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2015-08-12姜筱骁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姜筱骁

摘要:本文以留学生本科课程“中国文化史纲”为例,进行教学分析。通过实践分析教学对象,教材内容。并通过教学设计对课程进行剖析,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国文化史纲;教学设计;辽师;本科留学生;实践与分析

一、引言

中国文化史是留学生本科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也能有助于汉语学习。但是目前,针对留学生教育的文化教材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以统一的、并且适用于留学生的文化或文化史教材应用于校园内,因此很多文化课程需要教师自己设计,自己梳理课程内容。本人有幸在辽师进行本科留学生的文化史课程教学。因此,接触到了本科留学生。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史有很多的看法,也对教材提出了很多意见。因此本文以本科留学生课程“中国文化史纲”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希望通过总结,能对此课程提供一些建议。

二、课程中分析中国文化史纲的教学对象与教材

(一)教学对象评析

首先,作为汉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语言情况,对于他们的汉语水平进行分析,有助于在文化史课上,教师用语的难易程度的使用。

其次,分出国别化,国别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文化差异,政治纠纷都存在,因此学生进行国别化分析有利于教师课程内容选择,避免敏感问题。同时也可以训练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分析学生年龄与学习能力,学生的年龄不同,领悟能力不同。但是在学习文化方面,年龄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比较高,相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概念不太清晰。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态度也是不尽相同。

以辽师本科三年级留学生为例分析:

(1)教学对象:本科学生三年级(有插班生),有一定语言基础,与中国人可以做一般沟通。

(2)人数:共7人,5个韩国人,1个蒙古人,1个澳大利亚华裔。

(3)人员具体分析:

[1]韩国学生:5人,基础在hsk5级左右,年龄有差距,但不大。最小的17左右,最大35左右。

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最小的学生曾上过中国初中,对中国文化有少量了解。其他人对中国文化只是简单认识。

性格分析:韩国学生性格开朗,喜欢中国历史,并且喜欢提问。但是不喜欢被教师提问。

[2]蒙古学生:1人,基础在hsk5级左右,年龄20左右。

对中国文化的态度:简单了解中国文化。

性格分析:性格稍微内向,但是学习态度良好。

[3] 澳大利亞华裔:25岁左右。沟通无碍。

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在中国读过高中,中国文化十分了解。沟通流畅。

性格分析:学习态度良好,性格开朗,学过的知识愿意重新仔细去听,不用担心有听不懂的状况。并愿意帮助同学解释文化问题。(英语良好,成为课堂辅助人员)

(二)教材评析

教材为冯天瑜著《中国文化史纲》。

优点: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思路。适合教师对文化内容进行总结。

不足:本书针对的并不是留学生的专业教材,书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献语言(文言文较多),不利于学生阅读。学生一致反映对教材中不理解的语言过多。造成留学生不愿意去看教材。对学习不利。

针对教材不足的解决办法:

首先,对学生的语言程度进行快速了解。

其次,在了解学生语言情况下,自己根据教材编写学生可以理解的教材。(注意:不可以偏离中国文化史纲书中的内容随便编写,要以文化史纲教材为基础,适当可以在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进行扩展)

再次,在自己编写的内容下制作对应的ppt。

最后,一定要结合教材与自己编写内容一起讲。要让学生对教材感兴趣。书对应自己编写的内容,相互呼应。适当为学生划书。

三、备课方式与教学过程

备课过程:备课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需要细心准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准备资料,了解中国文化史大纲。作为文化课教师要认真了解中国文化,即使以前了解的文化知识,也要重新复习,以免出现错误。

2根据对应的内容制作ppt与教材,在ppt中插入图片与相关文化视频。

3适当的根据内容准备道具。(展示中国文化的实物)

例如:茶叶,没有时间冲泡,发给大家,但是可以看样式,闻味道。

4准备时间:由于前期收集资料,制作ppt,写教材。一堂课的内容要提前2.3天准备。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1)教学方式与方法

[1]图示法,[2]演绎法,[3]历史与文化相结合,[4]古代与现代相结合[5]对比法[6]讨论法[7]利用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基础语言课程,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最主要目的,让学生理解课堂的内容,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

(2)教学过程简析

以‘总分总的步骤进行教学。第一节课是重点,首先就是要介绍的就是文化史纲的总线,主要内容,特质等总体内容,让学生大概了解自己在这堂课上要学习什么。

之后按照顺序:史前文化——传说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以这一条历史朝代为顺序讲解内容:包括汉字文化、儒道思想、宗教文化、科技发明、古代工艺、建筑戏曲、舞蹈绘画多方面内容。历史的政治制度与历史名人名事,及外交也需要介绍。

例如:秦汉

1简单介绍朝代,皇帝

2介绍政治制度与思想

3介绍科技发明,工艺

4介绍外交

5介绍文学

6介绍宗教

这些看似全面,但是讲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选择,讲很多,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面对的生词就越多。

最后要做总结。最好做一种表格。总结要清晰,让学生知道每节课学了什么。

第二节课要做复习。(可以用填空、选择的方式)

四、 课堂反映及课后意见

课堂反映:

1课堂人数少,最初的反映不是和强烈,,需要老师引导。经过正确引导,让他们感兴趣后,学生愿意参与课堂。

2学生对ppt十分感兴趣。认为ppt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学生们喜欢听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喜欢旅游地点的介绍。而且在自己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对比时,讨论激烈。

3学生对自己国家历史了解也不是特别多,结合其国家历史文化,学生容易理解,提高了兴趣度。

4教师编写的材料解决了阅读难的问题,学生容易复习,改变了学生不愿意看书的想法。

5学生感兴趣的文化问题,老师为学生解答后,学生对老师信任度增强。

学生的课后反映与自我发现:

1,历史文化内容太多,课堂不容易记住,课后复习时又因为历史名词太多,不易查找。需要教师讲课时强调重点,要着重记住哪些。

2,留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较少,最好以一种直观的表格方式排好顺序,编写逻辑性强的教材,便于复习与理解。

3,ppt与教师自我编写教材最好同时发给学生。(之前都是讲一节,第二节总结发下去,之前只给学生ppt,学生觉得回去观看ppt比较麻烦。纸质版材料更便于回去復习)

4,还是要精练自己的语言,要对他们的汉语水平进行透彻分析,教学用语如果难度过高,学生会不理解。韩国,蒙古学生属于不愿意提出问题的类型,因此需要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

五、总结

通过文化史纲的课堂实践教学,得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中国文化知识。但是本论文只是以少量学生进行研究,并不够全面。希望有机会可以以更多的留学生为实践对象进行研究。也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能对编写对外汉语文化型教材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4牛胜玉.]高中历史知识背诵要点透析[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