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城市体育场馆的利用与开发①
——以淮安市为例

2015-08-11马春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淮安市体育场馆场馆

马春林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淮安江苏 223300)

中小城市体育场馆的利用与开发①
——以淮安市为例

马春林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淮安江苏223300)

摘要:中小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八大以来,公共体育服务及体育赛事等产业受国家层面政策大力支持,在中小城市兴起建设体育场馆热潮。为此,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就淮安市大型体育场馆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淮安市体育场馆现有体育场馆能给适时开放,场馆经营主要依靠体育职能部门自营方式,但是存在营销方式单一性、被动性营销,场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学历或从业经历等问题。建议淮安等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及时建立行业协会,并制订行业制度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化运营;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或团队,促进体育场馆经营的科学化管理;结合城市文化与区域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自身经营特色,打造其独特的体育场馆文化,树立经营品牌,拓展经营渠道,提供多元化服务。

关键词:中小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场馆开发

中小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八大以来,公共体育服务及体育赛事等产业受国家层面政策大力支持,在中小城市兴起建设体育场馆热潮。但是,从以往大型体育场馆利用情况来看,新建的大型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低,经常处于闲置状态,甚至难以维持和养护[1]。为避免资源闲置浪费,本研究以淮安市体育场馆使用与开发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淮安市大型体育场馆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1 淮安市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从表1可知,目前淮安市各区体育场馆总量为10个,除淮安区无综合性体育场馆外,其它各区均配备有相应可以举办市级以上比赛的体育场馆。总体来看,这些场馆大多为近年新建,场馆规模属于中小型,体育场馆基本能满足一般体育赛事要求,但与举办大型赛事的要求还有差距,场馆使用多用于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健身中心以及大型活动中心等。此外,为承办江苏十八届省运会新建成总投资约10亿元的市体育中心,还投入1500多万元,对市体育馆、健身会馆、清中体育馆等6个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淮安市体育场馆总体馆况良好。

表1 淮安市主要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表2 淮安市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情况表

表3 淮安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员情况(n=37)

图1 淮安市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2 淮安市体育场馆使用情况

2.1开放时间

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长是保证体育场馆能够得到有效使用的前提条件[2]。从表2可知,除淮安市体育场(中心)、开发区曲棍球、体操馆外等特殊用途场馆不适宜对外开放外,淮安市目前各类体育场馆开放率已达70%以上,其中能够保证全天开放达5h以上的场馆约占60%。走访了解到个别场馆每逢周未人潮涌动,为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还经常延长开放时间。可见,淮安市体育部门能够积极响应号召适时开放场馆,使体育场馆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2.2管理模式

由于体育场馆投资巨大,用途相对单一,加之管理体制原因,所以社会资本介入相对困难。本研究所调查淮安市16个各类体育场馆均为政府投资建设,所有权也为政府所有,管理权责也由政府所属体育部门管理,主要用于竞技运动训练和承办各类比赛。近些年,基于群众开放场馆的呼吁和体育产业的繁荣,淮安市先后开放运营各类体育场馆以满足群众健身需要。

图1显示,目前淮安市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主要由体育部门负责经营管理的占到47.5%的比例,而通过委托和租赁方式管理的比例也占到42.8%。走访了解到体育部门自营管理主要由其下属机构如竞训处负责日常管理,而委托管理的方式基本是通过内部承包的方式交由内部工作人员担负运营,体育部门收取管理费,而租赁方式是将体育场馆交由市场,通过竞价,双方签定合同协议,约定权责进行管理。显然,体育职能部门内部管理仍然是淮安市体育场馆管理的主要方式。

2.3营销手段

通过访谈了解到,淮安市体育场馆在营销方面,以自营方式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场馆,由于管理体制与财务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较少会投入经费进行广告宣传,因而多采用场外电子屏广告宣传。此外,因其价格在市场中较为低廉,打折销售力度较小,但是凭借其价格优势和场馆资源吸引了市场中绝大部分消费群体。也由此,其经营内容多为场地设施出租。而委托和租赁方式管理在营销与服务方面则显得更为灵活,除平面广告宣传外,还采用会员制、体验营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其服务内容也较为丰富,有免费体验课、健康指导、休闲饮食、洗浴、亲子乐园等。

