警句,悬挂名人肖像,以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奋发图强,以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和熏陶,重塑和完善他们的人格。

2.要大力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提升“90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校风。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征,结合自身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要着力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努力培育良好的校园风气,以实现其对“90 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人文讲座、文艺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尤其是要注意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去。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正确认识形成发展的源泉。大学生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认同。真正意义上的认同,则必须是在行为上能够践行其所信奉的价值体系,这就必须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反复实践。比如,老师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处理问题,才能减少走弯路,才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学校通过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民主选举活动才能体会到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才能体会到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快乐,体会到个体自身的社会价值;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劳动才能树立劳动光荣、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理念,等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不仅能够深刻领会价值体系的内容,而且还能够自觉地把核心价值体系与个人的发展机密联系在一起,最终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结构。

[1]李斌雄,张小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2]陶倩,朱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思考——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3]田强英,蔡丽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困境及重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理论课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