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普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5-08-15万超凡

科技视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普素质

万超凡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0 引言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1]。在我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启动,科普工作的地位已从法律高度得到确立[2]。在此情势下,科普教育的开展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与技术,扩大科学知识传播范围,提高公众科学认知力,提升社会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大学生作为受众,是新时期社会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多年的受教育经历促使其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就现阶段情况看来,大学生科普教育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1 大学生科普教育现状

1.1 科普教育发展有限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大量科技教育人才实施项目攻关,多年来科学研究与教育探索获得了长足进步。由于科教事业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短期之内难以确保综合的全面的政策落实。以科普教育为例,其推行与普及工作当前多集中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受众多为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高中学生因为学习科目较多、高考压力较大等因素,科普教育在高中阶段难以有效落实,多停留于科目教材的学习层面。进入大学后,专业教育的深入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普教育的推广。

1.2 科普教育缺乏重视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的专业分化与课程设置方面,充分突出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力求发挥教学师资特长,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希望培养出“学有所长”的毕业生。在强调专业性教育的同时,对于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度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课程设置以专业教材教学为主,缺乏科普教育的课程保障。高校图书馆以专业性读物为主,综合性的科普类图书资料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同时,由于科普教育方面不存在相关的考核机制与措施,学生希望了解与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不足,学校在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客观难题阻碍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1.3 科普教育保障不足

当前,为了确保科普教育的推广和切实惠及于民,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一方面鼓励社会大众前往教育基地接受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联系各类学校组织广大学生不定期参观学习。纵观当前科普教育工作,多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维护工作欠缺、工作人员科学素质有限等短板。以科普基地建设为例,其问题可概括为:一是政策措施配套跟不上;二是政府财政经费投入跟不上;三是科普基地人才队伍配置跟不上;四是科普基地对自身蕴含科普内涵的认识跟不上;五是管理和运行机制跟不上[3]。此类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大学生科普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使其自身全面发展失去保障。

2 大学生科普教育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教育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覆盖辐射范围逐步扩大,国民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普教育仍处于亟待加强的阶段[4]。

2.1 提升重视程度,增加各项投入

国家和政府应就科普教育工作做出新的规范与规定,扩大科普教育的覆盖范围和实施领域,将科普教育贯穿国民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范围内鼓励、支持、营造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在大学生科普教育方面,常规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开设科普教育相关课程,并纳入学生考试考核体系,借助于以教带学、以考促学的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科学人文素质,增强甄别科学信息真伪、理性应对科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中,增加科普教育一项的专项专用资金,拨付各高校、科研单位、科普基地等科学企事业单位用于开展科普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科普教育,并积极创造机会,让有所学、有所知的大学生参与科普教育宣传实践,举办“科普教育进社区”、“科普教育进校园”等活动,让有意愿的大学生将科学知识送到社区、中小学校园,从而传播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认知,巩固学习成果。

2.2 丰富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图书馆内购置科普类图书资料,为大学生科普阅读提供资料保障;引导并支持大学生成立科学知识学习社团与协会,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更大程度上发掘兴趣,增强学习的动机与驱动性。相关科研单位要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捕捉科技前沿信息,根据自身科学研究擅长领域的实际情况,就近与各地高校相联合采用“以讲促学”的形式开办“科普教育进高校”的系列活动,例如大学生科学常识竞赛、大学生科学学术论文比赛、科学知识讲座、自然科学实验演示等活动。

利用科普类网站开展科普教育是实施科普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网络传播形式的共享性、即时性将提高科普教育的效率和效益[5]。各省市科技厅局单位组织建立科普教育网站,通过网站中的视频、论文等资料帮助青年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科学类、教育类媒体单位可借助于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以及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时就社会热点科学问题作出科学解释,以此提高大学生及大众的认知水平。

[1]官坤祥,林涵.我国大学生的科普教育[J].科技资讯,2011(14):175.

[2]李成芳.关于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3(2):119-120.

[3]陆朝光,郑德胜.广东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对策[J].科普纵横,2014(2):35-37.

[4]万超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J].科技视界,2015(3):162.

[5]潘芳.科普类网站在科普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1):65-68.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普素质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