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015-08-15陈璞华
陈璞华
(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湖南 益阳 413000)
0 引言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是根据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来构建的,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代表了图书馆自动化的水平以及服务的能力,对图书馆处理事务的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所使用的自动化系统还是以图书作为系统的核心,真正的管理系统的核心应该是人财务、知识流,管理的核心是用户而非图书,所以目前的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只能算是一线员工的自动化系统,还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图书馆自动化基础管理系统。但目前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在不停提高,图书馆必须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才能够满足读者的要求,Web 2.0,Library 2.0 等理念的引入让图书馆的系统,图书馆系统融合了相关技术后有了更好的表现。本文在研究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 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一般以汇文,ADLIB2.0,金盘(国内),Exlibris 的ALEPH 500,ADLIB2.0(国外)为主流产品。汇文管理的对象是书籍和期刊,其产品有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移动图书馆系统,图书馆挖掘系统外,区域馆际互借服务系统,区域联合收集书目检索系统,并拥有C/S 的结构,整合的Web 2.0,图书馆2.0 后,读者可以使用标签并发表评论,读者管理系统可以基于读者偏好的偏好推荐书籍。金盘的管理对象是书籍和期刊,它的结构是C/S 和B/S,ALEPH 500 管理对象的书籍和期刊,也为C/S 和B/S 系统。产品有WebOPAC,馆际互借,学术资源门户网站等。ADLIB2.0 以用户为中心,拥有B/S 体系结构,ADLIB2.0 产品主要包括我的书房,图书馆知识检索,图书管理系统,并具有全面的图书馆2.0 解决方案,管理的重点从三个方向,不仅关注图书,也关注相关的资源和服务,以及管理因素。
2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问题
2.1 欠缺资源和信息整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每天产生的信息越来越多,数字图书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许多图书馆,虽然有建设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但没有整合两个的信息。这显著降低了数字图书馆传达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容易引起读者得到错误的信息,降低图书馆操作的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图书馆将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信息和资源进行信息集成,增加图书馆信息的整合,从而服务质量提高。
2.2 业务内容局限
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更注重的书籍和文献,而没有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作用,只是登记用户信息、还借书等。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办法有效地管理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图书馆管理系统还应该进行更全面的业务发展,如电子文档,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党员管理,努力满足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2.3 图书馆管理核心不明确
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中心是书而不是读者。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为读者服务,树立读者服务体验为中心的理念,现在大部分图书管理系统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一般的系统没有办法对图书馆的运行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也没有办法获得读者对图书馆的体验的满意程度,缺少决策支持的信息源头,容易给图书馆的管理造成一定的信息获取阻碍,导致图书馆管理决策偏差。有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能够管理的书籍,杂志和其他资源,提供决策管理人员需要的各种信息,帮助提高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3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以数据为导向
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服务的改进。以往一般都以读者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作为获取读者反馈信息的关键性工具。通过读者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使用数据和日志可以深入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关联分析等计算方法来推算读者喜欢的书类并进行准确的推荐推送,也可以根据读者的使用频率以及借还习惯等信息对读者进行自动备忘提醒,从而增强读者的满意度。通过读者的各类借阅数据来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导图书馆在购买资源时的偏向性等。
3.2 整合服务评价体系
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还缺乏系统的服务评价体系。缺少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容易造成图书馆和读者相互孤立,无法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图书馆效益与效率最优化。图书馆应该在管理系统中加入系统的服务评价体系,直接获得读者对其的评价、建议与意见。通过与读者进行频繁互动,不断努力提高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避免造成管理系统用户界面不友好、形同虚设等问题。
[1]林凤辉.关于图书馆信息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J].华章,2010,28:161.
[2]潘永胜.浅谈高等专科学校图书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53-154.
[3]张瑞雪.析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J].前沿,2006(9):241-242.
[4]唐敏.如何建设高职院图书馆数字资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