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渔歌传承和改编研究

2015-08-15

科技视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渔歌洞庭洞庭湖

周 丹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系,湖南 益阳 413000)

“洞庭渔歌”,又称沅江渔歌,被渔民称为丫口腔的渔歌,即渔民自由抒发、随见随出、张口就唱的民歌,具有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味。它诞生于洞庭湖的腹地,岳阳市岳阳楼区和益阳市沅江区域,是这块土地上历代人民在劳动中不自觉的创作的积累。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给洞庭渔歌增添了古老的色彩。益阳市沅江,岳阳市,属于洞庭湖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称为湘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地处洞庭湖畔,湘水环绕,渔民在湘水美景的滋润下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渔歌便在此情此景下应运而生。洞庭渔歌,曲调、体裁多样,句式、韵律多变,在艺术手法和语言上,显示了鲜明的湖湘艺术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洞庭渔歌的歌词是渔民见景抒情、即兴抒怀、随口编唱,常用比兴手法。它的艺术形象比较集中、单一,表现的内容比较直接朴实,但也有多段体的分节歌式的叙事诗。有情歌,绝大部分反应洞庭鱼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刻画了渔民真挚朴素的爱情和高尚纯洁的情操;也有儿歌,内容诙谐有趣,富有知识性和娱乐性,分为耍歌、盘歌和骂歌;有劳动歌曲,是渔民在行船时,为了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而延长的歌曲,内容以即兴抒怀和传授知识为主,其曲调主要源于地方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渔歌《姐在房里织绫罗》,属于典型的情歌。歌词如下:姐在房里织绫罗,郎在呀屋外唱山歌,唱得姐手麻脚软、脚软手麻、心慌意乱、意乱心慌、疯疯癫癫、癫癫疯疯、哼哼唧唧、唧唧哼哼、上河里涨水、下河里撑船,织不得绫罗啊抛不得梭,我绫罗不织听山歌。娘骂女:你这小妖婆,你为何绫罗不织听山歌?唱山歌的男人哪有个好家伙,他是要勾引你做老婆!女回娘:你这个老噜嗦。山歌本是神仙造,为的是天和地和阴阳和。你不听山歌哪有我,我不听山歌,哪有外孙伢仔喊你外婆。

临湘民歌《买花鞋》,也属于诙谐的情歌。(生):荷花对水开哎哟,香风吹满怀哎哟,柳林树下站女裙钗,衣喂支隆冬,女裙钗,手提着花鞋卖哎咳咿嗬呀(旦):你要买鞋请进绣房来,衣喂支隆冬,买花鞋,原是做招牌哎咳咿嗬呀。(旦):书生对奴来哎哟,(生):大姐你好乖哎哟,请问大姐花鞋怎样买?衣喂支隆冬,怎样买?……

