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2015-08-15郑玲晓
●郑玲晓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机械操练倾向,长此以往容易使部分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3)明确指出,现代外语教育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情境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从而达成有效教学。
一般认为,情境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最早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Palmer和Horney于20世纪提出(Richards&Rogers,1986),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做过进一步的探讨,如 Lave和 Wenger(1991)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situated learning theory)。20世纪80年代,情境教学法在中国得到全面推广而风靡一时(陈艳君、张传燧,2014),此后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借鉴和反思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现代著名外语教育家张士一提出了外语情境教学理论,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如徐妙青,2013;罗小菊,2014)关注到情境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但涉及情境策略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具体案例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以七年级英语上册第5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Section B:1a-2c)这一课时为例,通过对宁波慈溪育才初中张教师的一节听说课教学实例的分析,具体谈谈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
2.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描述性的形容词,并用这些形容词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在这堂课中,张教师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操练,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2.1 英文歌曲先行,营造轻松情境
首先,张教师在上课前先是播放了一首英文歌谣(Who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s Jar?),让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并跟唱了解到有Cindy、Linda和Sally三个人可能偷吃了饼干。接着,张教师打开PPT展示了一张小男孩的图片并迅速隐去这张图片,让学生猜这个男孩是谁,从而自然而然地从英文歌曲过渡到本节课的主人公Frank Brown,并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对话操练中巩固本单元第一课时由do和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这一重点内容。以下是教师基于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的过程。
【教学片断1】
T:Hi,let’s see.Who is he?Can you see who is he,Mary? (PPT快速闪现本课主人公Frank Brown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
S1:Frank Brown.
T:Cool!OK,now class read it,Frank Brown.(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
Ss:Frank Brown.
T:Hi,does Frank Brown have some cookies?(与导入阶段的歌曲相联系,自然过渡)
Ss:No.
T:No,he doesn’t.But he has,OK,Jenny?
S2:He has a soccer ball.
T:That’s good.
T:So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Alice?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
S3:No,I don’t.
T:Does she have a soccer ball?
Ss:No,she doesn’t.(引导学生就do和does这一知识点进行回顾)
T:Kate,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S4:No,I don’t.
T:No,I don’t.She doesn’t,let’s go.
Ss:She doesn’t have a soccer ball.
T:Good.
Krashen (1985)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动机、自信心、焦虑)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转引自蒋苏琴2010)。对于初中生而言,用歌曲作为课堂导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学习焦虑感。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最好以初中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课堂的出发点,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内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从而有效地促进语言习得。
2.2 背景图片巧设,体会语用情境
在这个阶段,张教师通过呈现一张小猫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本课主人公Frank Brown养的宠物Mimi。张教师以Mimi为主线设置了不同的情境,通过让学生猜测Mimi能做的事情引导他们学习用不同的形容词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片断2】
T:Hi,look,and Frank Brown has a cat,its name is Mimi.Hi,what can Mimi do?(PPT呈现小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Ss:...
T:Ride a bike.Can you ride a bike?
Ss:Yes,I can.
T:Is it easy?
Ss:Yes.
T:But I think it’s very hard for me.I cannot ride a bike.Ok.So let’s go.(教师点击 PPT上的音频,Mimi说—Woo!It’s interesting.Interesting.)
T:Mimi thinks it’s...
Ss:Interesting.
T:Read after me,interesting.(注重学生的发音)
Ss:Interesting.
张教师主要利用Mimi这一生动形象的塑造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处理本课时需要掌握的重点词汇:interesting、boring、fun、difficult和relaxing。由于词汇教学涉及的单词较多,这里仅呈现张教师利用小猫骑车这一情境教授学生interesting这一单词的教学片断。在interesting的讲解中,张教师通过选用骑车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阻碍,同时通过Mimi的口吻描述了其对于骑车的看法,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张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她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跟着音频一起跟读,对于不同的形容词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例如,在模仿“Woo,it’s interesting.”这句话时,学生应该是活泼欢快的,而在朗读“Oh,it’s difficult.”时,不少学生依然是与之前一样的语气,这个时候张教师便会告诉学生遇到难题解决不了应该读出那种手足无措、很无奈的语气。
2.3 交际能力培养,感悟真实情境
在做了相应的词汇铺垫之后,张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情境对所学词汇进行灵活运用。在真实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开放性原则,这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片断3】
教师创设了第一个真实语境:玩电脑游戏
T:So what about playing computer games?Boring?(教师故意使用boring一词)
Ss:No.(很快有学生表达的不同的观点)T:Who?John?
S1:Interesting.(该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T:Interesting,OK.You please,Tony?
S2:Relaxing.
T:Relaxing.Good!Jack?What abou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3:Interesting.
T:Interesting,OK,Anna?S4:Fun.
T:Fun.Good idea.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张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玩电脑游戏”和“做家庭作业”这两个真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有关描述性的形容词来谈论自己对两件事情的看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能够使用不同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这与徐妙青(2013)的观点“情境的创设应注重交际性原则”基本一致。由于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型,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足够的机会培养他们在真实语境下的交际能力。
3.结语
本节英语听说课,张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情境教学策略,从课堂的导入到呈现再到后来的操练都紧紧围绕一系列的情境展开教学活动,让人耳目一新。她首先采用英文歌曲作为课堂导入,十分引人入胜,接着在课堂呈现环节运用图片设置各种语用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会本课时的重点单词,最后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情境教学契合了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合适的支架,在不断优化情境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实现“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