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三部曲例谈
2015-08-15陈秀福
陈秀福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组,山东 济宁 272000)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确实是长期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许多同行也开了不少颇有借鉴意义的药方。然而,学习名家的成功经验如果不能和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那么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下面,结合本人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一谈作文教学三部曲。
1 点拨迷津,给学生放大镜和显微镜
学生不会写作文,厌倦甚至畏惧作文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就一条——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缺少必要的写作常识。写作最基本的常识是什么呢?是观察。一切的写作素材都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就应该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开始。大多数学生对身边的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所以作文课上才搜肠刮肚抓耳挠腮针草草应付。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送给他们两件法宝:生活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所谓放大镜,是指要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自己的生活。我们所有的写作素材都在一个“圆”里面,它以“我”为圆心,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社区生活为半径,这个“圆”不就是放在师生面前的一面放大镜吗?大家要学会运用这个放大镜观察体验生活,我们的生活是普通而平凡的,而正是在无数普通人平凡事中,却折射出形形色色的人生境界,诠释着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好放大镜的关键是提高眼睛的使用效率。举例来说吧,指导学生以“学校生活”为话题写作,怎样观察,观察什么?有这样几条思路,其一,以“我”的运动轨迹为线索,一天之中做了什么,哪些印象深刻,为什么?都如实记录下来,这不就是提交给师长的学习报告思想总结吗?其二,以某位同学或老师的运动轨迹为线索,观察他的言谈举止,把重点的或特别的地方记录下来,这可以当做侦探小说的原始材料吧。2011级16班有一个叫做贾古聪的学生,举止怪异,调皮好动爱搞笑,不少学生只要在日记里写到他,不用提名,三两句话就活脱脱写出一个现代版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这就是用心观察的功劳。其三,以不同的学习场景为线索观察:校门口——走廊——教室——操场——花园。(或着:学习区——生活区),只要留意,就会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写作素材。其四,以一天的某个时段为线索观察,比如,上学时间或放学时间,即将上课前的一两分钟等等。总之,指导学生观察,教师要有一个规划,成专题成系列的观察,效果最好,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再比如,我曾指导2010级学生在四楼教室利用课间来观察学校附近的菜市场,连续观察两个星期,不少学生都能用绘声绘色的文字来表现居民和商贩交易的情景。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带上放大镜,以“我”为核心,全方位去扫描,你会发现,写作材料恰如一江春水,滚滚而来。
当然,会观察不见得一定能把作文写好,要想观察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还要借助生活的显微镜,抓住某一特定情境,某一人物瞬间的表现,甚至是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把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放在显微镜下仔细鉴别,用“心”品味,瞻前想后,由此及彼,知人论世,再三咀嚼,如此,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大概不会逃出你的法眼。最要紧的是:观察人,要盯住眼睛;观察景,要抓住特点;观察事,要理清头绪。姑举一例:有经验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课,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他只要环视教室,不出几秒钟,学生的种种表现,尽收心底,专心听讲和心不在焉的同学泾渭分明,何也?前者的眼睛炯炯有神,面色红润;后者目光游离,飘忽不定,尤其是与老师眼睛相遇时,大都会不自觉地低头躲开。老师的这种职业敏感就是源于对学生长期观察用心体悟。我们在指导学生时,也应选择恰当的学习情境,尤其要善于就地取材,捕捉鲜活的教育案例,针对具体人或者事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让十多岁的孩子用心感悟周围的生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教师千万不可以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急功近利无异于拔苗助长。学生限于他们的年龄心理和阅历,不可能对教师要求的都能有心得体会。万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老师们应该明白,教书育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潜移默化。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给学生生活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也只是引领学生走向一条“用文字表达生活表现自我”的正确道路,学生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能创造多大奇迹,一部分在教师的水平,一部分在学生的天赋秉性。尽力而为,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这应该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
2 搭好平台,让小作文和大作文联姻
