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一点体会
2015-08-15王素军
王素军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晋建房地产公司,山西太原030006)
(一)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成败。因此,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社会教育的核心,也是人们自身成长的主要内容。具体到领导干部来讲,他们不仅肩负着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推动地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责任,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执行者与推动者。特别是在我国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深刻领会党中央所确定的新的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认真分析本地社会发展现状和方向,科学选择和确定本地的社会发展路径,为全面推进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与机制、体制保障。因此,对领导干部而言,他们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领导者,是人民群众福祉实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者和社会矛盾的化解者。因此,历史所赋予领导干部们责任,更需要他们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领导干部更好地掌握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二)
所谓提高思维能力,就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解决问题,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从而构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不同主体之间其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不仅有差异,而且可能相差甚远。所以,思维能力的提高首先是世界观改造的问题,而世界观改造的途径一般是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进行世界观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大局、长远和整体思维能力。从大局、长远和整体的视角看问题,才能抓住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找到根本方法,取得大的成功。否则,鼠目寸光,坐井观天,就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要坚持用大局观点看问题,就是要从事物存在的环境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从环境角度看,才能找到事物的准确定位,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中国问题,不仅要着眼于神州大地,而且要看到整个世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和发展优势,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办好中国事情。坚持用长远观点看问题,事物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今天的需求解决今天的问题,不会有大的发展,着眼于明天后天的发展解决今天的问题,才能获得更多收益,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坚持用整体观点看问题,事物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有重点要素非重点要素,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系统推进,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把握规律,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看清过去,明白今天,方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看清社会发展大势,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确定正确奋斗目标。努力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科学思想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面临着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要想更好地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推进工作,需要更多地借助历史智慧,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能力。要认真学习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更加深刻、全面、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吸取历史智慧。要以历史知识为指导,站在历史高度,观察研究现实社会发展规律,学习历史有助于认识现实,但历史毕竟不是现实,要认识现实还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要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发展大势是方向性的东西,无法用来具体地指导实践,要成功地推进实践,还必须依据规律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来。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就是矛盾思维能力,也就是要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也是我们党分析问题、把握规律、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需要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要坚持两点论,矛盾都有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看清楚了,才能真正认识事物。要坚持重点论,矛盾两个方面的地位不一样,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即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主要一方决定的,在熟悉矛盾双方的基础上,找到主要方面,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性质。要坚持发展论,矛盾主次双方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主观努力,推进矛盾主次双方地位的变化,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因时制宜、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才能充满活力,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要不断地打破旧框框,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新任务,采取新措施,以新的思想指导新的工作、开创新的事业。必须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怕这怕那,畏首畏尾,绕开困难走,躲着问题行,什么也干不成。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新事物都是十分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子就熟悉它,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断实践、总结、提高,才能把握根本规律,找到根本方法,解决根本问题。
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就是从最坏处预防、向最好处努力的思维能力。事物的发展至少两种可能:一种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另一种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工作的目的,就是防止坏的发展,推进好的发展,争取好的结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情况更加复杂多变,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要避免重大挫折,实现健康、持续较快发展,需要更强的底线思维能力。要了解具体事物发展的底线,具体事物的底线都不一样,了解了才知道如何预防,怎样努力。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方面要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出现重大问题,免遭重大损失;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性措施,推进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争取最好的成绩。要敢于面对挑战,战胜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所谓法治思维是一定主体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它与依法办事能力和掌握法律知识、法治经验与执法者对法治本质的认知程度共同构成执法者的法律素质,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条件。所以,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依法保障公民行使权利,并把发展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