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里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现状调查

2015-08-12梁尚勇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木里儿童学校

文/梁尚勇

木里藏族自治县的青壮年们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过上好日子,他们这些未成年孩子的父母到他乡去发展,他们只得将自己的子女交给自己的父辈管理这样就形成大量的留守儿童;而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另一种情况相当普遍,为了让子女也能享有比较优质的教育,他们也将自己未成年的子女寄放在亲戚、朋友家,要么是姊妹几人合租一套房未成年大带小在外求学,要么是将子女交予自己的长辈管理,要么是几个家庭的子女交予一位老人管理去接受义务教育。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离开自己的父母在外接受义务教育的“寄读儿童”。

解决好这部分儿童的入学,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社会的稳定和谐,这部分“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摆在木里藏区政府部门的一个新课题。解决好“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的问题是关系到木里藏区人民生活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能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关系到每一位少年儿童能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关系到木里藏区的稳定与繁荣。为此先将这些问题提出供大家做一个探讨:

一、追求优质教育是造成大量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的主要原因

木里藏族自治县的各族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表现在他们送子求学的行动上,大量适龄儿童被家长送到县城,木里县城内三所学校 (含幼儿园学前教育)学生入学率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从2012-2013学年度下期全县小学入学率就能看出,全县下期小学在校人数14602人,城关小学1-6年级在校人数为1908人,占全县小学生入学人数的13.68%。由于学校没有住宿这1908名学生全是走读生,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就以2013届城关小学六(2)班学生为例,全班总人数69人其中寄读儿童就有33人,还有21人是父母在校外租房打工,让子女在校就读。一个班完全是投亲靠友的寄读儿童和留守儿童就占全班总人数的47.83%。

县幼儿园学前班2012-2013年学年度下期人数203名,学生占全县学前教育人数的35.14%,也全是走读。

民族学校1-6年级2012-2013年下期在校人数为705人,其中不足一百人为住校生,走读儿童占85.82%(不含住校生),这里面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

在不到1.5平方千米的县城三所学校内聚集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离开学校后的个人安全问题,租房周边公共安全、消防安全、治安、民事、卫生问题,由此引起的矛盾纠纷,衍生的各种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二、发现和解决好留守和寄读儿童产生的系列问题是关系到木里的经济发展、人才辈出和长治久安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直接关爱的缺失,寄读儿童居住的相对集中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多负面影响。

在木里藏区很多家长外出务工或到外谋求发展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 (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城市或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木里藏族自治县的很多老年人很难在学习上对留守学生给予智力上的支持,只能保证学生放学回家有人陪伴,从体力上担负监管重任也有困难。加之“留守儿童”和“寄读学生”在爷爷、奶奶、长辈们的庇护下,对父母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情节,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如果祖辈在进行教育时对姊妹间稍有偏差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急剧加重总觉社会对他们不公平,长辈对他们不公平,家庭对他们不公平;性格孤僻气量狭窄,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如果交上问题学生,留守儿童道德品行也会出现偏差;学习成绩下滑,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留守儿童有了问题又无法与父母直接交流,学校、家庭又无法正常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这部分学生在留守的家中和学校就更加难管了。

“寄读儿童”除了和“留守儿童”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有的是寄读在自己父母的朋友家、同事家,有的是年龄大的带着年龄小的兄弟、姊妹租房形成一个没有长辈管理的单独群体。这些少年儿童有了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更是小小年龄就学会自己捂着,缺乏与家长、教师的沟通对社会的认识也很模糊,心理严重不健康。寄读学生由于租房较为集中,七八个成团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少年儿童如果也遇上问题学生,不良少年,在离开校园管理或者在家单独时四五个邀约在一起,群体事件和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对社会、学校、家庭也会造成一些恶劣影响,如果事态严重的还会波及社会的稳定。笔者对某一片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一户人家将还不到70平方米的房屋租赁给五户人家 (含自己)。而在一居住区,建筑面积只有510平方米居住了十八户人家,而且这里是危房,最多的一户人家有六名在读学生寄读在长辈家,周围聚居了30多名学生,他们为了学习将危险置之度外,这一群体是木里藏区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的真实写照。

(二)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现在学校继续以“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加上不明确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导致“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种原因。

在木里藏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学校主管部门和领导层,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校管理的好坏和教师教育水平优劣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成绩评定与学生的期末成绩联系起来,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层也不具体考虑教师接手的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成绩和班级之间学生的个体差异,唯分数评价,这样就造成有的老师会按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和离家求学的“寄读儿童”。他们缺少了社会的关爱,教师的关心,在生理、心理上都出现不健康的表现。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年终评定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

“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在学校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也被减少,这些儿童得不到学校、集体和学校老师的重视,思想会急剧颓废,会有一种被集体抛弃的感觉,由此这些留守儿童和寄读学生逐渐会厌学、弃学、逃学,有的会逐渐成为班级问题学生。

(三)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认识的偏颇是导致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又一因素。

以分数衡量教师使教师产生不正当的学生观,是“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症结。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在学校表现得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判别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且平时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也很少。而学习成绩差和不听话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这时这些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往往以“不合作”、“更不听话”、不完成作业、甚至采取逃学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或者变相体罚的方式排挤这部分学生,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的大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农村、乡镇,还有我们所处的边远小县城“留守儿童”和“寄读儿童”由于社会影响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和“寄读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的乡镇和一些街道的公开和隐蔽网吧,电子游戏室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小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和“寄读学生”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电子游戏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为了上网打游戏,他们有的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打电子游戏。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和“寄读学生”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致使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和“寄读学生”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赌博,抽烟、酗酒无所不为,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耳渲目染”“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及坏的影响。

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关心下一代,才能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木里儿童学校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生态木里 绿色未来
秋天在哪里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