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绣”色
2015-08-13郑文菊
郑文菊
粤绣,又名广绣,是广东刺绣的总称,包括广绣和潮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粤绣以它艳丽夺目的色彩效果、繁华热烈的图案布局、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成为岭南大地声名显赫的文化艺术名片。
粤绣是广东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相传与黎族织锦同出一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粤绣是在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承、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开出的艺术奇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广彩、广式家具等艺术品一样具有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沉稳大气的艺术品位。粤绣与其他刺绣相比,题材用料较为广泛,绣线的选择也较为多样化。除了丝线外,大量使用金银线,还有纱线、花线、绒线、马棕、孔雀毛甚至毛发等作为材料。刺绣用料囊括了棉、麻、毛、丝绸、化纤织物、彩珠等。18世纪中期,流行的一种“皮金绣”,即纳丝绣的一种,底层用羊皮金作衬,绣制出来的绣品金光闪烁、华美无比。粤绣的图案装饰性强,布局满,少有空隙,显得热闹而紧凑。图纹设计多选用格调高雅、画面恢宏的国画、油画等作为底稿,且多以山水、肖像和花鸟作题材。岭南画派的高剑父就曾为善于刺绣的夫人宋铭黄提供画稿。粤绣的针法独特多变,主要分为绒绣针法和金银线绣(钉金绣)针法。绒绣开丝纤细,色彩复杂,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金银线绣以金银线作花纹的轮廓线,辅以彩线,使绣品显得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粤绣的产品种类繁多,按用途来可分为欣赏品与实用品类两大类。艺术品类主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实用品类有服饰、床品、台帷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粤绣作品除了艺术品外,实用品类也较多,现挑选几件与读者共赏!
白缎广绣孔雀百鸟花卉插屏
插屏由屏心和屏座两部分组成,通高110厘米,宽73厘米。屏心以白缎为地,以五彩丝线满工绣制孔雀开屏、鹤舞松林的动态画面,显出一派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福寿延年的良好祝愿(见图1)。画面体现了广绣运针的变化多端、针脚平齐规整、构图繁密有致、配色和谐有序的特点。整个画面以米色素绫打底,几乎不留空白,以松树与仙鹤、芍药与孔雀为主体,兼绣有鹌鹑、蝴蝶、雄鸡、练雀、灵芝等象征延年益寿的题材。通过针法运用达到光影的明暗变化,使得禽类姿态各异、动感十足,花朵竞相怒放,树木生机勃勃(见图2)。整体屏面配酸枝嵌螺钿屏座遥相呼应,雍容又不失典雅,素淡而不失华贵(见图3)。
此件广绣插屏完整地表现了粤绣的传统题材风格。广绣常见题材以花鸟为主,19世纪英国艺术家波尔西在《中国美术》一书中称:“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于此技尤为特长。”花鸟题材中又以孔雀、鹤鸟、牡丹、荔枝为多见,这类题材恰好表现了广东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岭南地处我国最南端,气候温暖,四季常春。加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更多适合岭南温暖湿润气候的花果和经济作物率先从外国引进并长期种植,使大自然有丰富的美景引发艺人的思考并进行艺术创作。
石青缎“宝生昌”号广绣花鸟大挂帐
挂帐为长方形,石青缎地,纵382厘米,横231厘米。画面满工绣画眉、翠鸟、喜鹊、绶带鸟、雉鸡、鸬鹚等珍禽45只,绣茶花、桃花、玉兰、牡丹、菊花、兰花、文竹等花卉数十种,真可谓百鸟争鸣、百花齐放(见图4)。挂帐左下方绣店号“宝生昌”三字(见图5)。此挂帐形制和落款均体现了外销艺术品的风格。广东沿海自古就被定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特别是明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沿线国家与广东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粤绣因此流传到海外,受到国外权贵们的青睐,从而订制粤绣作品的绣坊遍地开花,一时间使得粤绣呈现一派异彩纷呈、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一幅大挂帐,幅面宽宏,形制巨大,为墙面装饰用品。国内绣品作此用途较少,符合西方人的审美风格。特别是落款“宝生昌”三字落在挂帐左下方。清代或清代以前的粤绣作品,一般为家庭模式,有规模的绣坊模式较少,且少有落款,所以此幅挂帐应为清代西方国家来样订制。目前此类绣品在国内市场流传和国内博物馆所藏极其稀少,这种具有店号匠名的更为罕见,据笔者所了解仅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一幅。
