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谣言六宗“最”

2015-08-10

科学之友 2015年3期
关键词:乙烯防腐剂微波炉

一些老一辈们留下的“生活经验”、口口相传的“健康俗语”,听久了似乎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实”。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普及后,各种看似“有科学道理”的谣言更是在人们的观念里深深扎根。

最耸人听闻:沐浴液易诱发乳腺癌

谣言:一则有关“沐浴液诱发乳腺癌”的网帖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得火热。网帖称,沐浴液中含有一种叫Paraben的防腐剂,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乳腺癌。

专家解读:沐浴液表面的活性剂主要用于起泡,其中的防腐剂量很少。如果平时擦完沐浴液立即冲洗,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防腐剂数量非常有限,但如果大量、多频次地使用,沐浴液长时间地停留在皮肤表面,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最夸张误导:隔夜茶易致胃癌、肝癌和食道癌

谣言:网上出现隔夜茶不能喝,饮用将会使人患上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等癌症的说法。

专家解读:隔夜茶中摄取的二级胺类物质数量极为有限,且不等同于致癌物亚硝胺。当然,茶汤在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存在滋生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可能导致茶汤变质。

最捕风捉影:催熟水果致儿童性早熟

谣言:有段时间,某地4岁女童因吃自家催熟草莓导致性早熟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传闻称,果农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或草莓催熟,这种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专家解读:水果之所以要催熟,主要是长途运输和贮藏的需要。催熟的过程,是人为施用乙烯气体或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人工催熟和自然成熟果实中植物激素乙烯的作用是一致的,吃自然成熟的果实不会促进性早熟,同样的道理,吃催熟果实也不会使孩子性早熟。

最言过其实:含糖饮料=骨质疏松

谣言:吃进身体的糖会换走骨骼里的钙,在这样理论的引导下,自然就得出了“喝汽水等含糖饮料会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的谣言。

专家解读: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列出的骨质疏松十大危险因素中提到,引起现代人骨骼不健康的三大主要原因是:饮食中摄取的钙和维生素D不足、女性激素变化和缺乏锻炼。

最无稽之谈:晚上锻炼=慢性自杀

谣言:一个人如果坚持晚上锻炼,就等于是慢性自杀。

专家解读:只要掌握好运动强度,晚上跑步会让人睡得更香。早晨刚起来时,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锻炼,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而人体的活动能力在晚上被充分开发出来,这时候跑步,身体更容易适应运动节奏。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

最小题大作:微波炉加热的食品易致癌

谣言:一则名为《快别用微波炉了,会致癌》的帖子称,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

专家解读:微波炉加热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质量合格的微波炉都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反复实验,其微波泄漏量和所产生的辐射都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如果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猜你喜欢

乙烯防腐剂微波炉
别把化妆品防腐剂妖魔化
食品防腐剂应用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防腐剂的应用
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合成研究
12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打破国外垄断
安全使用微波炉
用途广泛的微波炉
半生不熟的香蕉
问问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