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方式让语文课绽放活力

2015-08-15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文生活语文

李 力

(陇西县种和学区,甘肃 陇西 748100)

有的语文课堂会有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少数人应答,思维积极的常常仅有几个。教师确实在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些精彩的词句也在着力推敲,可学生不承情,没能打动学生的心。这样懒散的课堂气氛,缺少学习中的热情洋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1 幽默的艺术感染,让学生活起来

1.1 激趣艺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都说明,兴趣才是推动学习内在动力,开发智力的钥匙。作为老师要善于创设情趣,激发兴趣,把学生引入主体的角色,否则,“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至于激趣的方法,可谓千个师傅万个方法,可以通过动情的导入引入、传奇的故事感染、漂亮的示范演示、美妙的音乐渲染、直观的实物展示、灵活的过渡诱导,还可以巧编口诀、顺口溜……不过,一个没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是怎样也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和学生同激动、同平静、同愉快、同悲哀……

1.2 幽默艺术

幽默艺术是语文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幽默是智力的剩余”。语文教师以“舌耕力业”,课堂语言除了注意准确性、针对性、亲切性和鼓励性外,更要注重幽默性。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为它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记忆;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提高效率;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多一些情趣;也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还可以消除尴尬和不愉快。假如你的课堂有一点幽默,那么就可以多一份轻松,添一份喜悦,增一份成功。

2 改变观念,让学生主角活起来

语文教学观念的一种深刻的变革就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要让学生唱主角,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笔者在教《巨人和孩子》、《黔之驴》、《春》、《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桃花源记》等课文时,都给学生1-2节自读、钻研、讨论、交流看法的时间,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一节课能提出十多个问题。有些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互相之间就能解答,有些问题学生解答不了,教师再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研读的习惯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能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每篇优秀的作品都是经过作者心灵的酿造加工而成的,只有通过作品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才能走进作品,真切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语言,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学的能力。因此,真正意义上阅读,不仅是接受,更是一种沟通、交流,使自己的认识深化,思想升华,感情净化。

3 读书“充电”,使教师自身活起来

3.1 多读有字之书

要把语文课教活,教师自身要博学多才。语文教师只向学生传授那干瘪瘪的课文知识点来应付考试,已明显落后于时代。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地“下水”多读一些有字之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学习的两种途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用于学习的时间更是有限的。以教师为业的人就更需要以读书为业,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幸或不幸教语文,就愈发需要不断读书。一是精读教材,吃透教材,把自己的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改变照本宣科的做法;二是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三是读节选课文的原著及有关专业书籍,最后还要读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之类的书,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一些时代信息。教师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不仅激活了课文课,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好语文课对提高人的素养很有帮助。

3.2 会读无字之书

社会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语文教师要学会读这本书。只有不断地去接触社会,不断地去阅读生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淘汰。社会生活丰富多变,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教师如果能广泛,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那么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

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彩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随时给自己的教学添“活水”,语文科的教学就能得心应手,永远“清如许”。

4 注入活水,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4.1 把鲜活的生活之水注入课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中,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现实生活中应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文本向课外阅读迁移,由学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让学生在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复杂纷繁的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交流,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白居易不是由于接触下层,目睹官府征敛无度与人民困苦,写成著名的《长恨歌》吗?语文教师是指导学生全方位学习语文的老师,不仅仅是语文教材教学的老师。语文与活动、教材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有了活的课堂和课堂的活水。笔者在教口语交际《说家乡》一文时,笔者提前布置同学们完成一项作业,同学们有的拿起画笔,画下了家乡的人和事,有的背上照相机,拍下了家乡的景和情,有的扛出摄像机,摄下了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再把这些材料带进课堂交流,课后将自己说话的内容整理成一篇文章。边样,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还写出了有真情实感的优美习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2 把多彩的语文活动纳入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活动频繁,而活动的刺激与诱惑,使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要充分认识活动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所蕴藏的活动潜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文活动,如课前2-3分钟演讲、名句欣赏、佳作欣赏、辩论会、读书心得交流、语文知识竞赛、作文小组互评、学做主持人、自编课本剧与小品表演、诗文朗诵比赛,颇受学生欢迎。实践证明:活了有动手,动了有活力,活动出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方位激活课堂,使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4.3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个体,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为。相反,以教师的权威感迫使学生学习只能适得其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语文教师努力去研究、去探索,不断创新思路和改进方法,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语文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课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