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一家亲 “水”中见真情——抗战时期革命前辈为太行人民解决水问题二三事

2015-08-15孟红

支部建设 2015年19期
关键词:彭德怀老乡八路军

□ 孟红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和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在领导广大军民为建立新中国和为人民谋幸福而运筹帷幄、横刀立马、浴血奋战的同时,仍然没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切关心群众冷暖疾苦,积极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一点,仅从他们在抗日烽火中始终关爱太行根据地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帮助解决水问题上,即可略见一斑。由此流传下许多动人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革命前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可敬风范,更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

朱德:心急火燎想办法帮老乡打水井

在华北抗日前线指挥八路军三师主力转战了近三年的朱德总司令,每到一处总是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兴办实事、好事。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至1942年,八路军总司令部曾三次在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驻扎,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等曾在此生活、战斗,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就是在此部署和指挥的。

砖壁村是一个人畜吃水很困难的地方。1939年夏天,砖壁村一带又久旱无雨,形成了严重的水荒,太阳残酷地蒸烤着大地,大地干渴地裂开无数细缝,禾苗在毒烈的阳光照射下,无精打采地垂着头。

一天,朱德总司令正带着八路军总部机关工作人员在新开垦的荒地里劳动,看见许多老乡挑着水桶、牵着牛羊到老远的山外去担水、饮牲口,便招呼他们过来休息一会儿,并关切地询问:“你们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水吗?”老乡回答:“可不是嘛,老天爷不下雨,家里就要干锅啦!”朱德沉思片刻,又关切地问:“这里能找到泉水吗?”老乡们一个个都满脸无奈地摇摇头。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朱德为白天的这一幕纠结着,久久不能入睡。他想,砖壁村有个小松山,山上有树,有树有山就可能有水。那么水到底藏在哪儿呢?

翌日清早,太阳刚刚从东方探头探脑地露出笑脸,朱德就起来了。他约来几位老农,一同沿着崎岖蜿蜒、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向山上爬去。他们不畏艰险地钻山沟、绕山梁,仔细察看着每一个山洞和每一条水沟。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山腰某地,他们终于发现一股涓涓细流从石缝中挣扎着流出来,经过沙地渗入地下。朱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顾不得疲劳和暴晒,从山腰循着踪迹上溯,发现了一个小山洞。随行的一个羊工说,这个山洞每到下雨的时候就云雾缭绕,白气蒸腾。朱德判断,半山有泉水的话,山根就有可能有水。于是,朱德兴致勃勃地同大家一起下山勘定了挖井的地点。

随即,朱德首先召集群众代表和八路军总部机关负责人,组织大家共同探讨研究,集思广益,确定了打井方案。接着又召开军民大会,进行了打井动员。

在大会上,朱德无限深情地讲:“目前,老乡们的吃水问题已成当务之急。我们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要处处关心群众疾苦,为老乡解决困难。现在大家要积极行动起来,打一场挖井抗旱的歼灭战……大家说好不好?”

“好!”与会人员群情振奋,齐声欢呼。

开始动工的这一天,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亲临工地同八路军战士一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朱德总司令抡着一把大镐,一边干,一边为大家讲解挖井和砌井的办法。

就这样,在朱德总司令的带动下,军民团结,一起上阵,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挖着,不到半个月时间,一眼13丈深的活水井就打好了,清澈的水汩汩地冒了出来。顿时,军民们沸腾起来了。

老乡们看到这亘古以来打出的第一眼水井,如同迎来盛大的节日一样,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因为争水吃“挨”过官司的李大爷泪流满面,拉住朱总司令的手激动地说:“俺在这山庄活了七十多岁啦,今天才头一次尝到这清凌凌的甜水,俺们山里人祖祖辈辈永远忘不了总司令的大恩大德呀。”

为了使子子孙孙永远牢记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恩情,砖壁村村民特地把这眼井叫做“抗日井”,并且在井旁立了纪念碑,上写“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感谢总司令”。

直到今天,砖壁村民还传唱着这样的民谣:

抗日井啊抗日井,红砂甜水清粼粼;

吃水不忘八路军啊,日夜想念朱总司令。

彭德怀:组织军民用水车提水、土渠引水浇灌

太行山区本来就十年九旱,加之日军的频繁“扫荡”和经济封锁,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辽县麻田村驻扎的时候,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便成为建设根据地的重要任务。

一天,彭德怀邀请了麻田村的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共同研究抗旱春播的问题。他对老乡们说:“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来解决。今天请大家来就是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有什么话请尽管说。”

大家开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地想着办法。最后,有人提议:“咱这里虽然是山区,石厚土薄,可河滩里的两三亩土地可不赖,只是眼睁睁地瞅着河水白白流走,却浇不上地,守着好地也打不下多少粮食。要是能把河里的水利用起来,浇灌滩里的土地,天旱照样能多打粮食,春耕下种就更不用说了。”

彭德怀闻言频频点头,说:“这个主意不错,克服困难不仅需要临时措施,还必须有长远的打算。我看咱们就这样定了,军民一起动手,把河水利用起来。”

