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15陆涵
陆 涵
一、前言
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扩大,而受限于师资的短缺以及教学设施的不足,许多大学的公共课程都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在大班教学环境中,教师对学生了解沟通不足,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不足等都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英语这一语言类课程,尤其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互动,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大量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所以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确实是一个挑战。合作学习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大班英语教学的活动开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理论和学习策略。它强调以学生互动为中心,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语言产出的质量。斯莱文(1994)认为合作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活动,并依靠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所以在合作教学模式中,小组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性格、喜好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合理搭配,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搭配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将成绩偏好的学生与成绩偏差的学生组合;将外向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组合,同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培养能力,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进步。将全班根据人数分为几个大组,每组七到八名学生。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活动设置以及教学环节来利用不同的小组模式进行教学。
老师和学生亦师亦友,在课堂上以及课堂外,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检验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与学习效果。在课外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一些课外活动也可以用英语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的反思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于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尤其适合大班的英语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讨论效率低。在展开小组讨论时,有些小组易跑题,由最初的话题慢慢变成与话题无关的讨论,甚至是闲聊,导致小组讨论没有成果。
(2)小组内部分工不均。由于学生性格不同,在组内担任的角色也有不同。当组内有学生基础相对好、态度又比较积极时,剩余组员容易对其产生依赖情绪,等待其给出合理答案。从而导致其余组员惰性越来越大,无法真正做到互动与思考的目的。
(3)评价不全面。对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时,许多学生由于过分关注本组的结果,不能专心听取他组的展示,也就导致了评价不全面的结果。
(4)教师监管难。由于大班课堂上,小组众多,每个组的组员也很多。教师既要监控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又要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四、合作学习的建议
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教师都需要确保小组成员能够互相依赖、直接交流,又要保证学生在小组内承担起个人责任,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还需要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反馈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智力、认知能力、情感、兴趣、学习习惯等也千差万别,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差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制定差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知识要求。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对所学内容达到识记即可。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知识。
(2)调整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注意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不应过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应过易,会使学生没有成就感,从而产生惰性。
(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给每个组布置任务后,由他们自己分配、沟通、给出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真正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结语
虽然大班英语教学为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但班级的大小不应该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加强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参与程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才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R·E斯莱文著,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山东教育科研,1994(01).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王欢,魏朝辉.大学公共英语大班课教学策略浅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