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把“补锅”当“砸锅”
2015-08-15本刊编辑部
《民主与科学》杂志刊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政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虽然其讲话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各大主流媒体不约而同用头条位置刊出这两句话,可见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习近平说,“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向着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前进。”在如何“倾听人民呼声”的途径上,总书记给了明确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也就是说,“问题”是最能切近“人民呼声”的聚焦点。只有及时回应人民呼声,才能形成“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在面对“问题”时,“人民呼声”有时会表现得比较激烈,有时看上去貌似显得“负面”,但是假如各级领导干部心里真正装有人民,就会以最大的诚恳、智慧和努力,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乃至化负能量为正能量。尤其是,面对各种“意见”,要有容纳的胸怀,不能轻易将“意见”视为“异见”,将“补锅之言”当作“砸锅之论”。否则,极有可能失去民心,失去群众基础,耽误“伟大目标”和“艰巨使命”。
广大爱国知识分子,是推进中国迈向伟大强国的重要力量。在广泛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无论他们身处国内抑或海外,无形中形成一个“最大公约数”:中国正变得富裕强盛,露出强国身姿,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与有荣焉。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少,不由得内心焦急。未来怎么办?当然是建设一个民主与法治的现代化国家。谁来主导建设?怎么建设?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谁也不看好“第N种势力”能取代共产党管理国家。也就是说,历史的重任责无旁贷地扛在执政党肩上。其他的任何势力由于缺乏掌控力,“经”念得再好,也容易念成“歪经”。中国折腾不起,民族复兴的脚步耽误不起,所以有着忧国忧民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急党所急,急国所急,急民所急,围绕如何建设现代强国的主题,纷纷献计献策。这些计策、思路、文章,启党智,启国智,启民智,主流无疑是好的,充满着正能量。广大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炽热昭彰。建立这样一个“基本估计”,就容易客观地看待各种“意见”和“异见”。当然,任何时候,总有人想砸执政党的锅,有时候,体制内的“自己人”,也有发生“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的情况。这显然违反“职业伦理”,为此习总书记明确发出了“决不允许”的禁令。但是对于“砸锅”的认定,不能过于随意和宽泛,更不能按照极左思路“一锅端认定”。明目张胆或动机叵测的“砸锅者”一目了然,但更多情况下,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本着“补锅”的良善初衷,甚至“救党救国”的急切良愿,批腐败,讲法治,聚民心,促进步,奉献才华智慧,只为天佑中华。而如果由“读不懂拳拳之心”的评判者来做“裁判”,将无比珍贵的“补锅之言”视作“砸锅之论”,并把他们视作假想敌,就容易挫伤爱国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宝贵热情,起到“撕裂社会”的不良作用。
社会的戾气从何而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有话不好好说”的旧思维旧惯性。一些所谓的“阶级”“主义”之争,相当多的语境下是“伪命题”。绝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争论”来自于“如何建设”的探讨,来自于如何借鉴人类先进经验治理国家的不同看法,基本不存在“谁来主导”的争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公约数下,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和讨论的命题。一些人在说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另一些人则听为“持不同政见者的意见”——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知识和先进理念的学者专家,而能够团结他们并充分激发他们才智的领导者,也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假如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懂狭隘庸俗的“政治正确”,而不具备“发现价值”的能力,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充分看到“补锅者”的价值和积极性,并善于把“补锅之言”化为正能量,这是目前需要鉴别和改进的。我们的国家需要“团结最广大的人们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说到底,无论是谁的锅,都是人民的锅,“劳心者”的俸禄都是人民提供的,怎么样有利于人民,就铸造什么样的锅。在这一点上,党和人民应该是一致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值得各级领导干部细细研磨和反思,把“人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当作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才能最大可能地牢固执政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