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2015-08-15邵良福
邵良福
(宣汉县漆树土家族乡畜牧兽医站,四川 宣汉 636150)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其不仅关系着养羊业的兴盛,还威胁着羊群的生命安全。该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能有效地防控和治疗,养羊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加强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十分关键。
1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达41℃以上,并可持续3~5天;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成脓性黏液,如果病畜不死,这种症状可持续14天。发热开始4天内,齿龈充血,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进而转变成坏死。在疾病后期,常出现血样腹泻。肺炎、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本病发病率可达7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为100%,中等暴发致死率不超过50%。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尸体剖检,该病与牛瘟相似,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网胃交接处。在大肠内,盲肠和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病变和肺尖肺炎病变。该种疾病一般情况下发病较急,但是也有部分羊发病较缓。但是该疾病具有很明显的病理特征,并且该种疾病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出现以上病状,而且相互传染,就可初步判定为羊小反刍兽疫病
2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病理阶段
在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研究中,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其分别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2.1 急性型
最急性型小反刍兽疫病发病现象十分显著,通常病毒在羊体内潜伏三天以后就会全面的爆发,在爆发的过程中,羊的体温最高能够升至4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在爆发5-6天以后,会表现出体温突然下降,或者死亡。在发病高峰期,其死亡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在幼羊中表现的格外明显。
2.2 慢性型
慢性型的疾病死亡率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只要防治得当,后期基本能够痊愈。慢性型小反刍兽疫病没有急性爆发的猛烈,但是在前期其依然会出现和急性型小反刍兽疫病的相同症状,在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会在羊体内潜伏10-15天。一般情况下,小反刍兽疫病在经过这个慢性治疗过程后,会逐渐的痊愈。
3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
3.1 标本采取
在进行诊断前,应当对发病期间已经死亡的羊进行相应的标本采取。这样就能够将其疫病的病毒进行最为科学的分析,然后针对这种疫病进行具体的诊治。
3.2 血清的检查
在基本的标本选取以后就需要对血清进行相应的检查,通常情况下,会选取死亡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的病羊进行检查。试验人员应当在血清中找到该种疫病的抗原,然后进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之后需要利用小白鼠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如果该种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该种病毒,可以对未患疾病的羊进行疫苗注射,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也可以阻止病羊之间的交叉感染。
4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
4.1 食物防控
小反刍兽疫病的出现大多数都是因为羊在放牧的过程中,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有些食物本身就附带有小反刍兽病毒,羊在误食的情况下,从而产生疾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畜牧兽医人员应当注意观察羊群每天放牧后的症状,同时还要保持食物的清洁和干净,在饮用水方面,尽量使用消毒过的凉开水喂食羊群,如果发现有羊群产生不良症状,应当及时的进行隔离,避免羊群之间的交叉感染。
4.2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患病的羊,甚至是濒临于死亡的羊。需要注射相应的药品来缓解其症状,其注射药品的成分包括连翘、黄芪、党参、山豆根、贯众、黄连、赤芍、桔梗、当归、升麻、柴胡、板蓝根、紫锥菊多糖、胸腺肽、毒素中和因子、免疫激活因子。其具体的用法用量为:混饮:本品100g兑水300-400kg,每天二次,连用5天;混饲:本品100g拌料150kg,每天需要服用两次,如果羊患病情况较重,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3倍量进行连续服用5-10天。
4.3 环境优化
羊群的生活环境需要做到干燥无污染,畜牧人员应当定期对羊群的粪便以及饲料等食物残渣进行及时的清理,为羊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例如:醇醚等普通清洁剂有较好的灭毒效果。同时,苯酚以及2%的NaOH也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5 结语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十分关键,其能够保证养羊业有更好的发展。在进行防控的过程中,畜牧兽医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全面的预防措施,无论是在环境优化上,还是食物监控上,都应该加强管理。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羊群应当做好隔离工作,并采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让小反刍兽疫病不再威胁羊群的生命安全。
[1]艾国志.探讨黑山羊小反刍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15-22.
[2]吉迎春.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9(03).28-36.
[3]张占民.小反刍兽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4(12).12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