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2015-08-15王俊义

科技视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课新课程人文

王俊义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委员会,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新气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批富于时代气息的中小学教材面世,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各地涌现出了一些先进典型,积累了课改经验。但是,勿庸讳言,新课程毕竟还处于实验阶段。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进行客观冷静的反思,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的发展。

1 语文教学需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1 工具性与人文性

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从新课程的实践来看,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容易导致一线教师模糊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从目前的倾向看,人文性张扬有余,工具性落实不足。具体表现为:脱离文本,架空语言,忽视能力,鄙弃训练,天马行空,来去无踪。钱梦龙先生称之为“凌空蹈虚综合征”。近年有关语文教材选文的争论,也是崇尚“人文”、求新求异思维的一种反映。其实,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学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语文课应姓“语”,不能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班会课等,必须在语言、文学、文化的某一个方面让学生有所收获,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从我国语文教育史来说,语文教育从来也没有排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范文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哺育,获得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语文教育界一直强调的“文道统一”,也不是“文”+“道”,而是“文”中有“道”,“道”中有“文”,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人文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般价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它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想,而不是语文教育独有的价值追求。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眼于“人”的成长,是整个教育的目标所在,但不是语文教育的特殊属性。当然,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中,语文学科在育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多承担些,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要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1.2 基本功与创新能力

有的老师反映,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确实比过去活跃了,学生发言多了,但同时基本功也差了,作文中的错别字也多了。这是过分强调人文性的结果。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确实有不少老师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语文应用能力有所削弱。写作追求华丽辞藻,滥用排比句,内容空洞,文字表达不规范,等等。

1.3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

教育领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关于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深得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近几年,面对新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处理课堂教学时陷入了种种误区,似乎课堂上越活跃越好,问题越开放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表现越自由越好。

1.4 “多元解读”与“阅读导向”

新课标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少教师也开始把西方接受美学引入阅读教学,反对“标准答案”,主张多元解读,这与过去阅读教学中一切由教师说了算的做法相比,确实是一种进步。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标的学习行为,过去统得太死,惟标准答案是从,当然必须纠正,但是,语文课上学生的阅读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行为,不能把语文课内的阅读教学和一般读者的欣赏文学作品等同起来。

1.5 教材与教学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使用教材一定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

(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过去,我们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语文教学局限于课本、课堂、学校。其实,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日前紧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时时处处都能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我们要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2 做一个有所担当的语文教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的冲击,语文教学必然会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生态日益恶化,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母语教学是我们培养青少年成长的生命线,它对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认同我们民族的文化,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提高不靠天,不靠地,全靠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有位教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永远的梦想,并且体现在每天的行动中。真正的教育使人兼有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智慧、宽广的胸怀、平和的心态、善良的心地和高贵的教养。课程改革,要明确哪些必须改,哪些不能改。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不能改,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的母语——汉语这一基础工具,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达到合格的程度。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育的这一基本任务决不能改变,改变了就不再是语文了,必然给语文教学造成混乱,将无法完成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总之,在确定这一基本任务不变的前提下,语文教育的理论和理念,语文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等等,必须要改,不改不行。因为时代和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是要消除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活泼,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成效,事半功倍。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便捷,更快乐,更能增进聪明才智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新课程人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人文绍兴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人文社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