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宝璜与普利策新闻思想的相似性研究及对我国新闻教育的启示

2015-08-12张美静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普利策媒介素养

张美静

摘要:徐宝璜和普利策是中美两国新闻教育的先驱,他们的新闻思想体现了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典型特征,本文总结了二者新闻思想的相同点并结合当下我国新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徐宝璜 ;普利策;新闻教育;媒介素养

一、二人生平简介

徐宝璜(1894-1930)被誉为我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江西九江人,自北大毕业后,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公费攻读经济学与新闻学。他在美留学期间深受“民主和科学”思想影响,把西方的新闻理念与我国的新闻现状相结合,其所著的《新闻学》一书被认为是我国新闻界的拓荒之作,开启了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历史。方汉奇曾评价他:“第一个在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学专著。”他于1916年回国后曾任《晨报》编辑,后在北大与蔡元培、邵飘萍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新闻学选修课,这被视为我国新闻教育的正式发端。

约瑟夫·乔·普利策(1847-1911)是匈牙利裔美国人,被称为“美国报业大王”与19世纪 “新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以其名命名的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他曾购买《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纽约世界报》等报刊并对其进行改革;还捐资200万创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曾明确提出“揭露社会弊病是我一生的办报宗旨”、“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报纸的最高使命就是服务于大众”等办报宗旨和理念,对美国新闻事业与新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新闻教育自发端起就与美国有着渊源。虽然徐宝璜和普利策没有过直接联系,但徐宝璜去美国攻读经济学和新闻学的经历对其新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響。新闻教育观是新闻思想的反应,二人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有诸多相似,对我国当下的新闻教育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新闻思想的相似点

(一)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视

《新闻学》一书是徐宝璜新闻学说的集中体现,该书共十四章、约六万字,分为新闻定义、新闻采集、新闻编辑、新闻广告和报社经营等部分。徐宝璜重视新闻工作者的个人品格与职业道德,在 “访员之资格”和“访员应守之金科玉律”两节对记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谈及访员之资格时,他认为“访员兼具采集与制稿二种职务于一身矣” ,从专业角度提出“需要具备敏捷、勤勉、正确、知人性、有强健之记忆力和有至广或至深之知识”。

普利策在美国当时不重视新闻专业人才的背景下却认识到了培育新闻人才的重要性,他曾说: “一个人的 ‘新闻鼻可以在摇篮里诞生,但是他的新闻敏感却不可能是天生的。跟许多伟大的素质一样,新闻敏感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从而嗅出和判断善恶、是非、真假、美丑、成功失败” 、“希望开展一场运动,把新闻提高到一个学术性专业的层次”。 他有句名言: “倘言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那么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他在晚年出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并设立普利策新闻奖。

(二)重视报业经营管理工作

在目睹美国商业化的报纸现状与攻读经济学后,徐宝璜提出要重视报纸的经济功能与广告的经营管理,从他对新闻“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输灌知识、提倡道德、振兴商业”等六大功能的表述中可看出他希望推动中国的报业商业化。他认为广告是报纸商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曾指出:“广告多者,不仅经济可以独立,毋须受人之津贴,因之言论亦不受何方之缚束,且可扩充篇幅,增加材料,减轻投资,以扩大其销路……故为一报自身利益计,实有谋其广告发达之必要” 。同时他认为广告除了可以保证报社的经济独立,进而达到言论自由的目的外,还应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广告应与新闻一起建构起独立的报纸。

普利策为了打开报纸的销路曾制造煽情新闻并与威廉·赫斯特一道引发“黄色新闻”,普利策认为“有人情味的和危言耸听的消息是扩大销售量所必需的手段,在发行量扩大之后,编辑就可以吸引读者注意高质量的社论和新闻中关于公共事务的报道,以此来制造健康的公共舆论” 。他非常重视广告经营,认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不仅可以增加报纸的利润,还可以吸引有阅读广告需求的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报纸发行量;报社的特色和形象也可以打造成报社特有的广告。普利策还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关心员工生活,为员工提供高工资待遇、设立住房基金、提供带薪休假的福利等。

(三)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在给出新闻的定义后,徐宝璜首先就提出“新闻须为事实,此理极明,无待解释”;“有意以伪乱真,其欺骗阅者之罪,实不可恕” 。他认为新闻的真实性有赖于新闻从业者的客观独立:“吾国报纸因经济关系多仅有编辑而无访员,故其新闻多仰给于通信社。而通信社复因同一关系,多系私人或党系之宣传机关,其通信遂常不免含有宣传作用,党派色彩。此所以各报所登新闻,不惟彼此雷同者多,且常失于准确也。”

