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意识干预,纠正驾车人顽固性不良习惯
2015-08-15本刊编辑部
汽车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有四个常见的顽固性不良习惯:经常死打方向、空挡滑行、半离合和紧急刹车,这些坏习惯不仅妨碍安全驾驶,而且也对车辆造成很大的损伤。
四个顽固性不良习惯及其危害
1.经常死打方向。为了在一个狭窄的车位里停车,许多驾驶员往往会在原地打很多把死方向,这是造成许多汽车前轮磨损比后轮大很多的重要原因。因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相比,损耗高很多。而且打死方向对方向机压力很大,尤其是机械液压助力的汽车,经常打死方向,对机件的损耗比较大,可能导致助力系统早衰。
2.空挡滑行。利用空挡滑行达到省油的目的是驾驶员常用的手法,但会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中,遇到紧急情况,必须迅速地松开油门,改踩刹车踏板实施紧急刹车。这时候若车辆处于正常操作中,从车轮到所有传动系统都与引擎紧密结合在一起,引擎转速变慢,对于凭惯性飞跑的车辆产生一种制动力量,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引擎刹车”。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瞬间刹车压力使刹车鼓咬死而降低刹车效果;另一方面能使左右两个车轮刹车的作用保持平衡,使车辆安稳地缓慢停下来。
相反,如果行驶中,早已换成空挡,一踩紧急刹车,则底盘传动系统与引擎不联结,没有引擎刹车作用的帮助,这样,不仅刹车效果不佳(特别是超载的车辆),更会使车辆失去平衡而左右滑行,最终驾驶员因无法控制车辆而肇事。而且这样刹得越快,刹车用力越猛,制动力越差,滑得越厉害。
3.半离合。离合器除了在起动、停车、换挡外,其它时间应使脚离开离合器。因为长时间踩着离合器会使离合器处于滑转状态,加速摩擦片磨损,不但费油,而且严重时会使离合器压盘烧蚀。尤其是跑高速时,长时间的半离合状态会让离合片迅速磨损。更不可经常利用离合器半联动来控制车速,否则容易造成汽车失控。特别是在高速行驶踩刹车时,如果同时也将离合器踏板踩下去,这无异于高速行驶中空挡滑行。
4.紧急刹车。平时疏于警惕,对潜在的突发事件缺少预见而无法及时处理,只能紧急刹车。紧急制动不但使磨合中的制动系统受到冲击,而且加大了底盘和发动机的冲击负荷,使发动机工作不稳定,影响车辆平衡性,尤其在最初的磨合期内应尽量预先刹车,不要采用紧急制动。如果方向和制动力度不合理的话,还会引起重大交通事故。
试验表明:以中等车速在正常路面上的一次急刹车,轮胎胎面局部磨损量可达0.91~1.20毫米,相当于汽车正常行驶3000公里的磨损量。
顽固性不良习惯的心理机制
总结以上顽固性习惯,它们背后有着共同的心理机制——侥幸心理、捷径心理和急功近利倾向。
1.侥幸心理。所谓的侥幸心理,指的是对或有灾难的漠视和对现有“利益”的放纵。以“空挡滑行”和“紧急刹车”为例,明明知道这样做可能的危害性,却依然铤而走险,忽视了潜在的危害。
2.捷径心理。人们倾向于通过最简单的付出甚至不用付出就达到自己的目的简单化思维,所谓的“宁走近路不走远路”和“省一步是一步”。比如对于“原地死打方向”问题,就是典型的走捷径的心理。
3.急功近利。有些顽固性习惯,它们的损失:“害”,是积累的、或然的和远期的,需要时间的验证;而它们的好处:“利”,却是立竿见影的,当时就能看到的。“半离合”和“空挡滑行”即具有这样的特点。
意识干预的具体方法
所谓的意识干预,就是在理性说教和外力干预(纠正和处罚)之外的主要通过潜意识起作用的思想干预措施。
针对以上心理机制,意识干预的方法分为四种,分别是:
1.情感因素。情感的倾向性很容易颠覆人的理性思维,因而调动情感因素有利于纠正顽固性习惯。常用的情感因素包括爱(获得爱和付出爱)、成长感、成就感和贡献感。比如:戒除“空挡滑行”绝不单单是为了减少因为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物质损失,而是享受安全驾驶所体现出的爱心,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回馈,也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贡献。
2.刺激因素。刺激因素通常也是作用于人的情感,特指具有一定心理震撼性的刺激。如果培训的材料或手段具有新鲜、美感、激情、搞笑、形象化和恐怖等特点,往往会让学员印象深刻且效果明显和长久。大巴车上反复播放的安全带教育视频,其中有一个开篇的刺耳的急刹车的声音,就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因素。
3.体验因素。成人培训的基本模式分为说教式和体验式,所以,纠正这些顽固性习惯只能通过间接体验的方式。比如为了说明半联动的危害,可以让学员做一个在椅子上“半坐”的体验,因为这种身体的感觉比坐和站都累,学员也就间接体验到了半联动的危害了。
4.迁移因素。习惯是很容易迁移的,平时的草率必然会造就关键时刻的马虎。很多安全事故都与不认真和马虎有关,要想做到在关键时候不出错,必须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认真做事的习惯。
因此,驾校教练过程中的严格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将平时的严格要求和执行形成习惯,才能将安全驾驶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