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标志性建筑中的文化内涵
2015-08-15艾丽莎
艾丽莎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1 标志性建筑建筑
城市是人类所创造的最美妙、最高级、最复杂又最深刻的产物。它在不同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经济技术、历史文化等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脉、建筑形式和城市景观。这些因素的集合形成了城市的个性,在城市个性的表情中,标志性建筑是最为独特的。
1.1 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主要是指在城市某一区域地段内,视觉特征显著,有强烈的形式美,既能够体现城市特色,又具有一定的精神象征、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被大众认可和接受,能够承载城市记忆和文脉的建筑或建筑群体。
标志性建筑顾名思义,首先应该是完整的建筑或建筑群体,其次应具有标志性,作为其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特征。它可能形象突出或处于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并具有异性的象征意义。从城市体验上讲,是城市心理认知图中的重要建筑,也是公共聚集、市民生活和进行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空间地理上的一种标识和象征,是区域地段和城市空间的核心聚焦点。
标志性建筑往往承载着一个区域的特性特征,这种独特的个性特征是这个区域特有的、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如同城市名片一般,通过对其的宣传可以让城市以外的人快速了解这个城市的风采和历史文化。
1.2 标志性建筑的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原始建筑主要是为了躲避野兽袭击和自然风雨,这种部落式的聚落方式使其创造了具有宗教性、纪念性的构筑物,如巨石阵、文化石、石冢、圣祠等,这是原始崇拜的产物,也是原始的标志性建筑。
封建社会时期,人类聚居产生了定居式的村落,图腾崇拜、祭神仪式和皇权至上的观念使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多为宫殿、庙宇、祭坛、战争纪念物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大批的西方文化进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新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铁和玻璃大量被使用,也随之产生了一批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建造的新式建筑。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标志性建筑向着功能上的智能化、建筑创作和技术的生态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性建筑对精神功能的要求大大提高。
1.3 标志性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标志物作为解答城市意象的重要因素,同时强调了标志物与城市历史的关系:“一旦某个物体拥有了一段历史、一个符号或某种意蕴,那它作为标志物的地位也将得到提升。”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不仅形式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因其承载着城市历史和文化而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城市发展史造就了不同的城市建筑风貌:如一些历史古都,如西安、北京、开封等,因为古代封建礼制和皇权思想的禁锢,遗留下来很多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发展至变为城市符号;而一些开放较早的沿海城市被西方国家入侵,带来了殖民文化,则出现了大量带有殖民特色、异域风格的中西合璧的城市建筑,如青岛、哈尔滨、上海等。
2 河南标志性建筑
2.1 河南标志性建筑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有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笔者在此分将城市列举:
郑州市已确定14个城市核心标志:裕达国贸大厦、绿地千禧广场、中原福塔、河南电视台大楼、二七纪念塔、郑州火车站站前标志建筑、金水路花园路标志建筑、龙湖标志建筑、高铁东站站前标志建筑、二七片区标志建筑、经开新区标志建筑、高新区标志建筑、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
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白园,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九龙鼎、洛阳电视塔,伊川县的红腰带等;开封是历史上的八朝古都,开封铁塔、开封府、龙亭、清明上河园在全国都是享有盛名的。
此外安阳的中国铜币博物馆、殷虚和红旗渠;商丘的商文化雕塑、商丘古城和商丘商祖祠;南阳的诸葛庐又名武侯祠;濮阳的龙城广场;许昌的三国园博园和许都公园;焦作的大铜马腾飞雕塑和焦作电视塔;新乡的平原博物院;平顶山的鹰城雕塑《创业》;济源的愚公移山像和篮球城;周口的沙河边铁牛和周口文化艺术中心;漯河的南街村东方红广场和许慎文化园;三门峡的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和文体中心;信阳的茗阳阁和百花园;驻马店的天中塔等等。