在作文教学现实中,教给学生观察,也才只是个开头,为了让他们写好每一次作文,及时品尝到写作的甜头,教师要遵循由易而难,由粗到精,有小到大的作文教学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为了大部分学生,先要把通向平台的梯子铺好。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发现,让观察日记与课堂作文并轨,形象地说,让小作文和大作文联姻,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每一次的写作任务。
还是以指导2011级学生写作为例,在本届学生入校之初,我就对作文教学做了大致规划,确立了大小作文联姻的教学思路,每周一告诉学生本周观察的对象,教师适当讲解观察的基础知识,简要指导观察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自己一周时间内写出观察日记,如有困难,找老师或同学求助。老师在下周一集中批阅全班日记,梳理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并遴选优秀作品在课堂交流,同时挑选出一两篇具有共性问题的日记打成电子稿,教师面批并指导其修改,之后把初稿和修改稿做成课件,课件务必做到把初稿和修改的相同语段呈现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改动或增添的部分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在讲评时,让学生讨论改动的原因效果。然后教师总结出本次作文修改心得(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最后,学生再次修改或重写自己的日记,这次的要求就是大作文的写作标准。这样,大作文脱胎于观察日记,首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内容可写的问题;再者,指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树立“语文即生活,作文即用笔说话”的意识;再其次,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生活气息明显大部分学生感兴趣,能较快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最后,这样的教学思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有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螺旋式提升的哲学观点。一学期下来,我指导学生写作了如下内容:《我的军训生活》、《我的新学校》、《瞧,这就是我》、《瞧,这就是我的家》、《夸夸我的新同位》、《夸夸我的新老师》、《我们班的新鲜事》、《我眼中的秋天》、《面对星空》、《我喜欢的一节语文(数学、英语)课》、《皇帝的新装(续写)》。《那一次,我流泪了》、《我终于成功了》。
教师通过日记与作文并轨联姻的做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分类专题训练,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记叙文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写作习惯初步形成。
3 躬身示范,走传统与创新共舞之路
俗话说:“言传身教”,而实际上“身教”远胜于“言传”。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次记者会上传出了一句名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形象贴切的注解了身教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写作与教人写毛笔字有很多相同之处,教师的讲解必不可少,写毛笔字时,老师明明把运笔结体等技巧都讲清楚了,学生也听明白了,可是一到自己拿起毛笔来写,问题就来了,怎么写也不像,怎么写也不得要领,而且越写越泄气。这个时候,高明的老师就要做到,不但要给学生以高度,更要给他以温度,老师必须当面给学生演示笔画的写法,还不行就得手把手的教,让学生最直观真切地感受运笔过程,如此学生才能领悟方法,再加以时日,书写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所以,归结到作文上,教师也必须躬身示范,给出一个作文题目,教师最好是先写一写,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在此基础上的指导会更有针对性。例如,我经常给学生灌输这样的写作思想“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来源,每一次作文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学生能把这话记住,可是,很少有人能运用到实际中,怎么办呢?我就现身说法,坚持写下水文,比如 《遥忆儿时那只羊》、《我的侄女陈怡彤》、《烧水的哲学》、《美丽足球遥远的梦》等,这些作文虽然水平有限,可是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有具体可感的模仿对象。同时,自己语文老师的作文让学生对教师本人产生了积极的评价,激发了不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的引领点拨不是作文选上东西所能达到的。可以说,教师的躬身示范让作文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实,如上做法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满足于传统还不行,当今世界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学生对现代多媒体信息的兴趣丝毫不亚于成年人,毫不夸张地说,学生早已生活在数字化语境中,言谈举止都彰显着信息技术的因素。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完全可以趋利避害,让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作文服务。最简单的形式,把师生的作文以电子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比传统的单纯读更直观,更便于大家点评;再者,要讲评作文,挑选一两篇做成课件,把初稿和修改稿放在一张幻灯片上,修改的部分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举一反三;再一种形式,当前,博客这种信息传播形式广为学生接受,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博客,个人博客,大家在网络上建立各种论坛或文集,拓宽了交流空间,还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电脑,可谓一举多得。
立足传统,创新形式,这条道路有宽阔的前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让作文教学在传统与创新结合中共舞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