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直隶海防各营及朝鲜旅顺金州防营月饷数目图说》探析
2015-08-13尹学梅
尹学梅
【摘 要】文章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天津博物馆藏《直隶海防各营及朝鲜旅顺金州防营月饷数目图说》作一初步探究,通过分析论证,进一步考证其绘制时间,挖掘其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直隶海防 绘制年代 图说
海防舆图是清代舆图档案的一类,是研究清代海防史的重要史料。天津博物馆藏晚清《直隶海防各营及朝鲜旅顺金州防营月饷数目图说》(以下简称《图说》)便是一例。该图未标明作者及绘图年代、机构,也无收藏印章。因图上粘有题签“直隶海防各营及朝鲜旅顺金州防营月饷图说”,故而以此命名。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 ,笔者对之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图说》基本情况
《图说》为一折,彩绘纸本,纵21.3厘米,横9.5厘米,展开后尺寸为纵67厘米,横109厘米。整幅舆图由祥云图案的黄绫托制。《图说》局部受潮,折叠处略有破损,图中部分贴签丢失,文字标注亦略有残缺。《图说》四至标注明确:“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表现的地理范围为:北起奉天锦州,南至山东海阳县,东起朝鲜城,西抵天津河西务,东北至朝鲜界,东南至朝鲜结城。这大致涵盖了清代的北洋海防地域,即环渤海湾的山东、直隶、奉天三省,还涉及了朝鲜半岛的一部分地区。渤海,为中国的内海,东以辽东半岛铁山角到山东半岛蓬莱角间渤海海峡,同黄海相通。山东半岛的庙岛群岛横亘在峡口,北起北城隍岛,南至长山岛,由十数个岛屿组成,仿佛渤海海峡中的一条海上长城,与位于辽东半岛南段的旅顺共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京津的重要海防门户,而旅顺还是东北地区的天然屏障。
《图说》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每方百里”,详细绘制出山东、直隶、奉天、朝鲜半岛等地的沿海地域地貌,府县、河流、岛屿、沙滩、长城等皆包罗其中。图中府州县用“回”字型表示,另有九连城、凤凰城、天津新城、荣城等用小号的“回”字型表示,其他如小站、军粮城、芦台、唐山等用“◎”表示;在朝鲜地区,除了朝鲜城用“回”字型表示外,其他地方均用“◎”表示。《图说》文字标注,工整秀丽,不仅标示出所绘地点的名称,一地数名者亦标示明晰,而且更为重要的标注是军事驻防力量和军饷数目、供给来源以及海口海水的深度、涨潮后河口的宽度及深度情形等,尤其以天津至山海关一带沿线最为详尽。整幅《图说》色彩搭配较为鲜明,海水以淡绿为色,沙滩以朱红为记,岛屿为红褐色,而最为显眼的便是黄色的贴签。可以说,该《图说》图文并茂,绘制精细,兼具较高的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是清代海防图中的珍品。
二、绘制年代的再考证
《图说》为天津博物馆旧藏,在入库登记账上登记的绘制时间为清末,笔者依据相关的历史文献,通过对图中驻防官员、统兵将领的在任时间和生卒年限的查证以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进一步考证了《图说》的绘制年代。
1.在旅顺口,有四川提督宋庆统领毅军十二营防守。宋庆(1820—1902年),字祝三,清末将领,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以及平定陕甘回乱、甲午战争、庚子之变等。光绪八年(1882年)宋庆移军旅顺口,驻守12年。由此,可见此图的绘制时间应该在光绪八年至光绪二十年(1882—1894年)之间。又旅顺口有候补道袁保龄带护卫小队并水雷兵一营。袁保龄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操劳过度,病卒于旅顺防地。因而《图说》的绘制年代必定在此之前。
2.在山海关,有广东提督曹克忠带步勇六营一哨。曹克忠(1826—1896年),直隶天津人,清朝将领。光绪九年,其奉命招募六营驻防山海关。十年六月丁丑(1884年8月4日),曹克忠以前甘肃提督衔被授予广东水师提督衔,十一年十一月壬子(1885年12月23日),病罢[1]。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图说》的绘制年代应该在光绪十年六月至光绪十一年十一月(1884年8月至1885年12月)之间。
3.在天津北塘,有署广西提督唐仁廉统仁字二营。据清实录记载,唐仁廉是在光绪十年三月十九(1884年4月14日),由直隶通永镇总兵调代广西提督,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九(1885年7月11日),调任广东陆路提督。此图正是唐仁廉署理广西提督期间绘制而成的,因而绘制时间不会晚于光绪十一年五月(1885年7月)。
4.在唐山,有皖南镇史宏祖带练兵马队四哨。史宏祖是在光绪十年七月以记名提督为安徽皖南镇总兵官。又营口有固原提督雷正绾统甘军九营。光绪十年八月,为奉省海防事宜,陕甘总督谭钟麟奏提督雷正绾统领马部队军赴直。得旨后,雷正绾统率所部五千人即刻启程,至九月已统营北上出关择地驻扎。“前据谭钟麟奏,雷正绾业已统营北上,著李鸿章、庆裕即行会商,于山海关外大连湾营口一带相度要隘,俾该营到时屯驻。雷正绾接奉此旨,著即遴派将弁,统带各营,径赴关外扼扎。”[2]可见,《图说》绘制时间应该在这年九月以后。
5.《图说》中在天津有天津总兵丁汝昌拨蚊船四艘,协守大沽、北塘两口;在旅顺口有天津总兵丁汝昌统快船二艘、蚊船二艘、练船二艘、运船和屯船各一艘。然而,光绪十年十一月,因朝鲜发生“内乱”,丁汝昌被派随同吴大澂赴朝鲜调查此事。而《图说》中丁汝昌正在负责直隶海防,故而其绘制时间应该在此之前。
