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2015-08-13那顺乌力吉

湖北畜牧兽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奶牛防治

那顺乌力吉

摘要:对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奶牛;布氏杆菌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17-01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奶牛布氏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同时,奶牛布病可以通过病牛传给人类,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应引起广大从业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如何防止奶牛布氏杆菌病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1.1 病原特性

布氏杆菌有高度的侵袭力和扩散力,它不仅可以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机体,而且可以从正常的皮肤、黏膜侵入。布氏杆菌在自然条件下生活能力较强,在污染的土壤表面能生活20~40 d,在直射阳光下可存活4 h,水中可存活150 d,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但对热非常敏感,在 60 ℃加热30 min,70 ℃加热5 min即可被杀死,煮沸后立即死亡;对常用化学消毒剂也很敏感,如2%石炭酸溶液3 min、0.1%新洁尔灭30 s、2%来苏儿3 min均可将其杀死。

1.2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带菌牛及发病牛,当患病母牛流产时,大量病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和子宫分泌物一起排出,成为致病性最强的传染源。此外,病牛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病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排水沟等而使病源菌扩散。

1.3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等3种途径传染。病菌随患病母牛的阴道分泌物、乳汁排出,特别是流产的胎儿、胎盘和羊水内含有大量的病菌,易感动物采食、接触病畜流产时的排泄物或污染的饲料、水源,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创伤、眼结膜而感染,也可因人工授精感染。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两周,长的可达半年之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非妊娠奶牛感染该病不表现临床症状,也不死亡,但在较长时期中可从粪便和尿液中持续排出病原菌。妊娠奶牛感染该病的明显症状是流产,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最常发生在妊娠的第六至第八个月。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也产下弱犊,但往往存活不久。感染布病的妊娠奶牛流产特征为阴唇肿胀,阴道黏膜上有小米粒大的红色结节,阴道内有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胎水清,有时浑浊并含有脓样絮片。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会在1~2周内从阴门内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气味恶臭的分泌物。有的病例因子宫积脓长期不愈而导致不孕。有时有轻微的乳房炎发生。个别病例会出现关节、滑液囊炎。

3 诊断

布病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综合诊断法。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当属牛布病血清学诊断法。试管凝集试验的具体规定标准如下:牛血清1∶100稀释度出现50%(++)凝集现象时,判定为阳性反应;1∶50稀释度出现50%(++)凝集时,判定为可疑反应。可疑反应的牛,经3~4周后重新采血检验如仍为可疑反应,则判定为阳性。

4 综合防治措施

布氏杆菌病可以采用抗生素结合维生素的方法来治疗,但为了防止病原传播,还是建议将患病奶牛全部扑杀,并进行焚烧深埋。以下几种药物治疗方法供参考。①口服四环素,50 mg/kg体重,2~3次/日。②口服土霉素片,0.1 g/kg体重,2次/日。③硫酸卡那霉素,5万U/kg体重,2次/日。④硫酸庆大霉素,8 000 U/kg体重,2次/日。⑤口服维生素C,10~15 mg/kg体重,2次/日。

通常,为了彻底控制奶牛布氏杆菌病,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牛布病预防净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治疗,在布病地区可进行预防注射,猪二号菌苗可预防山羊、绵羊、猪和牛的布氏杆菌病,用法为饮服、喂服和注射,对牛的免疫期为1年。羊型五号病菌苗也可预防牛布病,用法为注射和气雾免疫,免疫期也为1年。牛场每年应检疫2次,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对检出的阳性牛应迅速隔离淘汰,应以净化消灭为目标。还应做好一般的卫生保健工作。为防止牛布病传染给人,必须做好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手有外伤时不能进行助产及进行有关治疗工作。

总之,要提高认识,加强预防和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可以降低奶牛的发病率,有效的杀灭布病,减少疾病传播。

猜你喜欢

奶牛防治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印印印
奶牛吃草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
奶牛坐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