早期的渔歌多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方言化的歌曲。反应的是渔民平日生活的场面,朗朗上口,诙谐幽默。1978年10月,在政府的组织下,君山附近湖面上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 “洞庭渔歌会”,周围150多条渔船,1000多渔民赶来参加,演唱了18种形式的41首渔歌。“10月,洞庭湖湖水干了,渔船上装的都是芦苇,当时用的还是风网船,几条船绑在一起,用芦苇搭平,然后再将船板盖在芦苇上面,把帆布一铺就是舞台了。”当地渔民曹春初回忆说,渔歌会相当盛大,两边插满了红旗,船上、岸上站满了人,他遗憾的是这种盛况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鼎盛时期的洞庭渔歌遍布整个洞庭地区,甚至还冲出湖南,走向全国。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从事这门艺术,洞庭湖歌的爱好者和习艺者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洞庭湖歌要想很好的生存下去,并且在生存中不断得到繁荣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2006年,洞庭渔歌被列为湖南省民间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世纪下的洞庭湖歌却处于风雨飘摇的濒危状态。问到在湖区的渔民,很多已经不再唱起渔歌,尽管在2006年已经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外界知之甚少,长期以来只在老一辈渔民中流传未被人知。且因其他艺术形式的挤压,喜欢洞庭渔歌的群体正在减少,众多音乐工作者对其关注甚少,更重要的是传承者日益减少。健在的传承者在商业文化的环境下兴趣寡淡。近年来岳阳地区在做抢救濒危的洞庭渔歌的建议,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也未能成行。如果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洞庭渔歌将会和其他已经消逝的艺术形式一样,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2012年,歌曲《新洞庭渔歌之老巴陵渔谣》出炉,他是由著名作家邹当荣作词、著名音乐人谭圳作曲,谭圳、石雅琴演唱、湖南惠骏文化传媒策划摄制的东洞庭湖新渔歌。这首歌曲的主创团的,都是洞庭湖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词作者邹当荣介绍,自己曾在岳阳文联工作,当年在东洞庭湖走访渔民时,发现了类似于山歌,却有别于山歌的民俗小调——渔歌。“当年在洞庭湖走访渔民时,听渔民提到过渔歌,他们也特意唱了几段给我们听。而且歌手谭圳的父亲也是唱渔歌长大的,谭圳从小在父亲身上吸收了不少精华,所以谭圳和邹当荣一直想以渔歌为题材写一首《新洞庭渔歌》直到今年,在得到了老巴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创作《新洞庭渔歌》的想法提上了工作日程,并很快得到了落实。歌曲出来后,MV随即跟进编导摄制。“作品完成后,我会向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种古老文明不至于会失传。”邹当荣表示,现在渔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文化越来越高,很多渔民都选择了上岸生活,这是好事;但与此同时,因生活质量、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原生态的小调也面临失传的危险。就像他在歌里写的一样,“洞庭湖上好风光额鱼儿倍倍鲜,光脚板的渔民哟赶上了好时光”,这也是说出了他对现代进步与原始渔民习性并存的担忧,也同时写出了渔民对国家高度关怀的感恩之情。“我们必须要它保留下来,不能让这一段历史变成空白。”谭圳表示,今后将继续挖掘创作一批东洞庭湖系列的新渔歌。

2013年5月,为继承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洞庭渔歌”,近日,洞庭湖区文体新局联合洞庭街道办事处先后在西瓜山、东风湖、捕捞、沿湖等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洞庭渔歌”传唱活动。目前,已宣传发动近100人,传唱了《我的渔歌万万千》、《哪里也比不上洞庭美》等8首“洞庭渔歌”,韵味十足的唱腔、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词,不仅让人在原生态歌声中娱乐身心,又使洞庭渔歌的文化精髓得到了发扬和传承。今后,“洞庭渔歌”还将在各个社区进行推广传唱,从而唱响洞庭、唱响楼区、唱出岳阳、唱向全国。

2013年1月,岳阳楼区文化馆文学专干、女作家李海英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洞庭渔歌》获得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电影剧本类唯一金奖。李海英说,“洞庭渔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正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如何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得以更广泛的流传,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艺术魅力,我想,只有将它拍成电影,将洞庭渔歌作为电影插曲,才能做到这一点,于是便有了创作电影剧本的念头。因此,从2012年初,她就开始在脑海中酝酿。她一边大量收集“洞庭渔歌”,一边深入了解洞庭湖渔民的生活。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她了解到最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洞庭湖天吊户上岸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于是,她便构思了一部以洞庭湖区为背景,以新一代渔家姑娘的浪漫爱情为主线,穿插大量的原生态洞庭渔歌,反映洞庭湖“天吊户”上岸前后的生活,全面展示岳阳的美丽风光以及洞庭湖的治理发展之路的电影文学剧本《洞庭渔歌》。花了几个月搜集素材以及构思好剧本的故事框架后,李海英利用公休假的三个礼拜完成了初稿,为此她在这一个月里瘦了5公斤。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她带着创作中的具体问题,经常下湖与渔民们接触,体验他们的生活,并进行补充采访,经过多次修改。她说,作为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真正为岳阳的文化遗产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为《洞庭渔歌》做了一次免费宣传,心里感到非常地慰藉。

相信在这些文艺有识之士的推广下,传统音乐洞庭民歌一定会发扬光大,得到更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渔歌洞庭洞庭湖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洞庭谣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汨罗江渔歌
秋浦渔歌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好一个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