6.又据《清实录》相关记载,早在光绪十年闰五月,清廷就要求“李鸿章、吴大澂查明详确情形,将直隶口岸及旅顺、烟台各炮台绘图贴说,即行呈进。并将防军分扎地方,某处兵勇若干,何人统领,山海关防兵,是否足敷扼守,一并迅速详晰具奏”[3]。七月初,清廷“又谕:电寄李鸿章,天津海防布置,前已据李鸿章详奏,尚未将图说进程。其余沿海各口星罗棋布,口岸甚多,各防营四处分扎,各专责成。著各该督抚将各口地形绘图贴说,即将某营现扎某口,兵勇若干,何人管带,有无炮台,分别详细注写,其有一地数名者,均须注明,以备考证。”[4]另据光绪十年七月《李鸿章遵呈海防图说折》[5]一文,对照其中直隶的驻防情形,正可互相印证其中的历史信息,炮台情形基本一致,只是驻防布置形势略有差别,应为后期调整所致。故而,根据《图说》所绘内容及其形制,笔者推测,此《图说》应该是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绘制、随奏折上呈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阅览的文件之一。综上所述,《图说》的绘制时间应该在光绪十年的九月至十一月之间。
三、《图说》的重要意义
光绪十年,正值中法战争期间,七月战事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清政府因担心法舰北上,重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悲剧,对沿海海防更是极为重视,不断要求沿海各地加强战备,严密防范:“又谕,电寄各省督抚等,据李鸿章电报法人在闽先开炮击坏扬武船,水师船七号沉没。船署亦报轰毁等语。法人专行诡计,势必四出滋扰,著沿海各督抚及统兵大臣,速饬各防营见有法船进口,立即轰击,勿稍迟徊”[6]。战事尽管尚未波及北洋,但清政府丝毫不敢放松北洋战备。因北洋所辖烟台、登莱、大沽、北塘各口,为近京险要之区,这一年,清政府叠次下旨,要求整顿防军、严申警备、务臻周密。并且,清政府还驳回了吴大澂的请求,命其与李鸿章会办北洋事宜,如果“法人将以兵舰北来,意图要挟。北洋防务,关系极重。李鸿章身膺重任,务当力筹战备,与吴大澂会商办理。”[7]《图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绘制完成的,其兼具务实性和实用性,保存了大量详实的历史信息。
事实上,自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就逐步成为清朝政府国防建设的重点,而以北洋为海防建设的重点则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海防大讨论之后。至中法战争之时,北洋海防建设将近十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图中我们可以对当时北洋尤其是直隶海防的驻军地点、炮台情况、军事部署以及军饷供给等一目了然。而清政府及官员们,就可以依据此图快速了解直隶沿岸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军事信息,以便外敌入侵时迅速做出调整。
此外,图中所标注的军饷数目和供给来源,为北洋海防经费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信息。早在光绪元年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之初,就对经费问题有所忧虑,“此间海防筹办机宜较他处而尤难,凡事非财不行,而北洋三省财力最窘,别无可筹之款”。[8]中法战争时,由于各省官厘税征收减少,再加上各省急于本省防务,留支本省外便根据自己利益匀拨他处饷需,北洋款项又是受到损失。光绪十年时,拨解已经很难指望,“局库支绌,每月应发各兵轮薪粮及制造军需子药等项经费不敷,断难批拨巨款兼办大批军火,不得不月筹挹注以济急需”[9]。而根据《图说》我们也看到,此时的北洋防务的饷费亦是以月饷来计,花费巨大。
综上,《直隶海防各营及朝鲜旅顺金州防营月饷数目图说》展现了晚清时期军事地图的绘制艺术和水平,集文献、文物、地理、艺术价值于一身,为我们研究晚清直隶海防地势、中法战争中北洋地区的军事设施和军队部署、军饷花费等问题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史料。
参考文献:
[1]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2581.
[2]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733.
[3]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586.
[4]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647.
[5] 参见张侠,杨志本.清末海军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229-231.
[6]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647.
[7]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547.
[8] 李鸿章全集·奏稿.卷2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851,转引自孙明.甲午战前二十年的清廷财政与北洋海防建设中的经费问题[J].历史教学,1999,(10).
[9] 李鸿章全集·奏稿.卷51[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528,转引自孙明.甲午战前二十年的清廷财政与北洋海防建设中的经费问题[J].历史教学,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