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述评

2015-08-15徐则荣教授张一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菲利普斯中间品

■ 徐则荣 教授 张一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述评

■ 徐则荣 教授 张一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本文从菲利普斯曲线微观基础和全球化两个方面对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系统综述。国外学者主要从厂商定价、汇率传递以及进口中间产品三个方面研究该曲线的微观基础。本文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全球化细化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全球产出缺口、国际竞争压力和贸易条件五个方面,并从这五个方面研究全球化对该曲线的影响。由于市场结构等因素的不同,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外理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开放经济 微观基础 全球化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与世界经济走势密切相关且呈上升态势,国内通货膨胀的全球性特征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

典型的封闭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以居民、厂商和政府为微观基础,而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则将国际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其微观基础不仅包含原有的三个主体,还可延伸出国内外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国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四个方面。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厂商定价与汇率传递”和“中间投入品对实际边际成本的影响”两个视角,研究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

(一)厂商定价与汇率传递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汇率传递效应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菲利普斯曲线将汇率因素纳入分析范畴,结合厂商定价行为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厂商定价行为可以分为生产者货币定价(PCP)、消费者货币定价(LCP)以及交错定价等方式。Obstfeld和Rogoff(1995)假定一价定律成立,商品以PCP定价,则汇率传递完全并且及时。然而,Engel和Roger(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跨国商品交易偏离了一价定律,已经不能用地理因素以及运输成本来解释。Betts和Devereux(1996,2000)指出如果商品完全以LCP方式定价,则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名义汇率变动不会导致短期价格变化,从而汇率传递效应近乎消失,该观点也得到了Engel(2002)的认同。

在此之后的一些研究文献中,LCP被进一步引入到时间依赖定价模型,如Gali和Monacelli(2005)建立了粘性价格条件下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产出缺口、贸易条件等变量推导出小型开放经济的前瞻性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Monacelli(2005)考虑到汇率传递效应的不完全性,建立了同时考虑不完全竞争和价格刚性的NOEM模型,在该模型中,一价定律将会出现一个缺口(以本币结算的进口品价格与其世界价格的偏差),该缺口决定进口物品的通胀程度,并且在汇率不完全传递情况下,该缺口会加剧实际汇率波动。上述这些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点:最优价格的设定具有前瞻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进口价格受预期变量(如预期汇率等)影响,预期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受预期汇率变动持续性影响。这种定价策略表明,汇率传递效应与一国货币政策存在内生性,从而为汇率与通货膨胀二者的联系提供了微观基础。

进一步地,考虑到现实通胀经常具有很强的惯性,一些学者引入通胀的滞后项,同时考虑前瞻性与后顾性进行了完善,这种混合模式最早由Masson(1992)进行研究,而后由Gali和Gertler(1999)正式提出。Mankiw和Reis(2002)提出了“粘性信息”概念,成为研究通胀惯性的主流方法。

(二)中间投入品与实际边际成本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实际边际成本是通胀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实际边际成本常由单位劳动成本或者收入的劳动份额来表示。但是在开放经济中,厂商的实际边际成本受中间品贸易影响,具体表现为前者与后者价格同方向变动。

Batini(2000,2005)指出,若将进口中间品这一变量引入到C-D生产函数中,实际边际成本将不再等于收入的劳动份额,而是同时取决于后者与进口中间品。Balakrishnan和Lopez-Salido(2002)对此表示赞同,并假定了一个同时包含劳动力和进口中间品的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很好地解释了英国的通货膨胀。Rumler(2005)进一步扩展中间品概念,将其分为国内中间品和进口中间品,实证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价格对实际边际成本存在显著影响。

全球化视角与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通货膨胀机制变得愈加复杂,因此大量学者尝试从全球化视角研究菲利普斯曲线,将国际竞争、劳动力和资本国际流动以及贸易自由化等因素纳入研究范畴,试图使菲利普斯曲线更加适应当前国际环境。总体看来,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全球化拓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国际劳动力的迁入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劳动力市场供需弹性,减缓成本和价格上升,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Razin和Loungani(2007,2008)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纳入分析范畴,将其与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三者综合分析,模型均衡结果表明菲利普斯曲线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而趋于平缓。Benttolila(2008)将劳动供给弹性以及工资谈判力引入到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框架中,以西班牙为例实证研究了移民政策对西班牙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民政策使西班牙通胀水平降低了2.2%。Engler(2007,2009)认为劳动力的流动能有效缓解工资、实际边际成本以及通胀的压力,从而使菲利普斯曲线趋于平坦。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

近几十年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在于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提高以及活跃的国际资本流动。从贸易角度看,全球GDP中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大幅增加,关税水平也逐步下降;从国际资本流动角度看,各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稳步提高,交易门槛逐步下降。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对全球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量学者也将二者纳入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框架下,以研究开放经济下二者如何影响一国菲利普斯曲线。

