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议论文例证法运用指导——以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为例

2015-08-15

中学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举例点题议论文

梁 勇

当今语文高考作文,写记叙文容易陷入低幼、矫情、胡编乱造的误区,绝大部分考生选择议论文这一文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议论文水平的高低无疑决定于写作者的思想与思维。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具体论证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举例,不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还可以给单纯的抽象说理增加灵动形象的成分,从而让议论文更具观赏性。事实上,议论文中的这种例证法,已经成为众多高考考生在实际考场中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之一。

笔者本人参加了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并忝列为总复查组主要成员,得以对众多考生的作文有一个全面的鸟瞰。尤其对于议论文中的例证法在今年江苏省作文中的实际运用状况,本人做了一番细致的梳理,并对此提出几点指导建议,以期对高中生平时或考场的写作有所裨益。

一、例子与观点要匹配

今年的江苏省作文表面上为新材料作文,实质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关于“智慧”的话题作文。对于“智慧”的特质,《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是这样表述的:“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智慧’的特质,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但在实际阅卷中,我们发现,众多考生对“智慧”这一概念认识模糊,判断失当。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偏题走题的例子,诸如岳飞精忠报国、邵逸夫捐款、李娜网球大满贯、红军坚持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这些考生在举例对“智慧”进行论述时,辨析不清到底什么才是智慧。

再例如,今年已发表在6月25日《扬子晚报》上的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有一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其中有一段我看很值得商榷: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蕴于血脉的最深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室仅方丈,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空屋虽寂寞,此心却温柔,体察父母亲情,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

从寂寞空屋中体察到父母亲情,这到底是不是智慧的表现,我觉得还是有争议的。虽说智慧属于精神层面,体悟亲情亦属精神层面,但后者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睹物生情,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种智慧。

由此可见,如果例子与观点不匹配,那将是议论文的一大“硬伤”,必将导致“油水分离”,例子无效。相反,例子与观点水乳交融,会大大增强论证的效果,如下面我摘录的一篇高分作文的片段:

“庄子垂钓于濮水之上,楚王遣大夫二人请之。‘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一个‘不顾’足以见其不关心,不上心,也足见其大智。当他说出‘吾将曳尾于涂中’时,那也必然是深思熟虑的。在他的心中,‘极智’与‘权’向来不并重而行。虽有言‘君子之仕,行其志也’,但他早已看穿熏心的欲会将智慧推到一个怎样的深渊。

文学家胡文英说过,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这正如他的智慧河流,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二、例子要新颖,或者有文学文化品位

议论文中,例子忌老套陈旧或集中在一些热点人事上,否则这些大路货会造成 “拥堵”,甚至 “撞车”,阅卷者会产生审美疲劳,直接影响赋分。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中也不例外,如外国的,众多考生都扑向爱迪生的创造发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乔布斯与苹果、宫崎骏手绘动画等等。如中国古代的,相当多的考生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韩信的胯下之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苏东坡的积极乐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等。再如中国当代的,又有为数不少的考生笔触都涉及到马云的商业帝国、汪涵的急智救场、感动中国的于敏、顾少强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传奇诗人余秀华等等。

客观上讲,这些事例在实际论述中也能契合“智慧”这一主题,但阅卷老师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总是撞见这些“熟面孔”,难免心生倦怠,影响得分在所难免。

今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中,少数考生运用了较为新颖的事例,诸如古代画家黄公望,民国奇人邵飘萍,当代的红楼学家周汝昌、围棋大师吴清源、“玩家”王世襄、经济学家顾准、台湾诗人周梦蝶等,外国的塞林格、皮亚诺、小野二郎等。这些事例会让阅卷者耳目一新,如果语言功底深,结构合理,作文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

当然,有时考生行文中避免不了用一些熟人,但最好要选择那些有一定文学文化品位的人物,以自己的较为扎实的驾驭能力,深入研究其人其事其作,旧中翻新,照样赢得喝彩。例如,有些考生选择了孔子、李叔同、丰子恺、齐白石、杨绛等文学文化名人,加上出色的语言表达,从而获得了阅卷者的青睐。甚至有考生通篇议写某一文学文化名人,诸如张爱玲、萧红等,而被评为一类文。

