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追忆琐记
2015-08-15摘编周中成
摘编 周中成
为纪念“二战”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活动,连日来,我特选读了党史和查阅了一些资料。琐记如下:
(一)
1、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东北军张学良部奉蒋介石“绝对不抵抗”命令,撤至山海关以南,日军随即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并开始向热河进攻。“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上海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平、津、沪、穗等地学生奔赴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各种抗日武装直接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英勇斗争。与此同时,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改变政治态度,要求蒋介石国民党在政治上“改弦更张”,停止反共内战政策。一些具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队将领也反对不抵抗主义,迫切要求抗日。在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冲击下,蒋介石处于相当困难的局面。
2、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影响下,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市日厂工人举行罢工,动员各界群众大力支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但是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却拒绝同赞成抗日的反蒋各派势力进行联合。蒋介石国民党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极力破坏淞沪抗战,镇压抗日运动。五月五日,国民党政府代表与日本签订屈辱性的《淞沪停战协定》。
3、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七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委员会发表宣言,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和国民党中愿意同我们合作抗日的部分订立抗日协定的政策。
二至三月,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灵活地运用了前三次反“围剿”中的经验,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优势兵力,在黄陂、东陂战役中歼敌近三个师,俘敌师长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五月二十六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共产党员)、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抗日同盟军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积极对日作战,七月收复多伦。但由于遭到日蒋夹击,同盟军处境日益困难,于同年九月底遭受失败。吉鸿昌避往天津,后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
4、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一千七百七十九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五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会在上海成立。七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十一月,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并成立了以方志敏为首的军政委员会,继续北上抗日。十二月,寻淮洲在作战中壮烈牺牲;翌年一月,方志敏不幸被俘,八月六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十月二十一日,中央红军连同后防机关共八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分局(后改为东南分局),同时还成立了以陈毅、梁柏台为正、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继续领导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后来,这些部队在项英、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粟裕、方方、傅秋涛等领导下,在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留在中央苏区的还有瞿秋白、陈潭秋、何叔衡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些负责人。后来何叔衡在转战途中壮烈牺牲。
十一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以杨靖宇为军长兼政委。此外,又先后成立了东北抗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和汤原游击总队等。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的、后来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基本武装力量。
5、一九三五年一月,进入贵州的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二月瞿秋白在福建武平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被俘,六月十八日在长汀英勇就义。
五月,刘志丹、谢子长创建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陕北安定会合,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第二次围攻,使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在华北制造事端,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
七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与国民党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达成协议(习惯上称“何梅协定”)攫取了我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主权。
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体同盟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抗炕日,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九月,中央政治局在巴西举行会议,决定迅速脱离险区,率领一、三军团继续北上。
十月,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到达陕北。
十一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一道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边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陕甘根据地,为党领导人民直接参加抗日战争创造了立脚点和出发点。这时,党面临着华北事变、民族危急加深、抗日民主运动高涨。
十二月九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坚持白区斗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喊出了“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一二九”运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持和声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扩大红军”的方针;同时,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的重大作用。
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说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6、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黑龙江省汤原县举行东北反日联合军政扩大会议,决定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将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编为抗日联军,后来分编为第一、二、三路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为杨靖宇;第二路军总指挥为周保中;第三路军总指挥为李兆麟。东北抗日联军最盛时期发展到三万余人。
二月中旬,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十七日发表《东征宣言》,积极准备与日军直接作战。但遭到蒋介石、阎锡山的拦击。红军进行反击,刘志丹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三月底,为加强北方局的领导,中共中央委派刘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的工作。北方局大力肃清“左”倾错误影响,正确地贯彻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联合华北一切可能抗日的党派、阶层、包括争取在华北的国民党二十九军,进行了大量的的工作,巩固和发展了“一二九”运动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与此同时,北方局采取了萌蔽精干方针,将党的秘密工作同群众的公开半公开活动既严格分开,又正确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北平、天津党的组织和工作;建立了山东省委、山西省委、河南工委,以及华中、华南若干党的组织,并派出了一些干部分赴上海、汉口、广州、香港等地开展工作,从而使白区工作有了恢复和新的发展。