2.4管理人才

体育场馆的开放激发了体育健身行业的火热,也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的繁荣。据本研究统计,淮安市16家体育场馆的开放吸纳新增就业600余人,其中有退役的运动员、退伍军人、体委的老干部以及专业场地、设备维护专业技术人员。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就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才仍然很匮乏。例如,表3所示,目前淮安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员学历主要为高中及中专学历,大学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仅为8.1%。在进一步调查中了解到,经营管理者均无体育场馆管理学历或经历,尚无场馆专业运营团队,可见专业运营团队与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场馆运营水平的提高。

3 中小城市体育场馆的利用与开发策略

淮安市作为全国数千个中小城市其中之一,在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为此,本研究以淮安市体育场馆运营现状为基础所提出的开发策略,同样对于全国中小城市在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方面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当前国家体育产业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应着重以下方面。

3.1建立行业协会,规范化运营

体育场馆开放标志着健身市场一个新的行业诞生,制定和完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政策法规是保障这个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健身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保证[3]。因此,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协会,制订相关行业规定和服务标准,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最大程度开发与利用场馆资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2改革运行机制,科学化管理

“船行大海靠舵手”,专业的经营管理者及团队始终能够敏锐察觉到市场动向,实施专业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挖掘资源潜力。但是事实上,体育场馆资源的政府垄断性决定了,无论是委托方式,或是租赁方式,都无法排除行政干扰因素[4]。而且,体育场馆运营不同于其它健身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显然通过简单竞价的方式出让体育场馆经营权,以盈利为目的私营者很难兼顾到公众利益,和政府期许的社会效益。所以,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首先就是改革内部管理制度,探索体育场馆的市场运行机制。例如,在场馆人事制度方面可以深化聘任制改革,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或团队,建立流动顺畅的竞争性劳动人事制度,逐步缓解和解决场馆存在的冗员过多的问题,控制和缩减场馆工作人员数量,降低场馆的运营成本。此外,在出让场馆经营权方面,可以通过公开竞标、综合评议的方式,优选出专业管理人才,实施科学化管理,以保证场馆开发利用的公益性和经济性的双重效益。

3.3拓展经营项目,多元化开发

经济创收与多元化开发,相辅相成。从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项目来看,主要有:竞技训练、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大型演唱会、大众健身娱乐、广告出租、大型博览会、餐饮、住宿、物业开发、包厢出租、综合性服务等[5]。可以借鉴的就是,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同样可以体育中心区域集群效应,采取“体育中心建筑布局街区化”策略的优势和场馆赛时的多功能设置,可经营展览、购物、酒店、餐饮和停车场等项目,场前的空地将来还可以建成超市、汽车站、或旅游集散中心,从而拓展体育场馆的隐形价值。

3.4提升文化内涵,品牌化发展

体育场馆往往是区域性地标建筑,蕴涵着丰富的地方文化[6]。例如,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和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而淮安体育场馆的建设在无形之中也秉承这这一特色,主体育场的造型设计运用抽象的“运河文化”将关于桅杆、拉索以及帆的符号表征,融合于体育场馆的功能中,将其重新演绎于建筑形体,承千古运都之意,扬现代淮安之风。同样,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可以此为文化底色,结合地方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自身经营特色,打造其独特的体育场馆文化,树立经营品牌。

4 结论与建议

(1)淮安市体育场馆现有体育场馆能给适时开放,体育场馆的基本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场馆经营主要依靠体育职能部门自营方式,但是,存在营销方式单一性、被动性营销,场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学历或从业经历等问题。

(2)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保证是及时建立行业协会,并制订行业制度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化运营。

(3)中小城市体育职能部门应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招标评议机制,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或团队,促进体育场馆经营的科学化管理。

(4)中小城市体育场馆运营可以结合城市文化与区域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自身经营特色,打造其独特的体育场馆文化,树立经营品牌,拓展经营渠道,提供多元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万来.体育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缪建奇,胡震宇.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现状及对策——兼析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方案[J].体育文化导刊,2008(8):85-88.

[3]林显鹏.奥运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R].政法司理论处,2007.

[4]黄心豪.改革,激发活力——广东探索体育场馆赛后利用[N].中国体育报,2012-10-26.

[5]吴晓阳.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4,31 (9):56-62.

[6]林燕.摆脱“包袱”——体育场馆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体育科技,1995,31(3):9-11.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131-02

基金项目:①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参与提升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研究”(立项编号2013SJB890002);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科技项目局管课题“体育提升社会发展幸福指数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参与理论视角”立项编号:ST13302220;淮安市体育局科研项目“淮安市体育现代化之路径”立项编号:HTY-2013502。

作者简介:马春林(1978—),男,回族,宁夏海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淮安市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淮安市推进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活动掠影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