Rogoff(1983)和Romer(1993)认为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则菲利普斯曲线越陡峭。但是,二人所作的预测与近一二十年的实际情况不符,世界主要国家的菲利普斯曲线非但没有变得陡峭,反而更趋于平缓。Daniels和Van Hoose(2006)利用Barro-Gordon两国模型,建立了一个考虑多部门垄断竞争的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国相互依赖程度越高,曲线越平坦。Daniels和Van Hoose(2009)对原模型进一步进行了拓展,假设一国支出与本国利率负相关,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提高贸易开放程度使得菲利普斯曲线趋向平坦,而国际资本流动对曲线的影响并不明确;若国内外资产需求和本国支出的利率弹性都较高,贸易开放程度对曲线的影响会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而受到强化,同时前者不会强化后者对曲线的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对曲线的综合效果不显著。

(三)全球产出缺口

关于全球产出缺口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因素对一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力越来越弱,通货膨胀与全球产出缺口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如Wynne和Kersting(2007)、Milani(2009)通过实证均发现全球产出缺口正向影响美国通胀水平。此外,Borio和Filardo(2007)通过研究17个OECD国家数据认为,国外产出缺口对各国通胀水平的影响已经超过本国产出缺口;而一些学者则存在异议,因为Borio和Filardo(2007)的实证研究中的残差存在序列相关。Borio和Filardo(2007)还认为通货膨胀能够通过闲置全球资源而得以限制,但是Kohn(2006)和Bernanke(2007)并不赞同,他们认为这种限制关系仅存在于短期。虽然观点不统一,但是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角度大致一样,除去传统的对进口价格波动的影响,全球产出缺口还对国内原材料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国内物价波动,此外劳动力迁徙以及资本流动等均受全球产出缺口影响。

(四)国际竞争压力

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整个世界正逐渐成为一个市场,企业面临的不再仅仅是国内同行的竞争压力,还要承受国外的竞争冲击,因此企业的定价行为需要同时考虑国内外因素。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需求弹性受自身竞争水平影响,因而均衡价格也发生变动。

Batini(2000,2005)认为企业的竞争水平受国外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Guender(2006)认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企业面对国外同类竞争时必须考虑汇率因素,并据此调整自身价格;在他的模型中,企业的定价不再是Gali和Monacelli(2005)所假设的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的加权平均,而是考虑了实际汇率并依据实际边际成本而做出的价格Leitemo和Soderstrom(2008)进行了进一步扩展,他们认为进口的同类最终产品还能够通过改变劳动力价格而影响实际边际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定价。

(五)贸易条件

Mihailov(2011)以进口商品价格与本国商品价格的比值来表示贸易条件,并在模型中引入本期和下一期预期贸易条件,指出:如果预期贸易条件改善,则CPI有上行压力,且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如果预期贸易条件恶化,则CPI有下行压力。同时,他通过对10个OECD国家的实证分析发现预期贸易条件对CPI的影响往往比当期产出缺口更为重要。

Eyquem和Kamber(2009)同时考虑中间品和最终产品市场,假设前者处于完全竞争而后者处于垄断竞争,模型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条件改善,则本国购买力增强,国内市场中间品价格会随着国内外中间品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最终通过实际边际成本作用于最终产品,进而导致CPI提高;最终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则同时扩大对国内外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需求,推动二者价格水平提高,进而导致总体价格上升以及CPI的提高。

评论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因素对一国通胀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开放条件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目前并无定论甚至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不可否认,众多学者的研究不论从理论支持还是从实证研究方面都在不断完善该曲线:第一,相较于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相关文献大多以产出缺口替代失业,因为产出缺口与失业相关,且前者数据更加齐全和准确。第二,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宽,将各种国际因素纳入分析范畴,使模型更加贴近现实,因而更为精确,提高了对经济活动的解释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到的理论都是基于西方国家的研究,在用于我国研究时必须考虑我国自身特点,如劳动力跨国迁徙在我国并不普遍,相比之下国内跨省迁徙才是缓解发达地区通胀水平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是混合经济模式,与西方自由经济体制不同,其中所包含的计划成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厂商定价行为。考虑到以上甚至更多因素,需要对国外理论进一步扩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条件菲利普斯曲线。

1.Daniels and Van Hoose.2009.“Trade Openness, Capital Mobility, and the Sacrifice Ratio.” Open Economies Review,20

2.Gali,J.,and T.Monacelli.2005.“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in a Small Open Econom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72

3.Obstfeld,M.,and Rogoff,K.1995.“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3

4.Mankiw,G.N.,and R.Reis.2002.“Sticky Information versus Sticky Prices: A Proposal to Replace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7

本文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资助

F015

A

徐则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理论研究。

张一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菲利普斯中间品
中间品进口与中国企业创新
——基于进口关联化、多样化与高度化的多维视角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
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演变
我国是否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