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几个办法
2015-08-12倪玲
倪玲
摘 要:历年各地的中考试题都高度重视、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课外现代文阅读恰恰又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目。要提高初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的能力,首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提高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是根本所在,是关键之处;最后,再通过适度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关键词:初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39-0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这一精神,历年各地的中考试题都高度重视、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成都市中考试题为例,全卷150分,A卷第四题多考查说明文或议论文的阅读,9分,B卷第三题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再加上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的25分,阅读能力的考查就占到了52分之多,其中又以课外现代文的阅读的分值为最高。而通过分析学生试卷可以看出,课外现代文阅读恰恰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目,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必须提高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怎么办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反正考试又不会考课内的文章,所以课文上不上也无所谓,或者草草上完了事,转而采用“题海战术”,搜集大量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题让学生练习,想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甚至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在考试时做到原题。我认为这实在是一种劳民伤财、愚蠢之至的办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海林也曾说:“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入选教材的课文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例子。
1、带领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解读,了解一些基本的文体知识,学到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七年级主要学习叙事作品,初步接触小说;八年级继续深入学习记叙文,学习叙事、抒情散文,开始系统学习说明文的阅读;九年级学习议论文,阅读议论性散文,继续深入认识小说的特点,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小说,了解戏剧、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要求和建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文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各类文体的特点,学习阅读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还指利用教材的教学落实考点的训练。中考课外现代文常见考点主要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或分析其表达效果;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或句段的含义或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等。
二、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如果说,利用教材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识得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常见题型和考点,那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培养良好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则是根本所在,是关键之处。
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近年也提出“举三返一”的语文教学新理念,他认为,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语言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无限加大后,才“奔涌而出”。《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初中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很显然,仅靠每学期的二、三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呢?因此,必须不断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就曾说过:“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有人说,学好语文,功夫全在课外,这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多做引申,形成“阅读期待”。如学习了《绿色蝈蝈》后,可讲讲法布尔及其《昆虫记》,还可将相应的资料印发给学生,激起他们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学习了《金色花》、《母亲-荷》后,可谈谈泰戈尔、冰心,以及他们的《飞鸟集》、《繁星·春水》;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聊聊鲁迅和他的《朝花夕拾》等等。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读一些美文。名家名作当然好,一些文质兼美的短文也不错,如《读者》、《意林》等经典杂志上的一些“小故事,大道理”,由于其短小精湛,且大都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学生一般比较感兴趣,也易为他们理解、接受。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一些趣闻、故事,长此以往,让学生感到阅读课外书是一件有趣的事,自觉自愿的去进行课外阅读了。
2、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比一比谁一周记住的名言
最多,谁知道的成语故事最多,谁最近读书的收获最大等,举行课本剧表演、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等等。人都有渴望成功的需要,更不要说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了,能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而要想成功,别无他法,于是便卖劲的看起书来。
3、要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可读。可以组织学生借阅学校
图书室的书籍,或将自己的藏书带到班级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订阅《语文报》、《少年文艺》等等优秀的经典的报刊杂志,教师阅读过的好书也不妨大方的借出。可以每周固定一节课时间作为阅读课,指导学生利用每天午饭、晚饭后的时间进行阅读,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辅之以读书笔记的检查做督促等。
以上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并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适度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只知道盲目地大量做题,却不深入探讨题型特点及相应的答题规律。通过分析学生的试卷,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答题时缺少操作性强的、规范的答题技巧,造成失分很多,令人惋惜,所以,让学生适度练习并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欣赏句子时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谈体会。以《故乡》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为例,抓住句中“路”这个关键词,挖出它不仅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在此基础上体会本句意思: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奋斗。
我们应该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并整理到笔记本上,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先回顾、思考,再加以运用,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熟练,最后提高答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范本,辅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现代文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当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更多更好的办法。
(作者单位: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