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的环境税分析
2015-08-11刘敏张启望
刘敏++张启望
摘 要:针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征收环境税的方案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环境经济学原理中外部性的理论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应用,目的是为环境税的征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环境税方案的具体细则的出台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为具体的计量标准制定作参考。
关键词:环境税;外部性;环境经济学
在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对于环境问题是否重要这一问题,事实已经证明,在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的今天,环境问题是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环境外部性表现出的特征,造成外部的不经济。
一、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家,必须决定它应该排放多少污染物。决策者会在一个平衡水平上减少污染,使厂家从额外的净化或污染减少(私人边际收益)中获得的效益,正好等于减少污染的额外成本(净化的边际成本)。假设厂家的会计匡算出每吨污染物的私人边际受益为10元,净化排放400吨烟雾中的50吨时边际成本为每吨10元。这样,该厂就能够确定清除污染的私人最佳水平是50吨,此时厂家的私人边际受益等于净化的私人边际成本。换言之,当电厂只从私人成本受益角度考虑问题,以最小成本发电时,它就会排出350吨的污染物,而只净化50吨。
而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要检测整个社会而不仅是一个厂家的污染影响。在检测总的影响时,观察家们发现控制污染的社会边际收益是上述私人边际收益的10倍。厂家每净化1吨排放量所带来的私人收益是10元,还有90元的附加的外部成本是造福社会的。
污染和其他外部性是这样导致了经济非效率的产生的:在没有管制的地方,厂商会采用使净化污染的私人边际收益等于净化的私人边际成本的方法,来决定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污染水平。当污染的外溢性影响很严重时,私人均衡水平将缺乏效率的导致很高程度的污染和很少的净化行为。
那么有效的污染水平该怎样确定呢?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效率水平有一种行为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均衡决定。在上文的例子中,假定专家们研究减少污染和影响环境的成本数据,当发现控污量从50吨上升到250吨时,社会边际成本会等于社会边际收益。在这个污染的效率水平,他们发现控污的边际成本是每顿40元,此时,控污的最后1单位的社会边际收益也是每顿40元。
通过图1来进行分析。具有正斜率的MC是控污的边际成本曲线;具有负斜率的曲线是减少污染的边际收益曲线;上面MSB线是减少污染的社会边际收益线;下面的MPB线是净化污染的私人边际收益线。没有管制的市场均衡点为I,在I点私人边际成本和收益是相等的。在这一点,只有50吨污染被控制,每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时10元。但没有管制的市场是缺乏效率的。通过一个实验将控污量提高10吨,我们将看到这一点。这一变化通过I点右侧的条状部分表示,对于增加的净化量,边际收益是MSB曲线下的整个条状区域,而边际成本是MC曲线下的区域。净收益是两条曲线之间的条形阴影部分。控污量依次高在E点实现了效率污染水平,在该点控污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且MSB和MC均为每吨40元。同时,因为MSB和MC相等,增加微量的控污量在两条曲线之间并无差异,因此对额外的污染控制来说没有净收益。在图1中,相对于无管制的情形,我们还可以把从阴影部分到E点的所有小条块集中,计算有效解决方式下的净收益。这一计算表明,区域ISE 代表了有效控污后的收益。
二、矫正外部性问题的政策
对付外部性造成的非效率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政府的反污染计划,制定污染标准,目前我国就采用此方法。但事实上,许多污染管制苦于越来越多的政府不灵。此外,标准本身就是一个笨拙的问题,它的制定还是要通过对成本–收益的分析。
为了解决这些直接控制的陷阱,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即要求厂商为他们的污染支付等于其外部危害的税款。如果厂家对该社区造成的外部边际成本是每吨35元,那么合适的排放费就应该为每吨35元。这就是通过让厂商面对其行为的社会成本而将外部效应的影响内部化。计算它的私人成本,厂家就会发现,在E点,再增加一吨污染会花费它5元的内部成本和35元的环境税,边际污染成本总共是40元。通过比较新的私人边际收益(私人收益加环境税)和边际控污成本,厂商将会把它的污染水平控制到效率水平。如果环境税计算的精确,那么追求利润最大的厂商就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至效率水平,在该点污染的社会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收益相等。
环境税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政府对厂商每吨收取35元环境税,这意味着控污的私人边际收益从每吨5元上升到40元。面对这种激励,厂商当然会选择图1中的E点。这样政府征收环境税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结论
由于环境外部性表现出来的特征,使得外部性造成了市场的非效率,这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政府的直接管制越来越无效的情况下,征收环境税却有着强大的调控作用,如果在计量标准和具体征收方式上能够有所突破,那么环境税将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