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学科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5-08-15黄天放任建兴

科技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科群学科建设

吴 江 黄天放 朱 瑞 任建兴

(上海电力学院,中国 上海200090)

爱因斯坦曾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像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像力是无限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强调:“追求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联和均衡,是人的创造力的本能。”如何将青年学生潜在的本能发掘出来,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实施,国内许多高校出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出并开展了学科群建设。所谓“学科群”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的集合,以形成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有机综合体。学科群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对学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从专业到学科的发展阶段、学科到学科群的发展阶段和学科群到优势学科群的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有其各自比较明晰的目的,从专业到学科的发展阶段是从面向社会需要向知识发展的转变,从学科到学科群的发展阶段是知识发展到知识创新的转变,而学科群到优势学科群的发展阶段则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强化以及高校办学思路的回归与办学特色的凸显。

学科群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因深入研究的需要,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使专业向高、精、深发展,但同时成立的跨门类、跨学科专业的综合性研究实体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科群的诞生正好解决了两者的矛盾,使之有机地结合,促进学科间相互协作,发挥群体效应,优化学科结构,拓宽应用学科领域,促进学科融合、渗透,形成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这将为学科保持优势和增加活力提供可持续性动力。

基于学科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学科群的建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有利于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跨学科领域研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通过学科平台的跨学科学术交流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准;通过参观不同学科的有关实践基地,能使研究生更好的把握其他学科研究的机理及内容;多学科集成和综合交融的特征,构建了创新人才培育和成长的环境。

1 学科群建立模式

1.1 学科规划是关键

学科规划是泛指学科的发展规划和科学定位。学科群的目标应该针对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或社会问题来确定;在内容上要具有丰富的包容性,能吸引众多学科的积极参与;应该经过充分论证,达成共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历史,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措施,对学科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战略性、结构性的动态调整,强调基础和标志性成果,选择优势和特色学科方向,进行重点建设。选择学科方向,包括选择学科方向的数量和确立具体的学科方向两个方面。选择学科方向的数量,要根据师资队伍的状况来确定。

1.2 学科组织是保障

学科组织是学科布局的载体,学科发展必须以学科组织为依托。没有一定的学科组织或学科组织设置不合理,学科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要求通过学科平台使各学校和学院之间层次、职责分明,教学、科研互通,合作方便。

学科基地是学科组织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它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交流、研究环境和条件。在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或个人占有,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装备不平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统建、专管、共用”的原则,在建设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确保能为从事前沿性、基础性、应用性较强的高、大、精、深、新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撑;在管理上,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在使用上,确保基地的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

学科群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内部是一个非平衡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反馈,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全部其他因素的变化,变化后的因素又必然会反馈到整个系统中去。学科群内科研经费分配、科研成果的共享、岗位激励机制等等问题都必须依赖于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机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能有效处理既有精细分工又有广泛协作的学科群内部复杂关系;能协调全体科研工作者的行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科群的整体效能。因此,科学化管理方法的制定将直接影响着学科群的建设程度和建设成效。

1.3 师资队伍是保证

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学科建设必须依靠学科队伍来实现。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群,培养创新型人才,均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科学术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实现共同学术研究的人力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集合体。学术团队的组成人员一般是学科带头人、团队组织中的其他研究人员、其他组织中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等。学科群对外交换信息的载体是学术团队,而学术团队本身存在着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科群的建设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术团队的开放度,它是衡量学科群开放度的有效指标。一个团队需要具有对外一定的开放度,具有其他团队难以超越的优势,必须及时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国内、国际最新学术动态。另外,一个团队要具有内部的凝聚力,这个内部的凝聚力其实就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团队能否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能否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是否拥有和谐、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

2 取得的成效

对学科群的建立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有很好的体现。比如,在电厂烟气污染物减排技术研究中,需要开发新型吸附剂,这不但需要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知识,了解各环节污染物产生的机理、烟道温度、烟气流动速度等参数,也需要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化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学科群的建立实现学科交叉,最终开发出了适用于电厂烟气这个特定环境下的污染物控制用的吸附剂,这都是学科群的在科研中的实际应用。学科群的建立不仅培养了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科交叉点的产生,在多学科交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衍生出了新的创新点,比如吸附剂开发过程中衍生出了催化剂的开发、吸附动力学等新的问题,使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

加强了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团队外部的开放度;努力的建设团队文化,形成了团队和谐的氛围,提高了团队内部凝聚力。始终努力争取承办国际、国内的大型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在团队内进行学术讨论和讲座;提供经费、安排时间组织团队成员赴校外、海外交流访问;聘请海外的知名教授成为团队的外围成员,指导团队的科学研究,等等。学术团队承担了许多国际、国内重大科研任务,并且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完善制度、沟通交流和人性化关怀等手段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大家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创造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科研团队氛围。

明确了职责,很好地完善了评价机制。对学科群中具体的人际关系、学术关系、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等关系要素都有科学的、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使学科群中既有激烈的竞争又有默契的协作,始终处于有机结合状态。再者,还在学科群内引入了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在学科群建设过程中,学院相当于建委托人,学科群的组织者相当于建设代理人,为了使学科群的建设最终能达到既定的规划目标或完成中长期任务,取得学科群建设的最大化效益,学院在这两者中间引入了学科群监理人。学科群的监理受学院委托以委员会的形式对学科群建设实施监督和评价,督促奖惩制度,规范了学科群实施和建设,极大提升了师生对科研的热情。

完美地处理了学科群内学科间的强弱关系。组建学科群时清晰地理顺了学科之间的关系,确立重点学科的主导地位,合理有效地整合了相关学科,形成核心学科、紧密学科和外围学科。在加大支持核心学科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对弱势学科的扶持。始终坚持以集成互补、辐射带动,促进强弱平衡、并行发展。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师生很多项目最终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近半获得授权,发表了大批SCI文章和各种核心期刊论文,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国家节能减排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上海市科创杯、陈嘉庚发明奖等竞赛以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等各类学术竞赛获得佳绩。

3 结束语

学科群的建设是高校科研建设中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也符合新时期大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是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的必要元素。高等学校的学科群建设应把握学科群的本质,按照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的具体情况,在建设好各个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强基于学科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学科群的建设,通过跨学科平台开展多学科研究,和对实践基地的参观与调研,不仅有利于高校优化学科结构、提高科研实力,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全新的学科体系为复合型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项延训,马桂敏.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41-43.

[2]庞军,杨扬,唐宏亮.学科群建设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的重要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8):155-157.

[3]马放,崔崇威,任南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8(04):23-25.

[4]吴江,何平,任建兴,王筱珺.学科交叉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24-25.

[5]骆小春,殷晶晶,胡永红.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路径分析[J].教育索,2009(11):17-18.

猜你喜欢

学科群学科建设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超学科”来啦
山东环境资源学科群秘书长座谈会召开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