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

2015-08-15苏海莹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区矫正矫正课程标准

苏海莹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课程的实施是人才培养方案标准的落实的一个重要方式,课程质量的好坏也能一定程度的体现一个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好坏。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角度思考,提升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质量,有助于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区矫正人才。

1 目前我国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质量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目前我国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质量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都能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等方面都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 课程目标明确

目前,我国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目标都很明确。《社区矫正》课程的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都能体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业需要。特别是在能力目标方面,表现的很明显。更够根据社区矫正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所需的能力要求,来分解出具体的《社区矫正》课程能力目标。

1.1.2 课程设计合理

当前,我国大多数法律类职业院校比较重视课程设计。《社区矫正》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比较合理,能够恰当的体现社区矫正工作职业的需要,合理化的安排课程。

1.1.3 课程内容充实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大量真实有用的教学案例也逐步的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使得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的内容也不断得到充实。

1.2 目前我国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精心研制的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的课程标准制定的都很完善,但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时候却体现不足。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经常会到基层调研,找行业专家学习,精心琢磨研制出《社区矫正课程标准》。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社区矫正课程标准》操作的不多,实施不到位。往往同样是《社区矫正》课程,因为讲授的老师不同,授课的标准有很大差异。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不同外,更多的是授课标准的不一致性。

1.2.2 先进的思想观念无法在现实教学中体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而且也深入人心。《社区矫正》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有很新的观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依然比较落后。比如说先进的教学观念没有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在很多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标准》中都明确了知识讲解中以教师为主体,在实训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现实中仍有不少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机会很少。

1.2.3 相关职能部门虽然重视但实际投入不够

在《社区矫正》课程质量建设方面,绝大多数法律类职业院校相关职能部门虽然高度重视,但是实际投入不足。随着社区矫正这一新的刑罚执行理念在我国的兴起,《社区矫正》课程在我国很多法律类职业院校应运而生,大多数属于新开设的课程。对于这个新的行业需要而开设的新课程,一般相关职能部门都会高度重视,但是也存在投入不足的现象。这种“看起来重要,听起来重要,却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严重的影响《社区矫正》课程质量的提升。主要表现有: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教学资源设施老化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等。

2 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质量提升的途径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的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1 梳理职业核心能力,重确课程目标

一般院校对于新开设的课程大多都进行精心的论证,来明确课程标准。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社区矫正这一刑法执行的发展,社区矫正人才的需要有着新的变化,有新的时代和行业特点。这就需要鼓足勇气,重新确认《社区矫正》的课程标准。站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角度,很有必要深入基层,重新认知行业发展的真正需要,精心梳理当前我国社区矫正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要本着以实用为目标,课程的教学项目要来自于社区矫正的工作一线,更高于实际工作需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社区矫正工作服好务。

2.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大落实程度

课堂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法律类职业院校来说不是新话题。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的教学要有创新。在课堂内容选取上,要达到实用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好用有策略。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制作小巧实用的flash动画,代替黑白的图文资料。很多学生对于教学采用的黑白图文资料习以为常,甚至不屑一顾,哪怕是教师精心选取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改变是《社区矫正》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关键点。选用实用性强的案例作为教学项目,制作成小巧实用的flash动画,来替代黑白的图文资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活力。

2.2.2 创建社区矫正模拟实训室,模拟真正的执法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离不开职业工作环境。提升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质量,就有必要创建社区矫正工作模拟实训室,营造社区矫正工作氛围,模拟真正的执法环境,让学生体验社区矫正工作,提升对社区矫正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能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社区矫正工作的职业素质。

2.2.3 利用行业教师的实况录像,解说社区矫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需要行业教师的指导。法律类职业院校《社区矫正》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行业教师的行业经验,从社区矫正执法中遇到的问题着手,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替代单纯的说教,使《社区矫正》课堂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也能逐步的提升《社区矫正》的课程质量。

2.2.4 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便于学生来反复观看。短小精悍的微课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也完全可以迎合学生们的需求,把生动实用的案例制作成精美的微课视频,便于学生反复观看。这种新颖的样式,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也逐步提高了教师思考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2.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一个简单的结果,而主要是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找准课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并找出影响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逐步制定出整改方案与措施,减少课程质量影响因素对课程的不利影响。法律类职业院校的《社区矫正》课程的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完善评价制度对于提升《社区矫正》课程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可以从传统的督导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比如可以引入教师自评和社区矫正行业专家点评等方式,不断丰富课程评价方式。

2.4 更加丰富课程资源,加大课程投入

课程资源是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在我国法律类职业院校中《社区矫正》的课程资源还不算丰富,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课程投入。课程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就需要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财力资源方面就需要政府和学院对《社区矫正》课程加大资金支持;在物力方面就需要完善教材资源、创建教学实训室、购买教学设备等。

猜你喜欢

社区矫正矫正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罪犯社会适应性心理辅导之展望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