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中心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5-08-15课题组

杭州 2015年3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公共服务建设

文 课题组

杭州中心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 课题组

中心镇的建设不应着眼于简单扩大,而是通过城乡空间格局的调整和组合,营造品质化的人居环境、培育多元化的经济业态,打造宜居、宜游、宜业,既空间开敞又功能紧凑的温馨家园。要建立能够动态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居民互动服务、市场商业服务三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综合提高中心镇服务、保障、管理的能力。

优化中心镇产业空间布局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推进分类别的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和退出政策,引导产业向重点或优化开发区域集聚,最大限度避免分散布局在限制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内。突出中心镇的产业特色,加快实施“培育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文化)名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工业功能区推进资源整合,实施联合开发,打造成有集聚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

在中心镇建设中,要着力构筑环境景观的异质性和城镇形态的多样性。结合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有魅力的景观环境。以建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愉悦的人居环境为先导,既重视大环境绿化,又重视街道、小区的小环境美化。绿化建设紧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建一房、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不断改善城镇面貌。

广开渠道,构筑多方合作的开发平台,做到政策扶持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产业优化,从中心镇可持续发展出发,淡化商业房地产投资行为,始终把发展经济和提升人气紧密结合起来。

实施金融支持政策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农民向城镇居民转换的金融支持是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主要内容。加大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工业化生产成为金融支持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多样化现代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要使农村居民逐步接触、接受、学习和运用各种现代金融服务,培养他们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能力,逐步增强在城市生存生活的能力。

与之配套的是,制订与中心镇建设相适应的信贷融资战略。金融部门应与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当地的区域经济环境和城镇发展规划确定融资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城镇化发展目标、融资原则、融资重点、营销策略、融资短中长期目标等。可以成立新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门满足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需求;也可以开办土地储备贷款、集合资金委托贷款;还可以借鉴下岗职工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失地农民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为失地农民的创业发展提供金融政策的保证。同时注重把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信用优势,有利于风险防范。金融机构自身应该按市场需求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制定配套的信贷政策,出台相应的信贷操作办法,适当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民生工程考核体系和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围绕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状况,将衡量群众公共领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通过强化公共服务职责,实现由过去的被动供给转变为主动供给。同时,要建立公共服务决策活动的监督,规范公共服务问责程序,加大社会透明度,扩大公众在公共服务问责制度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的农村公共服务事业领域的投入。完善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坚持新增财力向基层乡镇,尤其是落后区域中心镇的倾斜。此外,要建立畅通的居民需求表达机制,将他们的意见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主要决策依据,以缓和直至最终解决居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及配置失当之间的矛盾。

不仅如此,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如义务教育是无偿的,但绝大部分公共服务是需要成本补偿的,如基本医疗等。很多低收入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购买能力较低,势必会影响公共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加快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不断缓解社会成员在获取公共服务上的“流动性(货币)约束”。同时,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价上,可考虑对中低收入者实行优惠价格的差别定价机制,以降低其购买成本,从而减轻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压力。

切实降低户籍门槛

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入镇”

人的集聚是中心镇建设的核心,而在当下社会环境下,除了动员更多当地户籍人口“入镇”外,还需要在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入户中心镇上大做文章。实际上,杭州市的许多中心镇已经对外来务工人员开放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如临安市高虹镇小学2011年共有在校生1265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70.5%,幼儿园入园儿童102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67%。从调研情况看,这样的政策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找寻归属感和认同感,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解决当地用工荒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在中心镇真正集聚,根本上还依赖于户籍上的“入户”,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吃了“定心丸”,更加名正言顺地享受当地公共服务。近几年来,深圳、广州、重庆、成都等地都在通过各种措施,松动原有户籍管理制度,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杭州市完全应该借鉴这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各中心镇实际,降低户籍准入门槛,切实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入镇”。

推进农村金融和农地流转改革

提升农户“入镇”动力和实力

现有农村居民“入镇”是今后较长时期杭州市中心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支持条件。杭州市应加大金融工具创新,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盘活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住房等资产,增强农户资金筹集能力与收入来源,提高购房能力与夯实创业基础。

杭州市可以借鉴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农地流转经验,把建设中心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三者连为一体、联动发展。通过入股、租用等多种形式促进农地、林地、山地成本经营权流转,一方面促进大型综合性农业经济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实现农户经营权的资产化(证券化),增强农民的资金和收入来源。

开展“镇校”合作计划

加快中心镇人才素质提升

除了人口集聚外,中心镇建设另一涉及“人”的方面即为人才培养。对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就业来讲,中心镇也许是一个较为尴尬的选择。由于发展机遇、薪酬水平等方面均不如城市,在现有社会环境下,要想吸引高层次人才在较长时期内到中心镇工作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除了各级政府加大各类“人才工程”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留镇给予更大的资助倾斜外,杭州市可以充分利用在杭高校数量多、质量好、学科齐、门类全的优势,开展“镇校”合作计划,探索新型人才素质提升机制和路径。

(浙江财经大学课题组)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公共服务建设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