广绣黑缎龙凤褂
此件黑缎龙凤褂为唐装款,立领,对襟,衣长72厘米,袖长112厘米,用十余种色泽艳丽的丝绒线和大量金银线,以咬针、扭针、套针、钉金、钉针、迭鳞针、圆子等刺绣针法绣制而成(见图6)。全衣以龙凤纹为主体纹:衣领部为一对龙纹,前襟为一对龙纹戏珠,双袖、后背和襟边则饰一对凤纹,间以牡丹花叶纹为辅,形成凤朝牡丹的图景。领边、襟边、袖边、下摆均以金线钉绣植物叶纹为饰,衣扣皆以金丝盘锁而成。龙腾祥云,凤舞丹阳,卓越的针法让龙凤的鳞羽纤毫毕现,色线的明暗变化让图案立体效果跃然而上。全衣绣工精美,做工考究,用色丰富华丽,图纹布局疏密得当,黑缎底上绚丽华美的丝线与金碧辉煌的金银线相互衬托,使得此衫更显高端大气。
得益于清代通商口岸开放而逐渐兴盛起来的广绣,较之别的绣种,以直接面对国内与海外市场的审美趣味为美学取向,故其工艺较别的绣种呈现较强的实用性。据史料记载,标志中美贸易开始的“中国皇后号”首次到访中国,从广州采购的就是“妇女丝绸刺绣衣物”等实用绣品。1949年以前,实用性极强的广绣作品如裙褂、戏服、香包、绣鞋、台围等家用品占了大多数,广绣的华丽绚烂极受当时绅宦人家妇女的喜爱。
民国红缎广绣凤纹女裙
此件广绣凤纹女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婚礼时新娘服装,腰围78厘米,裙长90厘米,下摆138厘米。上窄下宽,腰部至下摆垂直钉金绣波浪形纹饰,将整幅裙面分隔成四个装饰面,每个装饰面均绣凤朝牡丹纹。凤凰姿态蜿蜒婀娜,灿然炫目;牡丹花叶悠然舒展,摇曳生姿。用色彩艳丽的丝线由内而外、由深到浅分层绣出牡丹花开纹样,用打子绣绣出花瓣、叶片、花蕊,以盘金绣技法绣花叶枝干并勾勒出花瓣、叶片的轮廓线。展翅欲飞的金凤纹则用钉金绣针法绣制,凤凰背腹部毛羽用粤绣特有的针法钉金绣和迭鳞针绣制而成。裙的下摆以金银线绣一圈山石状的波浪纹和一圈滚边,滚边下饰有用金银线绞制流苏作坠饰。所有色线以金色为主色调,配以豆青、孔雀绿、赭红、大红、紫红、橙红、鹅绒黄等十多种色线,采用钉金、平针、咬针、打子、迭鳞针等刺绣针法绣成图案纹饰。整件裙装款式新颖大方,前幅的一半折褶一半平铺的裁剪设计与图案上松下繁的视觉效果相辅相成,使这件裙装不仅绣工精致,针法绵密平整,色彩绚丽夺目,而且质地上乘,款式新颖别致(见图7)。
广绣蟒袍戏服
此件蟒袍戏服以黄缎为底,双肩、双臂及前襟共绣飞龙五只。大部分以金银线凸绣,云纹以钉金绣表现,融合平绣、编绣、绕绣、垫绣等广绣最为常见针法。整件戏服构图饱满逼真,纹理清晰分明,色泽灿然,从品类与工艺方面阐释了粤绣作品的丰富与精致(见图8、图9)。清代中叶,广绣出现了一类新品种—戏服。当时,广州的状元坊制作的伶装在国内享有盛名,连宫廷的戏班也慕名到状元坊定制蟒袍玉带、凤冠霞帔等戏剧服饰。据清光绪五年(1879年)刻本《广州府志》载:清顺治年间,位于今广州人民中路的状元坊已是制作伶装的艺人聚居之地。20世纪初,梯云路、南华西街是广州戏服群集的作坊和主要生产场所,其中状元坊的余茂隆戏服店规模最大、工艺最佳。广绣戏服用料广泛,丝绸、麻布、棉布等数十种品种均能作为底料使用。戏服多采用传统钉金垫浮绣技艺,采用金、银、绒色线和珠(胶)片等绣料进行盘锁、垫钉,绣出的蟒袍、凤冠霞帔、头盔彩翎饱满浮凸,富丽堂皇。
潮绣人物贺寿花鸟纹桌围
此桌围以红缎为底,使用了十多种丝绒线和金线,以钉金、咬针、捆针、垫绣、撕针、铺针等十多种针法(见图10)。绣件分上、下片,上片绣人物故事图,并以树木花草作点缀。下片绣五只仙鹤归桃林近景,仙鹤或展翅或顾盼或休憩,神态均悠然自得;寿桃硕大饱满,几乎令人馋涎欲滴。台围四周再以钉金绣连枝花叶纹作边框。作品构图均衡饱满,色彩光艳,针法变化多样,针脚匀称整齐,几乎针针见针脚,物象纹理清晰(见图11)。特别是通过象形针法造成仙鹤背部毛羽的纹理效果,这种旋针与勒针的处理正是潮绣独有的技艺,使其区别于其他绣种。
粤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无愧于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名片的称号。粤绣的兴盛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经历了清代、民国及新中国初期的发展与辉煌之后,如今已慢慢走向存亡的边缘。如今机绣的产品逐渐代替了手工刺绣,近年更发展为电脑绣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眼光的变化,民众生活节奏加快,这种耗时、费力且昂贵的消费品注定要承受市场经济浪潮冲击,最终因为传承人的问题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工艺,让岭南这朵艺术之花继续盛放,是值得政府与学术界人士重视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民众翘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