普利策把新闻的准确性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原则,认为一家报纸一旦失去真实性 ,就会名誉扫地 。他常常提醒工作人员要尊重事实 ,“决不能让读者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或对报纸的信赖产生动摇” 。普利策曾在《邮讯报》 开展的三个星期的反偷税漏税运动中, 因为得罪了商业界,他们纷纷撤销在报纸上的广告, 造成很大损失, 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决要求他的编辑部 “除非把一件事情的真相弄个水落石出,否则绝不放过它。 连续! 连续! 连续到真正弄清问题。”当报纸上出现新闻失真时,责任编辑、记者就会受到普利策的训斥和罚款。

三、对我国当下新闻教育的启示

(一)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当下的社会现实对我国新闻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理想提出了新要求。一些媒体从业者在面对经济利益和外界干扰时往往难以坚定立场与信念,近年来假新闻、新闻敲诈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舆论偏向,为媒介的可信度带来了负面影响。徐宝璜和普利策都强调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徐宝璜在《新闻学》一书中,曾多次强调新闻伦理的重要性与职业道德。他认为,报纸不仅有传播新闻的功能,而且“国民之政治思想,赖以养成,社会之道德知识,赖以涵养,思想之自由,赖以发扬,文明之基础,赖以奠定,其力诚莫与厚矣。”“徐宝璜对记者的提出过守信、廉洁的要求,在其论著中,多次批判记者营私舞弊、博官猎贿的丑恶行径”普利策认为,一个人生来所具有的不过白痴而已;做一个成功的记者,必须预定目标,从艰苦训练中而成,他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事业以及水灾、火灾、战争等种种痛苦经验中逐渐成长.他在《新闻学院》中写到:“一个编辑只要有教养、尊重精确原则、热爱整理、热心服务工作,采集新闻的技巧是绝不成问题的”。例如,在“新闻敏感”方面,普利策就认为新闻界的问题不是缺乏新闻敏感,而是如何才能将新闻敏感置于精确表达和良心的制约之下。。新闻理想的形成不是短期的工作,新闻教育不应该简单化为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是人文素养的教育。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增设媒介伦理与从业道德等课程,培养新闻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二)培养新闻人员的多学科知识

徐宝璜要求记者“有至广或至深之知识”,他认为“普通的记者要有比较广的知识,这样才能应对随时可能采访的对象,否则如果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也便无法展开深入的采访,获取不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对于某些专职记者采访某一领域的新闻,那么这种记者就必须对这一领域了解较为深入,否则也很难获取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普利策也曾提出过,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学习法律、文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外语等等学科,还要掌握报社内部组织结构及其职责和功能、报业经营管理等。

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际传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處理“博与专”的问题,是新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平衡专业课与通识教育,为新闻学学生进入媒体打下多学科的基础。

(三)在全民中普及媒介素养教育

徐宝璜把新闻教育提到了首位:“新闻纸在教育之地位,当较其他任何为重要。其他之教育无论其范围若何,终不过是片面的,独新闻纸上之教育,为普遍的” 。徐宝璜所处的民国初年虽政权更迭、时局动荡,但政府颁布过一系列保障言论自由条款的法律,使得当时的新闻业经历了“报界的黄金时代”。普利策处于美国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经历过美国的南北战争、西部大开发运动。美国自19世纪30年代“便士报”流行以来,报纸开始了大众化的转型,也产生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的需求。

“新闻教育”的概念在数字化时代里不应该再局限于高校的“象牙塔”与传媒机构里,也应该树立“有教无类”的观念。当今“自媒体”日趋活跃,“受众”的概念从之前的被动变为主动,这为全民接受新闻教育奠定了基础。在人人可以充当新媒体信息发布者与传播者的形势下,更有必要普及新闻学常识,特别是加强对于未成人的宣传与教育。在全民中普及、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对加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大众媒体的使用率的提升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加剧了近年来谣言现象与“媒介审判”等情况的出现,新闻的真实性一方面有待于从业者的自觉;另一方面需要受众提高媒介素养以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媒体从业者应自觉普及新闻常识,受众也应自觉提高媒介素养,三方同时努力以期保证创造出社会上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

四、结语

徐宝璜通过开创新闻教育以推进新闻职业化进程,提出新闻应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强调新闻从业者的思想品格和职业道德;重视广告的作用与报社的经营管理。普利策虽曾为利润刊登“黄色新闻”,但他使新闻成为一门社会学科并标志着美国新闻学的创立和新闻事业的兴盛发展。纵观各国新闻史,新闻实践均早于新闻教育。新闻教育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应运而生,新闻教育反过来又可以指导新闻事业的发展。媒介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闻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因此当下新闻教育更凸显重要性与紧急性。新闻学学科作为我国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新闻教育在当前环境下的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徐宝璜与普利策新闻思想的相似性,目的是以史为鉴,逐步探索出一条与我国实际的媒介环境相适应,又有利于培养新闻专业人员的可行性道路。

猜你喜欢

普利策媒介素养
“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学经典在21世纪普利策获奖剧作中的另类再现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报道——基于百年普利策的新闻思考
浅析普利策新闻思想
皇冠上的明珠:揭秘普利策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