会后,彭德怀抽调了总部几个同志,组成了一个水利建设技术小组,责成他们尽快勘察设计,拿出切实可行的水利建设方案来。

经过一番勘测,这个小组很快就拿出了一个拦河筑坝、提高水位灌田的水利建设方案。

彭德怀亲自对此方案进行了审查,说:“这个方案虽然搞得不错,但不经济。现在军队和老百姓都很困难,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钱来完成这项水利建设工程。我们要立足于少花钱,多办事,多用点脑子,达到既要引水浇地,又要节约开支的目的。”

随后,彭德怀与水利建设技术小组一道,重新进行了勘察设计,制订了一个用水车提水、土渠引水浇灌的新方案。当彭德怀把这个新方案拿到群众中征求意见时,老乡们一致说好。

初春,河水刚刚开始解冻,天气还很冷。为了早日把河水引进旱田,彭德怀决定及早开工兴建。

这一天,八路军指战员同麻田村的村民千余人来到工地,摆开战场,挖渠的挖渠,筑坝的筑坝。彭德怀带头跳进冰冷的河水里,为坝基工程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1000多米长、3米宽、1米深的引水渠建成了,一座结实的拦河坝竣工了,一架颇具规模的木制大水车造好了。

当水车在河水的推动下,将河水一斗一斗地送上一丈多高的水池,清水顺渠流进干旱的农田时,这个十年九旱的山村沸腾了——人们发出阵阵震撼山岳的雀跃欢呼声……

刘伯承邓小平:为村民开挖“救命渠”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长期驻扎在河北省涉县。涉县赤岸村后的山上有一条漳南渠,老百姓称它为“救命渠”。

一直以来,山里人最盼的是水,没水的地方就只能靠天种地。1942年,涉县又遭遇了恼人的大旱季节,群众的庄稼因干旱缺水长不成个样子。

刘伯承和邓小平眼看着庄稼打蔫欠产、群众愁眉苦脸的情况,商量决定把漳河水引上太行山,将旱地变成水浇田,尽快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一下用水问题。

1943年2月24日,引水上山浇地的工程开启了。刘伯承、邓小平和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干部战士齐上阵、出大力,汗水流在了一起。

不久后,日军进行大“扫荡”,迫使八路军助民引水上山的工程暂停了下来。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领八路军粉碎日军的“扫荡”后,工程继续进行,1944年,工程全部竣工。

邓小平和刘伯承组织修建的这条长长的水渠宽2.33米、深1.66米,全长15公里,赤岸、温村、会里等8个村一一受益,2000多户的3500多亩旱地变为水浇田,每年增产粮食35万多公斤。

乡亲们自编歌谣称赞道:“水流南山头,吃饭不发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77年底,涉县派去拜望邓小平的程跃峰得知老政委对涉县的收成等情况了解得那么细时,心里十分感动,如实反映情况说:“今年干旱,粮食产量受了不少影响。但是赤岸村没有减产,当年邓政委和刘师长带领八路军一二九师修的漳南大渠,解放后经过维修,如今能浇灌一万多亩地。你要知道,山里人最盼的就是水啊。”

如今,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师长带领八路军一二九师修的漳南渠已经延长到近30公里,受益村庄增加了近一倍。

聂荣臻:在“害民河”上建“爱民桥”

1938年初,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由河北阜平迁驻山西五台金岗库村。

这年初春,聂荣臻了解到,金岗库村前的清水河,一到冬天结了冰,人畜过河就很困难,不是人摔倒,便是牲畜扭伤。夏天山洪暴发,人畜过河就更困难了,乡亲们无法像往日那样过河上山砍柴、种地。河对岸的田地不能适时耕种,误了农时,影响粮食收成。没有一座桥,老百姓实在是太困难了。阎锡山统治时期,地方官吏借口修桥,曾几度向村民勒索钱财,却只要钱不修桥。老百姓气愤地把这条清水河叫成“害民河”。聂荣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动员军区干部战士为民众义务修桥。

任务一下达,广大指战员情绪十分高涨,决心建好这座“爱民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村里的群众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纷纷奔走相告,整个山村都沸腾了。

聂荣臻亲自挂帅察看地形,设计图纸,召集村干部与群众了解水情,开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方案确定后,便立即行动起来。

聂荣臻指挥战士们冒着严寒,上山坡砍树,下河滩测量。战士们站在冰凉的河水里打桩,腿脚都冻得红肿了,还要坚持干活。

村里的群众看了深受感动,心疼不已,便主动给战士们送水、送饭、送棉衣……

经过十几天的艰苦奋战,一座宽4米、长30余米的五孔木石结构大桥就建成竣工了。

金岗库村多少年来的“害民河”从此变成了“便民河”。

可惜可恨的是,后来,这座桥在战火中被日军烧毁。

“爱民桥”虽然不存在了,可是,聂荣臻架起的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心桥”,却永远屹立在金岗库村人民群众的心中。

猜你喜欢

彭德怀老乡八路军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老乡系列》之八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