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评教学模式下历史课堂的新思路——以高一历史课为例

2015-08-15史继坤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学案历史探究

史继坤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从2011年秋季,我校开始推行导.学.评教学模式。虽然在初期,我们进行过多次相关理论的培训,但对于新模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而随着高一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进行,对导.学.评教学模式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所谓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并控制教学进程,通过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要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思考,新教学模式实施最重要的阵地是历史课堂,新模式之下的历史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课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新模式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在最初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的关注课堂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下了大功夫,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试图变传统的“满堂灌”为“满堂动”,但几个班的课下来,自己很没底,在学生所谓动起来的课堂上,学生到底掌握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课堂,我到底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正当我在起步的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困惑时,学校组织了多次培训,让我们逐渐找到了突破的方向,那就是新课程肯定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必须是以有效学习、有效教学为前提的,换言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上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在理清思路、找到方向后,围绕着课堂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我们展开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下面就本学期我的教学活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学案的科学编写是保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呢?我想主要从两方面保证:其一,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其二,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即对学情的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设计。而做到这一切,就是要从学生的预习入手。众所周知,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有效手段,但现在很多学生对预习不重视,并且也没有掌握预习的科学方法,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学案,可以说学案是学生落实知识,教师对学情了解的重要保证。开学以来在学委和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高一历史学案在编制的过程中三易其稿,努力寻找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能体现学生学习路径的方案。一稿我们注重了学科特点,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对学生学习路径的指导;二稿我们设法体现对学生学习路径的指导,但又不能很好地体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三稿基本把二者较好地结合了,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可以说正是学案的使用以及学案编写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了保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第一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案的编写包括四个部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导图。首先,针对每节课的课标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中学历史学习中,涉及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历史现象时,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时,可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次,思维导图以三种方式完成:学案直接呈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后学生独自完成。此外,教师通过学案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每一次批改学案的时候,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和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鼓励。由于每位教师所带的学生较多,虽然不可能全部做到位,但每位教师都尽可能地利用批语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通过情感的交流,使学生重视这门课,重视学案的完成。

二、高效课堂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落实的根本保证

高一历史课教学各环节一定要紧凑,重点一定要突出。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课堂中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设计精彩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环节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由于学生对历史课不是很重视,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在了解了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历史课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教材的认真阅读。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从阅读方法和掌握知识内容两方面进行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有时要求学生快读、粗读,有时要求学生细读、精读。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可把思维导图呈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系统化的历史知识。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一般通过学案呈现,教师可用多媒体再补充一些材料。在历史学习中引进的历史资料,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同时,历史资料的运用也是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础。资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信息、认知的进程,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但要有适时适度的观察引导 。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引导:1、小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上,或者在枝节问题上耗时太多,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明确当前面临的讨论任务,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出现某些史实上的错误。对于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清的重要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而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误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即时性评价。每位同学发言后,教师应以亲切和热情的态度,肯定或赞赏的话语,用一两句话进行点评。

三、课堂教学的落实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终保障

要想实现课堂教学转轨,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在如下方面有较深的体会。其一,新课程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那么学生动起来的到底是什么。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我认为在教学中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意义并不是在于形式上,关键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因此,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要让学生动脑,而不是单纯地动嘴。衡量一节课学生是否处于学习状态,决不仅仅是形式上回答了几个问题,小组讨论了几次,更重要地是看是否所有同学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其二,在课堂上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实现课堂教学转轨,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途径。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有问题的设置,但很多时候我们对问题的设计不精,提问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在新课程之下问题设置的水平和具有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问题的设计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设计的问题,教师首先反问自己为什么要提问,提问的目的何在,通过提问让学生获得的是什么;2、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紧扣课程的需要来精心设计课题问题,而不是仅仅依靠教材去设计问题,因为教材只是学习的材料之一;3、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和探究性,体现对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4、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精讲;5、对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给出学生回答问题的支点或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历史学科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包括:把已学过的知识作为解决新问题的支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新知识中学生通过学案完成已掌握的那一部分。通过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支点,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本身,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卓而不群的雅典》这一课时,要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评价,课堂上在提出了问题的同时我给了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四个支点:几幅雅典辉煌建筑的图片、一组数字、已学过的公民的概念、苏格拉底之死的相关材料。这样在问题提出之后,所有学生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回答问题的支点,都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思考问题,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动脑去思考,解决了很多时候课堂上提出问题,而一些学生却茫然不知从哪入手思考的状况。

总之,新模式下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活”起来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需要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让学生真正实现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创造一个“有生命”的历史课堂。

猜你喜欢

学案历史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名师学案·姜彬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比例尺(一)”导学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