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耕地质量监测现状与解决对策
2015-08-15张苏兰
张苏兰
(江苏省徐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徐州 221018)
保证耕地质量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质量的基础保证,耕地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现阶段,由于开发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不当,给耕地的质量造成了严重危害,导致耕地污染严重,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徐州地区的土地质量最近几年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农药、化肥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因素,给当地的农业发展造成不小影响,因此大力发展耕地质量监测,对于提高耕地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耕地作为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类宝贵的稀缺性资源和特殊的生产资料,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资。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耕地资源不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徐州市位于我国中东部人口密集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该地区的耕地质量保护情形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形之下,加强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土地质量监测消耗高、资金投入大,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的对策,更好的提高耕地的质量,促进农业发展。
1 徐州市耕地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1.1 耕地土壤养分结构不平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对耕地施用有机肥的数量不足,化学肥料使用过量,特别是氮磷钾化肥使用超标,导致土壤养分发生不平衡发展的现象,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持续下降。根据徐州市多个土地质量监测网点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土壤出现肥料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土壤中微量元素亏缺,有超过90%以上的耕地土壤缺硼,超过60%以上的土壤都普遍却缺锌和硅。耕地土壤出现养分的非均衡化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1.2 土壤污染现象严重
首先,农药污染严重。徐州市平均每667m2使用农药的量在1.5kg左右。对农业生产进行调查显示,水稻在整个生长周期内,使用农药的次数在8次左右,小麦生长期内使用农药在3~5次,油菜生长期内使用化学农药在3~4次,蔬菜每季会使用3~5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年复一年的超量使用超标化学农药使得过量的农药残留到土壤中,造成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持续下降;其次,重金属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城市周围的化工企业将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气随意排放,对地下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重金属的含量持续升高,用这些被污染的水灌溉农作物就导致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持续升高,通过徐州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点的数据显示,位于化工厂附近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已经严重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健康;第三是化肥污染。每年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会超过5万t,平均每667m2地会使用化学肥料25.6kg,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土壤板结化十分严重,表现为附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降低甚至消失,硝酸盐的含量持续增加,土壤板结化严重。
1.3 设施农业耕地质量不容乐观
设施农业是我国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措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但是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使用未经全面腐熟的有机肥料,导致大量有害的微生物和病原体进入到农田中,加上大量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土壤环境发生了严重的变化。首先,土壤经常处于高温、高湿或干旱的环境当中,加上在同一个地区多年进行连作,水肥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土壤逐渐向着盐渍化方向发展,在农田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翻耕次数较少以及过浅都造成了土壤质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差;其次,土壤的生物指标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土壤生物群发生了改变,出现失衡的现象。由于化学肥料使用导致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同时随着连作次数的增多,导致设施栽培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持续降低,微生物群体逐渐由细菌型向着真菌型方向发展。有毒有害病原菌持续增加、土壤中寄生虫大量滋生,作物病害十分严重。二是土壤中害虫的数量增加,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栽培的作物比较单一,当作物根系自产的毒物增加,导致了作物抵抗能力下降,再加上作物连续多年的连作,为地下害虫的侵染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客观上促进了地下害虫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土壤质量建设和管理保障条件薄弱
国家和江苏省都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但是,就目前的耕地建设和管理保障条件来说依然比较薄弱,很难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安全的需求。徐州地区土地质量建设管理过程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地的质量较低,耕地污染十分严重,二是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不健全,难以对耕地的质量实时全面的监测,三是徐州市基层的耕地质量监测和建设经费短缺,四是土地耕地质量监测的相关政策建设和落实不到位。
2 土地质量监测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2.1 强化政府对耕地质量管理机制建设
耕地质量管理应该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和用养结合、防治土地污染、综合防治等原则,制定完善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的质量,控制土地污染和非农业用地的侵占现象。建立完善的农业用地管理、开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地区农业部门改良土地质量和合理利用土壤的优势,将土地开发和利用等工作划归到农业部门进行管理,政府还应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切实加强对徐州整个市区的耕地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2.2 加强政府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力度
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和江苏省相关条例,采取有效地措施,更加直接有效的对耕地质量开展调查、评价和环境监测,确保土壤质量,降低污染物对土壤质量造成的危害,并保证上述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相应的经费支持,切实提高土壤质量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2.3 完善徐州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按照江苏省实施的相关耕地质量监测的办法和条例,根据徐州市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整体的布局,增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对该地区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的土壤质量进行长期的监测,同时还应该增加徐州市季节性缺水区的土壤墒情监测预报,以便能够全面掌握该地区耕地质量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趋势,从宏观上对耕地质量进行监督和预警,促进耕地综合发展,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从微观角度分析,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为作物种植、作物科学施肥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从而能够切实改善土壤环境,合理地利用水分、肥料和土地资源,提高农业技术的利用率和贡献率。
2.4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国家从2009年开始,在各个地区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群众依据检测的结果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种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问题和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徐州市不同农业生产区的土壤类型,结合徐州市的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规划,应该在该地区建立完善的测土配方技术参数采集和指标体系的分区实验研究网络,根据测土配方的相关理论,因地制宜的开展测土配方,对土壤的肥力,作物的吸收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定期的更新研究的数据,逐步在该地区形成各种农作物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为徐州市农田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切实提高土壤质量。
[1]王晋民,王海景,康晓东.“数字土壤”应用于耕地质量管理的初步构想.山西农业科学,2010,(09)
[2]唐毅,马礼.一种度量耕地质量的新方法——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
[3]杨臣,王淑丽,刘永权.榆树市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4]赵永志,郭宁,吴建平.全面科学认识和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蔬菜,2011,(12)
[5]苏伟,赵应中.耕地质量管理连环画——耕地质量之忧(下).湖南农业,2012,(02)
[6]孙承军,王礼焦.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现状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2,(02)
[7]李旭霞,李晋川,卢宁,郭春燕,杨生权,田良才.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山西农业科学,2012,(05)
[8]黄耀霞.河南省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