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
2015-08-15贾延儒
贾延儒
(鲁东大学,烟台 264000)
一、主流媒体的相对“虚幻”化
主流媒体,即具有政治性的、权威性的、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级的、严肃的媒体。目前,我国的主流媒体除发布党的重要决定、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重要活动、社会的有重大影响力的消息之外,也就是说除了起到媒体的作用之外,还具有了被百姓调侃和泄愤的功能,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其原因除了现在媒介方式多样化,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之外,还与主流媒体自身的相对“虚幻”化有关。
为什么是相对的,因为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媒体传播内容的多样化和网络文化的盛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难以直接有效地“灌输”给大众;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和语言霸权,对我国不断施行意识形态渗透;国外文化产品的大举入境,逐步淡化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虚幻”性特定用于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和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不应被普遍适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但由于人类社会的必然矛盾的存在,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状态,特别是在主流媒体发挥其社会作用中,也有其巨大的指导意义。
主流媒体的“虚幻”化现象,也往往被老百姓喻为不接地气,突出表现在:提高调、唱赞歌,对现实社会的尖锐矛盾避而不谈;粉饰工作和实践的疏忽和失误,将问题模糊化;单向的一厢情愿地进行形式主义灌输,不顾读者接受程度和实际效果;垄断话语权和对评断权过分敏感等等。这种媒体思维模式不仅不能起到有效引导主流意识发展的作用,反而大大激起了群众性的叛逆心理,甚至使常态化政治生活不被信任,使政治参与蒙上神秘的外衣。
二、新媒体的信息污染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更习惯于在手机或者其他网络工具上接受并传播信息。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上网率已经超过电脑端,这意味着,人们更习惯于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那么,这种获取便鲜有目的性了。有的时候,这种消息的接受是被动的,各种拨人眼球的消息通过推送等强制的方式考验着你的手指,但值得回味的是,无论你是否选择进入主题进行阅读,你已经成为了信息的受众,完成了信息传播的一个环节。过多的信息被未经严格筛选的投放到大众中,又在老百姓中间重复传播。这些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且由于其噱头性,一度发生不良信息备受关注,而能传递正能量的信息不被关注的状况。不得不说,市场经济为我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功利主义。在追逐金钱和权利之风的渐渐腐蚀下,理想和信念在群众中越来越脆弱和不被提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大助长了落后的、腐朽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态势。以片面的爱国主义、诚信和公德心的缺失、崇洋媚外等不良风气为根源的不良信息突出表现为谣、假、黄、毒等信息的污染视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却不良信息外还有另一种信息其量更多,其影响更是潜移默化,难以被觉察和有效梳理的。那就是过分的娱乐化。美国传媒思想家麦克卢汉认为,我们已经入一个“娱乐至死”的可怕时代,其特点是:抽空思想,从内容走向形式,以至于消解精神走向低俗。尽管娱乐化的负面效应不仅仅表现在我国,但我们仍要密切注意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借此对我国施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因为发达国家的一些观念在我国大环境下就显得畸形,对人的刺激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刺激往往是难以逆转的,其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影响人一生的健康发展。
三、推进媒体建设良性发展,转变主流意识传播思维
首先,我国的主流意识传播与政治联系显得太过密切,结合方式易被人误读为假大空,不能引人思考。而来自发达国家的带有其文化价值或观点的商品、时尚行为或生活方式则创造出了某些特定的需求和消费形态,以可见可闻可触的方式通过媒体在大众之间流行、传播。能否避免说“官话”,使主流意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媒体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主流意识传播方式守旧,创新力弱。如何用符合时代特点的传播方式使主流意识深入浅出的得到表达,也应值得深思。
总之,媒体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在当代尤其应得到充分重视。应该将其提高到上层建筑的高度上去构思、发展并进行总体设计。相应的,还应在各个媒体渠道,从横向地域、纵向时序上构成一个战略体系,才能使上层建筑日趋完备,使人民意志高度切合国家意志,使其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起到积极地作用,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