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尔的摩太阳报》的中国抗战影像

2015-08-12邢江

摄影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巴尔的摩太阳报图说

邢江++文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在战场上,除了英勇无畏的战士,摄影记者的身影也能时常见到。抗战时期,不仅我国有一批摄影工作者深入抗敌前线,拍摄抗战题材照片;也有很多西方媒体摄影记者,到中国参与抗战报道。这些照片被刊登在国内外的报纸杂志上,成为全国民众和世界各国民众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滔天罪行的窗口。也正是通过这些照片,读者们得以知晓中国军队同仇敌忾抵御日本侵略者,知晓中国人民抱定牺牲一切守土抗战的决心。

本文中的照片,曾刊登在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这份报纸创刊于1837年,在美国东部颇有影响力。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报连续多年刊发反映中国抗战情况的照片。2012年,旧金山“涵芬楼外楼”(涵芬楼本是商务印书馆用以收藏善本用的藏本楼,1932年毁于日军炮火之下。这让一些致力于抢救和推动流落在海外的华夏珍稀文献回归祖国的人士,联袂创立了“涵芬楼外楼”)收购了一批《巴尔的摩太阳报》旧藏的中国抗日原版照片。这批从1937年至1942年的抗日老照片,均是当年《巴尔的摩太阳报》采用的新闻照片,图片披露了大量日本侵华证据,每一张都配有该报业集团发出的原版旧照片证明书。

2014年,中国照片档案馆获得其中部分照片。此次刊发也是这批照片首次在中国媒体露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8月15日将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让我们一起在历史影像中再次回顾部分瞬间,向抗战志士致敬!

02 1939年6月,中国军队从南部省份广东撤退时炸毁的现代混凝土桥梁。广东全省都在忙于毁掉境内的路桥,以阻滞日本天皇的部队。(译自1939年7月5日美联社传真照片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03 1938年,日军进攻广东主要城市前首先清除中国南部大亚湾的小型军事防线。图为在一次轰炸后起火的中国兵营。(译自1938年11月11日Wide World Photos公司供稿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04 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火车东站,街头到处是被炮火炸死的马匹。日军占领天津后,中国人一度反击成功,日空军返回投掷燃烧弹并再次占领该市。(译自1937年8月17日Wide World Photos公司供稿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05 1941年,中国的一家报馆印刷厂转移到重庆一个隐蔽的地下防空洞里继续运作。这座战时首都已被日军轰炸多次,但新闻业仍基本照常运转。(译自1941年5月15日Wide World Photos公司供稿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06 1938年,为切断粤汉铁路,日军将近日成功缴获的中国军用火车推上铁轨。(译自1938年12月1日Wide World Photos公司转发朝日新闻照片时的英文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07 1938年,日军经一座临时搭建的桥梁逼近九江市。(译自1938年7月31日Wide World Photos公司的英文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08 1938年,日军在中国南方山区一座古老殿宇的残迹中扫荡。(译自1938年12月25日Wide World Photos公司供图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09 1937年,日本的军队和战斗坦克在中国北部的领土上横行无忌。在这两个远东国家间的战争中,日本的坦克和步兵部队,正在步兵的炮火和飞机的轰炸协助之下加紧进犯古城北平。(译自原照片1937年7月13日发稿图说,照片1938年5月1日曾入藏Minneapolis 记者图书馆)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10 1940年,从对面山上隔着长江眺望,日军轰炸机正在密集轰炸大元帅蒋介石政府的陪都重庆。(译自1940年7月25日美联社传真照片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11 1938年,中国军队的一艘运油帆船在长江上被日军炮舰击中后起火。(译自1938年12月1日Wide World Photos公司转朝日新闻供稿照片时使用的英文图说)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12 1940年9月10日,一名担水工挑着一担水走向被炸毁的重庆市区中心。8月23日,日军结束了对这座城市连续五天五夜的轰炸,此次轰炸也达至日军为期三个月的空袭计划的顶峰。(以上译自1940年9月10日美联社供稿图说)据民国《巴县志》记载,重庆第一座水厂1932年3月1日正式营业售水,供水干管途经的街区都设有水站,居民凭购买的“售水证”到水站换水,也有“担水工”专门到水站挑水送到各家售卖。该水厂建厂之初即可提供重庆全城2/3人口的日常用水(重庆当时总人口约30多万)。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招思虹提供

猜你喜欢

巴尔的摩太阳报图说
小鼠神经再生的检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