四月,在日军侵略华北,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涨的形势下,北方局为了开展工作,解决缺乏干部问题,作出了要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中的长期坚持英勇斗争的一批党员履行手续出狱的决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九日,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肤施(延安)举行联合抗日救国会谈。
五月三十一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七月二日,由湖南桑植出发进行长征的红军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地区与先期来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这时,红二、六军团奉中共中央命令,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员。
八月,日伪军开始侵犯绥远,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抵抗。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组织国共两党反日的坚固的抗日统一战线。
九月一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并准备派出我党代表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二十二日,毛泽东代表中国红军、张学良代表东北军分别签署《抗日救国协定》。
十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
十一月二十二日,上海爱国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入狱。这一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和抗议,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释放,但直到翌年七月,他们才被释放出狱。
十二月七日,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统一的中央革命军事委会组成,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十二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二)
1、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军阀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起武装侵占我东北四省之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以来,更实行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来进攻我国北部、中部及南部各省。其目的是企图灭亡我中华民族,吞并我整个国家。
2、中共洛川会议文献指出:,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对日作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由于全人民的压力,同时也由于日寇的侵略已严重地打击了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和蒋介石所直接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蒋介石开始了对日作战。在联合抗日问题上,与我党达成了协议,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在抗日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存在着基本分歧,中国共产党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即全面抗战的路线;国民党实行的则是不要人民群众参加,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毛泽东在报告中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及国共两党关系,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指出了红军的基本任务和作战方针。他在分析战争形势时指出,按着敌情,日本的主攻方向是华北,上海是日本进攻的辅助方面。在此情况下,我军的主要作战地区是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处。
3、中共党史记载: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七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中央。这时,蒋介石对抗日仍很动摇。
八月二十一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苏联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互相支援,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4、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德国在欧洲的进攻,把中国变成它扩大侵略战争的“后防基地”,加紧了对解放区、特别是对华北解放区的“扫荡”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同时对国民党继续采取诱降的方针。我根据地军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多种武装斗争形式,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同时,又派出大批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发动群众,打击敌人。
5、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告接受菠次坦公告。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九月二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以及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的胜利。
6、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争取东北是党的七大提出的任务;苏对日宣战后,党中央先后派遣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文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侯补中央委员,率领二万名干部和十万大军(包括山东、华中的主力部队)挺进东北,与我党原在东北的抗日力量相会合,消灭日寇和伪满的残余,建立各级地方民主政府。但蒋介石坚持独占他十四年前向日本侵略者拱手相送的东北,在美国援助下,从陆海空三路向东北大举进攻。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及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四千余人,缴获各种枪六十九万四千余支,各种炮一千八百多门。经过八年抗战,解放区人口由一百五十万发展到一万万,人民军队的主力由三万多发展到一百五十多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这就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三)
续谈涉及“二战”有关历史: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德国在欧洲的进攻,把中国变成它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加紧了对解放区、特别是对华北解放区的“扫荡”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同时对国民党继续采取诱降的方针。在日军、伪军和顽固派军队的夹击和封锁下,敌后解放区进入了空前困难的时期。我根据地军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多种斗争形式,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同时,又派出大批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实行敌进我进,发动群众,积极巧妙地打击敌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在这期间共作战一千多次,毙伤俘日、偽军一万三千八百余人。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九日——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四日期间,此时正值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际上,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转守为攻,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迫使希特勒德国从此把整个方针转入了战略防御。美、英两国也加强了他们在太平洋战线上的实力,开始了对日军的局部反攻。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报,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九日,苏联百万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日本的崩溃已成定局。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十日—— 十一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受降及配合苏军作战等七道命令,令华北、华中和华南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并命令在冀热辽边区的人民军队迅速深入东北。我军在东北、平津、归绥、太原、平汉、陇海、济南、胶东、津浦、泸宁、运河、广九各前线向日伪军开展了全面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