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15-08-15焦其艳
焦其艳
(四川省威远县畜牧食品局,四川,642450)
1 现状
1.1年龄文化情况
威远县共有20个镇,323个村,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323名。从调查来看,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整体呈现“老、少、低”。一是年龄结构偏老。年龄在50岁以上的村级动物防疫员202名,占62.5%;年龄在41-50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54名,占16.8%;年龄在31-40岁以下的村级动物防疫员67名,占20.7%。二是从业人员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目前主动退出行业人员偏多、自愿加入行业人员偏少。三是人员素质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8人,占2.5%,高中及中专学历的54人,占16.7%;初中103人,占31.9%;初中以下学历的158名,占48.9%。
1.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与工作情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农村散养户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可缺少的主力军,是实现全县“清净无疫”的基础保障。目前,我县对村级防疫员的管理是按照“村聘村管镇用”的原则,实行分片区包干责任制和人员调配制,即一名防疫员负责一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按32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323个行政村来计算,平均达到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协助镇畜牧兽医站开展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疫科普知识宣传;负责畜禽标识佩戴、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测报、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集中免疫,常年补免,此外还承担着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畜产品安全信息报告、动物疫病监测采样等多项工作;参与重大动物疫病的扑灭、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参与动物疫病诊疗、畜牧科技推广和畜牧生产调查工作。
1.3劳务报酬补助情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主要由政府补助(由县级财政全额拨款每人每月300元)和有偿技术服务收入两部分组成。从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年收入的调查表明,年收入超过6000元的267人,占总人数的82.7%,少于4000元的56人,占17.3%。其中政府补助部分仅占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的60%左右,无其他福利和保险。
2 存在的问题
2.1机制不健全,人员稳定性不够
一是大多数村级动物防疫员因年龄偏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二是劳动量与劳动报酬极不相符,比其它行业明显低,(以威远普通农民工为例,力工日报酬约120元,技工(木工、瓦工等)日报酬更是在200元以上)。一些素质较高门路广的青壮年则不愿从事这项又苦又脏且责任又大的工作,致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三是村级防疫员工作责任不明确,奖惩制度不健全,主观性大、去留随意,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考核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稳定。
2.2危险性大,保障无力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给畜禽免疫的直接接触者,在工作中存在一定风险,易受到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感染和畜禽的袭击(如被大家畜踢伤、咬伤、防疫过程中摔伤,防疫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等),加之他们收入低、又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这些因素导致有些村级防疫员不愿意干,甚至出现了畜牧兽医站人员用情感留人的尴尬现象。
3 对策
3.1适当完善村防员的劳务与保险补贴标准
有的村防疫员在其岗位上工作几十年,60岁解聘后再没有能力从事其他工作,为了减轻村防疫员的经济负担与后顾之忧,建议县镇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其次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直接划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其收入待遇应不低于村干部,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队伍的稳定。
3.2适当完善村防疫员的安全与加强动物防疫体机制
鉴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一定危险性(被大家畜踢伤、咬伤等),建议市、县(区)财政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以减轻在发生意外时的经济负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动物强制免疫资金,完善每个村民委员会设置的村级动物防疫室,保证动物防疫冷链设施、设备齐全。
3.3提高、增强队伍素质与活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完善补贴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鼓励和动员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掌握动物疫病防控技能的人才加入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村级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鼓励村级动物防疫员积极参加全国执业兽医考试,提高专业素质。乡镇政府与村级防疫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上,要明确防疫工作的任务;建立健全村防员考核管理办法,把动物强制免疫的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内容作为考核项目,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开展综合评价。对严重违法违纪,造成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蔓延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1]李永洲.浅谈如何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建设[J].现代畜牧兽医.2010(06).
[2]邓妮娟.对西双版纳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云南畜牧兽医.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