2.2 河南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2.2.1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我国传统建筑创作的首要法则。河南地标性建筑普遍能够体现城市特色,利用自然环境来体现地域特征,并充分考虑抵御自然环境的因素,使建筑遵循环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并且能够生态地看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对生态资源尊重,利用生态技术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来营造和谐的建筑环境。如河南艺术中心的灵感来源于河南出土文物乐器陶埙、石排箫和贾湖骨笛的造型,艺术墙的设计源自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旁边的如意湖湖水通过如意河同人工湿地相连,采用生态环保的人工湿地生物处理技术对湖水净化处理,是古代中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2.2.2 与城市格局相容
现代社会的标志性建筑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单体建筑的特立独行。城市建筑 多而繁,“标志性”无法只通过一个单个的建筑来表现,而单体建筑的形式也不再是标志性建筑的决定性因素。它首先要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要适应城市肌理,并且建筑周边景观的规划也是标志性的评价核心。
河南地域的标志性建筑基本都具有城市空间主导性和视觉的连续性。它们不仅在城市格局和城市景观中处在主导地位,还向人们传达着某种象征意义。而且其视觉上的连续性是整体上的,随着人们视点的移动而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动态感官体验和丰富的景观层次,为文化、经济活动提供聚集的场地,
如黑川纪章设计规划的郑东新区CBD,以新陈代谢为主,应用九宫格和如意形象等传统文化,以及大面积绿地、流动的水系和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组团式发展等元素的融合,最终使郑东新区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城市区域。
2.2.3 建筑精神比建筑形式更重要
标志性建筑最本源的作用是地标。人们往往把它看做一个城市的显著特征,标志性建筑首先代表着一个区域的地理方位,但它更多是体现着这个区域的象征价值。比如在郑州看见二七塔我们就知道身处在市中心。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如同陈年的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品越有味道,并被人津津乐道。
河南的标志性建筑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和人文特征,反映着当地人们的生存理念、社会价值、审美趣味。建筑的建造技术和材料是最明显和直接的表现,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精神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如齐康教授设计的河南博物院,以”中原之气“为核心,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从建筑布局到细部处理等多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传统中原建筑语言的运用于变异,满满凝聚着中原的文化特色。
2.3 河南标志性建筑出现的问题
城市建设过于激进:城市化速度加快,人们在享受城市快速建设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承担这种激进带来的生态、坏境等一系列问题。
建筑形态上一味模仿,缺乏文化特色。每一个建筑都在追求形式上的不同、建筑语言的标新立异。过分追求对视觉的冲击性和瞬间的关注度,例如建筑的外形和颜色的异它性。
过于依赖大师的力量:对世界先进案例的注重,对著名建筑师的过分依赖,以他们的审美标准来审视普通大众的审美标准,以他们的理念来建造城市,而不根据自身情况。
3 河南标志性建筑的文化内涵
河南标志性建筑中,大多数都具有凝重的历史感,这是中原厚重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中原文化是主要指以中原地区为依托,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包括了河洛文化、河内文化、黄淮文化、楚文化和天中文化等。
河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体现了中原文化兼容并蓄、生生不息、刚柔相济的特点。而河南建筑文化的发展融合了圣贤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多重文化形式,其标志性建筑是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如中原福塔塔座为鼎,寓意着鼎立中原;塔身为古代乐器“编铙齐鸣”,寓意通信传播功能;从上空俯瞰犹如河南的省花五瓣梅花,寓意梅开五福。
河南的标志性建筑主要以淡雅明快、过藕断理性的中性色为主。这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黄儿女对黄土地、黄河的崇拜衍生出的传统。河南的标志性建筑承载了国家、民族、当地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感官,使建筑与文脉有机流动,互相渗透和影响。应凸显历史文化名城,挖掘地方特色,营造中原人性化、生态化的城市形象,使建筑成为环境的有机部分,从而做出既能使大众接受,又能体现出城市精神的建筑作品。
[1]卢济威,仲德昆,刘力,等.标志性建筑与城市[J].世界建筑导报,2006.
[2][意]罗西著.城市建筑学[M].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