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表现角度分析江西赣南的采茶戏
2015-08-15王舒妮
王舒妮
一、江西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江西赣南采茶戏从民族属性看属于客家戏,发源于赣南地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采茶灯歌舞。明代中后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茶灯戏,甚至受到当时地方统治者的重视[1]。随后,粤东地区的采茶戏随着经济活动逐渐传入赣南地区,与当时九龙地区的民间彩灯歌舞相结合,并且在历史演进中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形成了具有一定文化艺术魅力的采茶小戏。到清朝初期,采茶戏已经基本摆脱了单一的歌舞灯形式,而普遍具有相对简单的情节,并由“三角班”进行表演,最终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今天的赣南采茶戏。采茶戏发源于普通的劳动人民手中,在当地具有极其深厚的民众基础,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明显,在赣州、闽粤地区得到相对广泛的流传。
二、从艺术表现角度分析赣州采茶戏
(一)艺术表现风格
1、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唱腔
江西赣南的采茶戏一般是使用赣南地区传统的客家方言进行表达的,在表演中以曲牌结构形式的茶腔和灯腔为主,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结合路腔以及具有杂调形式的现代音乐唱腔,被形象的称之为南方地区的“二人转”。一般情况下,采茶戏中的曲牌体唱法基调较为轻松、欢快,唱腔基本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而客家方言独有的唱腔则是采茶戏的核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内心的刻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江西赣南采茶戏可以说是真正土生土长的剧种,是赣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赣南地区传统的采茶戏是从当地歌舞灯等小调发展起来的,导致一部分采茶戏更加注重灯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十二月采茶歌”,曲牌音调具有相对较强的节奏率,舞蹈艺术突出,能够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氛围,是采茶戏中的重要唱腔形式[2]。
2、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舞蹈
江西赣南地区采茶戏的舞蹈一般发源于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形式,如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以及动物模拟等,造型夸张,具有无穷的变换形式。舞蹈形式的存在极大的增强了赣南采茶戏的艺术感染力,使采茶戏在当地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和发展,甚至被誉为东方世界的芭蕾,得到世界艺术界的认同。
3、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念白
赣南采茶戏中的念白是对丑角和旦角进行区分的重要艺术表演特征,其应用客家方言这种具有一定音律性质的语言,能够产生一种相对沉重的节奏感,旋律优美,深入人心。在赣南采茶戏中,对念白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该能够做到流畅和美音,形成一种经过音律加工艺术语言效果。
(二)角色特征
江西赣南传统采茶戏角色设置主要以二旦一丑,或者生旦丑三人为主,被称之为三角班。采茶戏的剧种一般多为喜剧和闹剧,贴近当地下层民众的基本生活,主要内容包含农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及群众在交流过程中的商贸活动等。
江西赣南地区采茶戏中角色设置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以独特的装束、舞蹈等形式,向观众阐释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而通过表演激起观众的精神共鸣,加强角色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相应的艺术感染效果。采茶戏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和个性表达,不断提升着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品位和欣赏价值,逐渐受到中国其他各族人民乃至世界艺术界的肯定和喜爱。
丑角是江西赣南采茶戏中最重要的中心人物构成,能够彰显出采茶戏的文学思想,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丑角的演绎者通过修饰情绪,渲染舞台氛围,极大的增强了表演的艺术表现力。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与中国其他戏曲形式中的丑角存在差异,没有明显的文丑武丑之分,而是分为正丑和反丑,正丑就是将丑角进行美化,一般以淳朴、勤劳的青壮年男子为主,语言生动欢快;反丑则是对丑角进行丑化,人物一般以纨绔子弟、酒鬼赌徒等为主,语言夸张滑稽,与正丑形成鲜明的对比。丑角在江西赣州采茶戏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表演上,对戏曲的观赏性和精彩性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赣南采茶戏最重要的构成元素。
三、结语
赣南地区采茶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脚趾相对较高,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客家人民从古代到现代的生产生活变迁以及相应的价值追求,更是客家人整体民族性格的象征,是对赣州人民精彩内心世界的赞美。可以说赣南采茶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星,应该在当今社会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1]欧阳绍清.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大舞台,2012(02):158~160.
[2]肖康亮.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赣南采茶戏丑角动态造型数字化设计[D].南昌:南昌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