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实践认识论与重庆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分析

2015-08-15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重庆市政策环境

古 静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国 重庆 400041)

经济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经济哲学在改革开放中的创新学术成果之一。经济认识论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化为认识的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实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与相互转化。[1]这样,对经济问题、经济发展就有了哲学的研究方法与视野,这就是: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学讲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率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实践问题。

1 经济实践论是经济认识论的理论亮点

用经济实践看经济问题、经济发展的优势何在?在于可以突出经济发展的环境整体性、过程的战略性,特别是彰显经济发展关键在人。用这样的观点看待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才能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中的伟大创造。中国30多年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固然与引入西方经济学的操作性理论密不可分,但是,中国的“发展奇迹”主要原因不是西方经济学的照搬,而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正确,从而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和制度体系。从理论、路线、方针到道路与制度的创立及其优势形成与发挥,是党领导人民的实践探索与创造过程。因此,用实践认识论才能真正从本质上认识与把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化的操作性表象,是西方经济学揭示的办企业、搞产业,并用过去世界通行的GDP看发展进展。但是,办企业、搞产业与GDP就只是一个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率的计算过程吗?我认为,也可以用经济实践论进行分析。下面,笔者试用经济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中国、特别是重庆微型企业的发展政策特征。

2 经济政策是经济实践的重要转化形式

什么是实践?实践从静态分为实践环境与实践主体及中介结构三个方面,实践动态分为发生、发展与结果的因果链条。实践的静态与动态的存在与变化,都需要人们的个体与群体在特殊价值与利益驱动下,依据环境进行创新选择的行动。

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经济发展前景的形成与开拓,首先是人与环境的互动,然后才能形成有特定阶段、地区或国家民族特色的经济现状及前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是以问题为龙头的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确,经济发展的具体动力是各种原因形成的世界、国家、地区的特定阶段的特殊问题,围绕解决经济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经济环境的构建与重构,人们的个人与群体需要进行创新性行动的选择、调整与再选择。

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马克思只是进而指出人有改造环境的能力与任务。不管怎么讲,环境对于人有先在性、前提性的特点,所以,我们是唯物主义者还是要先强调环境的构建,再有实践中对环境的改造。经济发展的环境是重要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强调,国家自由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也证明了经济政策是经济实践的重要形式,经济政策是发展环境形成的原因。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放开搞活、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创新转型的政策,中国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吗?

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既要通过招商引向从外面引入有带动力的大中型企业与资本投资,也要通过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让本土的人们通过创业致富并与外来的大中型企业形成配套关系。所以,发展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既是经济学产业链理论的要求,也是经济哲学的“人本经济”理论的主张。

关注与分析发展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是经济哲学理论应用值得重视的切入点。

3 国家与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的主要政策与特点

森林必须是多植物群落与树种的生态综合体,才能少病虫害茁壮地生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必须是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综合体。从数量看,大型企业只有少数,数量众多的是中、小、微型企业。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发展小型、微型企业的认识不足,导致地区经济企业结构失衡,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不平衡。问题在哪里?在于发展小型、特别是微型企业滞后。随着对这个经济发展中的实践问题认识的深化,中央在用创新、调结构、转企业,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推进这项工作。

3.1 国务院布署支持小微企业政策,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战略性政策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是:(1)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2)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3)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4)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5)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6)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会议特别突出了用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1)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2)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3)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2]

3.2 重庆市对发展小微型企业具有超前性认识的特点

2010年6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出了[重庆市政办发]192号文件,布署了支持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这表明重庆在全国首开先河,支持发展微型企业。重庆市政府正式明确把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并指定由工商部门牵头,在“十二五”期间承担发展15万户微型企业、新增150万就业岗位的战略目标。[3]文件不仅强调用政策为微型企业发展营造好的环境,还要求政府财政出钱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文件说,市级财政部门每年要根据市微企办确定的各区县(自治县)微型企业发展计划,安排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资金预算,将补助资金切块下达给各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也要对市级财政资金、区县(自治县)配套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并向申请人拨付资本金补助资金。补助比例控制在注册资本金的50%以内,具体补助办法和标准由各区县(自治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3.3 重庆政府各职能部分形成了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环境合力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发展环境的形成总是与特定政策以“准许”或“不准”、“支持”或“禁止”的政策主张与导向相联系。但是,政策本身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权力运作结构系统,政策支持既要起于“顶层设计”,才能因有高层权力的支持具有合法性而使政策产生普遍及持久性。同时,政策还必须配套与有“实施细则”,才能因操作性而可以落实。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实施细则”,二者必须结合,缺一不可。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上有国务院布署,又有市政府政策强化与结合区域实际的补充,还有多部门“实施细则”的操作性补充。总之,目前重庆市已经形成了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微型企业发展的环境系统。重庆市各政府部门出台的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 “实施细则”政策主要有:重庆市国税、地税、工商部门联合发出的2011年97号关于“建立适合微型企业的税收征管方式”的通知;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实施细则 (试行)的通知 (即[2010年153号文件])及其渝财社〔2011〕229号文件的有关精神。

2013年7月,重庆市人社局发出了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型或微型企业的有关支持政策。文件说,要对创办小型或微型企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免费培训,提供社会保障支持。另外,市就业局也出台了关于专门为小型或微型企业开设就业窗口的决定。在重庆形成了一个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支持发展小微企业的良好气氛。

[1]黄家瑶.经济实践与哲学理性[M].上海财经大学,2007:6.

[2]陈剑林.微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6):34-38.

[3]重庆市予以空前的财税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创办微型企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1).

[4]何关银.经济认识论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8.

猜你喜欢

重庆市政策环境
政策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政策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助企政策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