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的个案分析
2015-08-15兰庆华
●兰庆华
英语教师话语就是英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时所产生的话语。它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主要手段和媒介,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所以,教师话语至关重要,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国内学者发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占用了70%甚至90%的课堂时间,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师生交流甚少。这种语境不利于学生参与真正意义的互动。早在20世纪70和80年代Stephen Krashen就提出并发展“输入假设”理论,它强调了可理解性输入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Long提出“交互假设”理论,认为“双向交际”比“单向交际”更利于语言习得。由此可见,教师话语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还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交际活动,给学生创造真实语言实践机会。本文以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对师生交流的意义。
1.课堂会话背景和研究设计
(1)活动背景。任教教师:教龄10年,中学一级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有自已的教学特色,专业素质良好。
教学主题: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观察对象:江西赣州某初一(1)班,男生19人,女生21人,超出了初一的平均英语水平。
(2)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即研究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上,对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在经得该教师的同意后,对本节课(45分钟)进行全程录像,然后根据录音转写成文字,最后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
2.结果和发现
(1)教师话语量。虽然教师话语量越多并不代表学生的习得越少,但是如果教师话语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参与目的语的交际就会减少,从而不利于语言习得。从表一的数据得知,教师的话语量占课堂总时间的40%,高于周星、周韵调查结果的35%,但低于赵晓红和王银泉等研究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所得的数据。这说明教师不再只是一个人“满堂灌”,学习者有了机会参与课堂交流。此外,根据录像显示,教师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平等给予全班每个学生朗读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改理念。
(2)问题类型。在教师话语中课堂提问占了相当的比例,它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正如郑村棠所说,“课堂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也有利于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师生交流更加通畅。根据提问形式,问题可分为是何类、为何类、如何类和若何类,前三者属于封闭式问题,答案是既定的,后者则是开放式的。对教师问题是否开放的判断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答案的接受程度,也就是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课堂参与,而积极的英语课堂互动取决于教师如何挖掘和扩展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本节课共提出38个问题,是何类问题占97%,主要是针对单词的含义和用法等基本事实而设问,问题简单易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课堂氛活跃。为何类、如何类、若何类只占到3%,不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故教师在挖掘问题的深度和探索问题的开放性方面还要下功夫。
(3)反馈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的反馈方式有肯定和否定反馈两种。教师的赞扬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知道自已完成了学习任务;而讽刺、挖苦和打击学生会伤害学生自尊,削弱学习的热情。所以,积极的反馈比消极的反馈更能改进学习者的行为。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情感方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习者克服困难的决心”。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采用的绝大部分是积极有效的反馈形式,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但是教师反馈语言单调,乏味的激励会降低学生后期回应教师问题的热情。如果教师运用表扬加以点评,重复加以表扬等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定会更强。
3.结语
本研究表明,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里,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输入目标语的机会。当然,这只是对一个教师的个案研究,很难反映普遍的状况,笔者希望广大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