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微机原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5-08-15刘黎明
刘黎明
(商丘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0 引言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企业用工所需应用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明确了高校改革方向,全国近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进行转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而言,微机原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存在的问题
微机原理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1],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枯燥缺乏兴趣,唯一感兴趣的动手实践环节,又由于实验形式单一、方法单调导致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2]。
2 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的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研究着眼于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落脚点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2.1 以现实需求为引导,讲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层次化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主要以社团、兴趣班为主,学生可以依据其兴趣爱好加入学校的各种社团,如我院的家电维修社等,此外,我院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兴趣班每年都在新生入学军训结束后,对新生进行宣传、组织报名、测试选拔兴趣班学员,并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进行培训,目的就是培养兴趣,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增加“行业背景”知识[4]。随着人工智能、嵌入式的发展,智能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出,硬件在产品设计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智能穿戴设备的兴起,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以现实社会中的需求引导学生对本行业的前沿领域进行了解,既增加了学生对行业知识储备,也为其下一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其求职应聘过程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和针对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2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组成微机的各部件往往被集成在一块芯片中,学生很难从直观上获得感性的认识,还没接触就产生内容抽象枯燥不易掌握的思想[5],由于本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学生学起来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此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能够起到积极性的作用。
一味的强调微机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需要将微机原理课程融入到专业培养体系中去,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本课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多种模式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期最大限度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
2.2.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黑板+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也乐意采用融合有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授课,使所讲知识能更加轻易的被学生接受,但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课件,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走神,且采用课件讲课速度较快,学生的思路很难跟得上教师讲课的思路,一旦思路跟不上,很容易放弃听课。为此,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讲述,同时使用多媒体对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图片、动画的课件形式展现给同学们,比如,微机原理课程中的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内容,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授课思路以黑板板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讲述,在结合例题进行巩固和加深知识点的讲授时,以动画等课件形式剖析存储器与CPU的连接方式,易引起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同时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保证上课的效率。
2.2.2 基于微课和MOOC理念的教学模式,充分提炼每堂课的知识点
目前,高校微课、网络MOOC的在线学习蓬勃发展,进一步影响着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MOOC理念的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或知识模块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如微机原理课程中,通过对某一个功能电路或典型芯片的认知学习,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在一个完整的系统构建过程中各元件的具体选择规律及功用,整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也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
2.3 建立开放式实验体系
2.3.1 逐步建立开放式实验体系,改验证性实验为引导性试验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利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网上预约、开放实验室等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2.3.2 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方式
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及兴趣提出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案,教师依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指导,对实验的难度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实验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限延伸。
2.4 推动三个课堂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第一课堂为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等,第三课堂为校内外专业实习,三个课堂的有机融合,更多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以特色讲座为载体,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以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为基本点,活跃校园科技文化氛围,锻炼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3)依托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竞赛不仅能够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能够开阔视野,了解行业最新进展,创新性实验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其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察,尤其注重的是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结束语
在微机原理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的。
[1]唐朔飞,刘旭东,王诚,等.“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育,2010,11:42-45.
[2]韩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36-38.
[3]李娜,王爱民,王丁磊,等.微机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0(21):69-72.
[4]武英.“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55-56.
[5]白媛,张兴.“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阶梯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01(2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