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5-08-15王莹
王 莹
(沈阳化工大学,沈阳 110000)
一、开展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急剧变化,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影响和打破了人们的心理平衡,这样每个人都必须重视考虑对社会的适应问题,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心理影响就更大。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迅速增大,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使他们想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却有限,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精神负担。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却是有限的。从小全家围着转,只求考试分数高,更有甚者因考试成绩不及格、失恋而自杀,凡此种种,充分说明他们脆弱不堪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经不住外部社会激烈竞争和深刻变革的冲击与洗礼的。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大量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产生许多严重后果。它不仅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带来困难,而且严重的敌对、忧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伴发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二、和谐校园建构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扎扎实实进行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会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得到更好的加强和推进,结合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大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获取新知识和接受新事物快,同时,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在纷繁复杂的是非面前容易良莠不分,极易导致偏激思想和过激行为,从而影响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最终目标从根本上说,包括校园里人与人、人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两方面,其中人与人的和谐为主要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终希望能塑造一个相对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心理与行为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多年历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远远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着力解决如下主要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很强,专业色彩浓厚的工作,但从目前来看,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基本上还是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了解的很少。因此,必须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的体制和规定,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心理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突发性和意外性。建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咨询,对于典型个案通过预约咨询主动提供帮助,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指导,以防患于未然。
(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及相应极端行为的思想根源之一是其自身的价值困惑。价值困惑会引起自我意识混乱,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就有可能陷人角色混乱,就有可能在多样的价值体系中难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对杜会和个人造成危害。而要想解决由于价值困惑带来的心理问题,避免极端行为出现,根本手段是加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完善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高校建构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及学生社团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努力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四)强化网络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要求高校要积极探索网络教育的规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立一支网上宣传教育队伍,精心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尤其通过网络为有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惑而又不愿接受当面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提供必要、及时的咨询和指导。
[1]罗正里.心理和谐与大学和谐校园的思考[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