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5-08-15郭慧琳贺奋义
郭慧琳,贺奋义
(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46)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也称李斯特菌)引起的人、多种动物和禽类共患的传染病。家畜中以反刍动物最为常见,主要表现脑膜脑炎、败血症、流产,家禽和啮齿类动物则表现坏死性肝炎、心肌炎、有的还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以羔羊及孕羊的敏感性最高。我国动物防疫法把该病列为三类动物疫病,也是我国规定防控的主要人畜共患病之一。近几年,经调查发现,随着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发展,规模化饲养,饲草多采用青贮及秸秆饲料,加之养殖场饲养环境差,流动频繁,羊李氏杆菌病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到养羊业的发展和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对李氏杆菌病的防控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发病特点
1.1病原为李氏杆菌,革兰氏染色氏阳性。本菌的抵抗力较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从土壤、烂菜、江河水道、青贮饲料等介质中分离到该菌,人也可以作为无症状粪便带菌者,因此该病原常被人和动物所携带。但对消毒药敏感。
1.2多种动物都可感染李氏杆菌,已查明有42种哺乳动物和22种鸟类易感。家畜中以绵羊、猪、家兔发病多,牛、山羊次之,马、犬、猫很少发病。
1.3本病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损伤等途径感染。饲料和饮水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1.4传染源为患病羊和带菌羊。患病羊的粪、尿、乳汁、精液以及眼、鼻、生殖道的分泌物都可分离到病菌。鼠类易感性最高,带菌率高,是本菌的自然贮存宿主。青贮饲料如PH高于5.5就可加快李氏杆菌的繁殖,是该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有时称谓“青贮病”。
1.5本病多为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流行,发病率低,但致死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夏秋季节发病少。
1.6潜伏期一般为2~3周,短的仅数天,有的长达2个月。羊病初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精神沉郁,眼睛发炎,视力减退,眼球常突出。随之出现神经症状,步态蹒跚,或来回转圈子。在行走中遇有障碍物,则以头抵靠而不动。颈项肌内发生痉挛性收缩时,则颈项强硬,头颈上弯,呈角弓反张。病的后期,病羊倒地不起,神态昏迷,四肢爬动作游泳状,一般头颈上弯,呈角弓反张。病的后期,病羊倒地不起,神态昏迷,四肢爬动作游泳状,一般3-6天死亡。怀孕羊产前三周左右发生流产,流产前并无任何症状。羔羊常发生急性败血症死亡。
1.7剖检主要变化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它器官和组织并没有显著的形态学变化。病羊的脑膜及脑组织发炎,炎症常具有化脓性质。死于败血症的羔羊,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水肿而湿润,切面上有小点出血。肺充血、水肿。有时具有卡他性支气管炎。心、肝、肾发生变性,并有多数出血。有时可见有瓣膜性心内膜炎,在肝、脾及深层肌内常可见到化脓性坏死灶。
1.8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疑似诊断,确诊需采集血、肝、脾、肾、脑脊髓液和脑的病变组织进行实验室检验。同时应注意与羊包虫病、羊多头蚴病、羊梭菌病等疫病鉴别诊断。
2 防控措施
2.1坚持自繁自养,通过自繁自养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引种不慎而将疫病传人羊场的风险。如确需引进羊只,严格检疫,引进后在隔离场所饲养2个月,健康羊才能混群饲养。
2.2加强饲养管理。圈舍通风、干燥、保暖、供给青绿饲草和优质青贮料。尤其在冬季舍饲期间,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饲料,夏秋季节应注意消灭蜱、蚤、蝇等体外寄生虫。
2.3青贮饲料是草食动物的基础饲料。pH值3.5-4.2的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其喂量一般以不超过日粮的30%--50%为宜。不要饲喂不合格的青贮饲料,防止和减少“青贮病”的发生。
2.4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加强环境和羊舍的消毒,药物可选用3%来苏儿、10%漂白粉、5%石炭酸或4%苛性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通过消毒能有效降低羊场环境和羊舍内病原微生物的危害,降低羊感染的风险。对进出羊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后方可进出,从而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加大灭鼠力度,减少李氏杆菌的储存宿主。
2.5养殖户一旦发现羊出现神经症状,孕畜流产或出现急性死亡的情况,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诊断及采集病料。养殖户对病死动物不要私自宰杀、不要食用、不要出售、不要转运,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也不要盲目的按脑包虫等类似症状的疫病去防治,误诊误治,往往会造成疫病的蔓延,对人感染的风险加大。
2.6对于受威胁的羊群,采取预防性投药,遏制该病的发生。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饲料中加清瘟败毒散或板蓝根,增强羊的抗病能力。如应用抗生素可选用对该菌敏感的氨苄青霉毒、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红霉素等。
2.7加强近年多发易发危害严重的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梭菌病、炭疽、羊痘、羊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以及羊疥螨等疫病的防控工作,才能保障养羊业健康稳定发展。
2.8李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且该病原菌是病死率极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人感染后症状不一,以脑膜炎较为多见,应特别注意个人防护,最大危险是流产胎儿和败血症动物的尸体剖检。饲养管理人员要穿工作服,勤洗手、勤消毒。对病畜的乳、肉及动物产品必须无害化处理。
[1]蔡保祥.家畜传染病学.农业出版社出版,1993:127-130.
[2]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