这里以一篇一类文为例,这位考生写了汪曾祺的智慧人生,该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即汪曾祺灵动创作的智慧,达观面对苦难的智慧,欣然享受生活的智慧。文中还结合汪曾祺的具体文章具体段落加以引证,可以看出该考生平时对这位作家的研究还是花了一番功力的。

三、举例中要适时适当扣题点题

我们知道,议论文中的材料是为观点服务的,是为证明观点而存在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与意义。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举例中写着写着就把观点给遗忘了,变成“无主题变奏曲”的“意识流”了,导致出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严重后果。因此,写作者在举例过程中一定要适时适当而自然地穿插观点句或者论点句中的核心词,切实加强扣题点题意识,做到“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而且例证时一定要做到明扣明点,记叙文可以暗扣暗点,而议论文则不然。

不过,在考场议论文举例论证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伪扣题伪点题的情况。兹摘录一段:

“伟人对智慧的探索对我们有所启迪,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最终发明电灯,居里夫人不怕化学元素对健康的摧残,坚持研究,卢瑟福在不停的实验中发现了真理,他们用坚持与信念执着追求智慧之火,那是属于他们的智慧,是他们最终用来实现自身价值的。”

表面上在论证中确实做到了扣题点题,但仔细分析,此段实际上论证的核心是“坚持与执着”,而不是“智慧”,“智慧”只不过是“打酱油的路人甲”而已。而下面从一篇高分作文中摘录的片段,则能充分说明什么才是自然流畅而正确地扣题点题:

“依稀记得一位‘慧心’的西方自然学家——梭罗,他的智慧凝结于他对自然的皈依,这位先行的生态美学家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追求。他的《瓦尔登湖》便是其智慧的体现。他的慧心,诚然让他识得天下。他发现一年中只工作时间就能满足生活需要,其余时间用来从事自己的研究。于是智慧使梭罗发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

梭罗他是智慧的,他懂得自己的追求,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地在金钱名利前折腰,他的智慧是一种大智慧,更加深远的智慧。”

四、关于排比例证

议论文中排比举例会给人一种内容宏富,论证颇具气势之感,这是一大优点。平时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例运用排比论述,可以避免拖沓之弊,亦可增加语势,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出现假排比举例的现象,现从考场作文中摘录一段:

“苍鹰搏击长空,那是它在追求天空的智慧;扁舟乘风破浪,那是它在追求海洋的智慧;骏马驰骋草原,那是它在追求草原的智慧。”

此段中苍鹰搏击长空,扁舟乘风破浪,骏马驰骋草原,它们与智慧到底存在什么关系,至少从这一组排比句的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这就陷入假大空的泥淖了。而下面摘录的另一段排比举例,在论证上则显得自然实在,亦能凸显智慧的特质:

“蚂蚁懂得下雨前从低处及时搬家,那是它的智慧;鸟儿懂得在秋叶微黄时便结伴南飞,那是它的智慧;白云懂得在日出灿烂前退向深处,那是它的智慧。”

下面再摘录一篇高分作文中,关于排比举人例证运用较为成功的段落:

“加缪垒山不止,爱默生关于透明的眼球的比喻,周国平的煮豆洒盐给人吃,他们将智慧蕴藉在欲罢不能的围城里,文字却在纸上纵横捭阖,如藤萝般铺陈。”

五、佳例可作议论文的由头

有的议论文佳作,以一件精彩而简短的人事作为下面议论的引子(即由头)。这种不俗的开头,因为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会引起阅卷者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下面摘录今年考场上的一篇一类文《生活的智慧》其中的开头两段:

“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散文集《金蔷薇》中描述了这样一位画家的举止:‘每年冬天,我都要到列宁格勒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里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

最好看的霜,我被这简单的几个字猝然绊倒了。一个整日浸润在物质令人窒息的菌尘中的人,到底拥有怎样的生活智慧,才能执着于那美好的‘最好看的霜’?才能产生这种纯粹的投奔美好的作为?”

开始的由头起笔不凡,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窥斑见豹,这篇议论文之所以获得高分,那是在意料之中了。因此,我们广大考生应该未雨绸缪,平时多搜集一些精短而富有蕴味的佳例,以备高考不时之用。

最后,还需要提醒一下:叙例要简洁,叙例的语言要有文采。上面列举的考场高分作文部分段落已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此不再赘述。另外,议论文中叙事成分不要超过整篇的三分之一,否则会造成文体不明,极为影响作文赋分。

猜你喜欢

举例点题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文末点题太直接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