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
2015-08-15陈翠彩
陈 进,刘 智,陈翠彩
(1.巍山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巍山 672400;2.巍山县农广校,云南 巍山 672400)
巍山县是一个典型的以山地为主,适宜农、林、牧发展的农业县。2013年末总人口31.636万人,农业人口达27.302万人,占总人口的86.3%,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5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5万hm2,产量达14.97万t。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妇女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不足且素质堪忧,影响了农业的长远发展,“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备受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体,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以此为生计来源,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具体专业技能、相关的经营管理能力,且收入高、获得社会尊重的农业从业者,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者。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表明“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经营管理能力、懂科学技术”的职业农民是今后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的一个重要方向。201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这些文件精神为基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已刻不容缓。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巍山县已形成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职业中学、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劳动人事、科技、妇联等相互配合、分类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了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农家书屋,初步形成了能满足农民不同需求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重大工程引导,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并取得实效,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赞誉,为促进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13年,农广校累计招收中专学历教育14个专业,学员1280人,学员“三率”在全州名列前茅;认真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累计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培训114期,参训学员10282人,有6346人获得“绿证”;认真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累计举办89期,参训学员4300人;配合农口部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10126场次,参训学员达64万人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集中学习培训236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人次;县农业局、人社局、科技局、妇联、畜牧局、残联、劳动力转移办等部门仅在2012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3万人次。
1.2 存在问题
1)据有关调查,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总数的88.9%,由于文化基础差,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够强,导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2)各级相关部门虽已认识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对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部门统筹配合不力,支持不够,还需农广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搞好农民培训工作。
3)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公益性、非赢利性事业,必须依靠各级财力的大力支持。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目前对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培训工作经费及农民培训补助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大,加之“双师”型老师不足,影响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4)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媒体资源与教学脱节,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不够丰富,资源共享、业务交流不充分,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教育培训资源、层次、结构都存在弊端,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实际有一定差距,不能适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
2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 必要性
当前,农业发展已由注重产量的粗放发展方式进入更加注重效益的集约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农业后继有人的根本措施。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可以吸引和留下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从业者,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 可行性
1)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具备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首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了重要位置,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国各地也探索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其次,随着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加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也吸引了一大批有头脑、有思想的青年农民回乡务农创业,从而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职业农民的雏形已初步形成。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巍山县也出现了新的生产经营主体,留在农村的一些农户逐步发展成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甚至有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一些农民利用特长及资金、技术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或农业企业家、农村经纪人;还有一部分农民随着农业产业链延长,成为了农机手、植保员、水利员、防疫员、园艺工等技能型人才。这些人就是职业农民的雏形,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3)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县、乡、村培训网络初具规模,教学硬件软件设备不断完善,有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音像、教材等多种教学资源;同时,除了有专职教师,还聘请了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农业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县农广校2001年设立“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点”,全面推行“双证制”教育;巍山县职业中学创建成为云南省省级示范性职业高中,标志着巍山县涉农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走上正轨,能基本满足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
3 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建议
3.1 加强规划管理
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成立相应的机构,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工作方案、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对培训合格的农民在充分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依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进行职业农民认定,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能进能出机制,对不再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的,按规定程序予以退出,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3.2 积极争取支持,加强基础条件和内涵建设
要深刻领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抓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支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教学手段;要加强与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办学,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培训资源,借力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要强化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设,形成初级、中级、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要结合实际,编写形式生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农业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教材、手册,便于农民学知识、长技能;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培训效果。
3.3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一是做好对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加强农技专家的培养,加大对种养大户、农场主、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扶持、引导和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和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二是要加强涉农部门的协调,进一步整合农业项目和资金,把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特别是要借助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和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办好中职“送教下乡”,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通过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结成“一对一”的农业科技联盟和利用农科讲堂建立远程教育体系,把专家和农业技术引到田间地头圈舍,以方便农民就近学习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学种养效果。
3.4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扶持力度。二是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发展和制度设计。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补贴力度,将现有扶持家庭农场、专业生产的各项政策落实到新型职业农民头上,特别是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三是加强与信贷部门沟通、争取在创业资金上有所突破,从简化贷款手续、减免或降低贷款利息等方面着手,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稳步发展。
3.5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宣传
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宣传力度,加强农民教育培训重大战略意义的宣传,加强典型经验宣传,加强教育培训特色优势和办学成果宣传,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重视、关注、办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1]罗映秋.江川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4(1).
[2]郑绍军,罗蕾.对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3(4).
[3]吴易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