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做你的大树

2015-08-10南方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5年26期
关键词:根儿城里人回老家

南方

一转眼,父亲已年过七十,除了偶尔来城里小住,多半时间都和母亲生活在老家。二老将小院子拾掇得干净整洁,喂鸡养狗、酿酒做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每年春节,他回一次家,来去匆匆,如同度假。有一年回家,父亲带着他走到山脚下,指着一片地说:“百年之后,安身之所。”这里葬着爷爷,他明白父亲选在这儿的用意。

他不想听父亲提到死,可也找不到合适的话。于是,他忍着眼泪说:“将来我死了,也睡在你边上。”父亲愣了一下,说:“等你成了老骨头,得留给儿子才行。”父子俩笑了。

生死的話匣,自此打开后再没合上。每次父子相见,父亲都会谈到刚去世的同龄人。父亲之前总是不肯请木匠做棺材,最终还是请人做了。

去年冬天,父亲忽然来电话,要到城里过年。他开心极了,驱车千里回家接父亲。临行前,父亲请邻居来喝酒。酒桌上,父亲骄傲地说,这次去城里就不回来了,他要去享福了。

那年的年夜饭,他和妻子说要在饭店吃。母亲嫌费钱,要在家里做。一向节俭的父亲却破天荒要去饭店吃,还点了瓶家乡的好酒。父亲吃得尽兴,喝到微醺后还哼起了小曲儿。回到家,父亲却冲进卫生间剧烈呕吐。他以为父亲醉了,母亲悄悄说,这样呕吐有段时间了。他一下紧张了,父亲却说吃点药就好,他便没怎么太在意。

转眼春天来了。那天深夜,父亲对他说,在街边看到花圈店写着“殡葬一条龙”服务,就跟着坐车去郊区的墓地看了看。“城里的墓地真大。有树有草有花儿的,真幽静。”父亲这么一说,他愣了,父亲则像个孩子似的继续唠叨,“我喜欢上那地方了,还想回头死了,当一回‘城里人,你看行不?”他没有吱声,父亲声音变小了:“花不了多少钱,有一种树葬,挺好的。你放假去看一眼,把那树当作是我……”他始终没说话,父亲出去后,他却泪如雨下。

半个月后,父亲让母亲做了桌好菜,等着他和妻儿回来。吃完饭,父亲咳嗽了两声,说:“我怕是不行了。我的病,跟村里去世的几个人一样。”随后,父亲拉了拉他的手说,“你妈,我就交给你了。”说完又把他的手放在念高中的孙子手里,“我把儿子交给你啦。”第二天去医院一检查,父亲已是胃癌晚期。

他抱怨父亲隐瞒,又懊悔自己太大意。但父亲坚决放弃治疗,因为老家得这种病的人,最后都去世了。他没有坚持,因为医生也说,太晚了。

父亲弥留之际,他问父亲回不回老家?他摇头,说想做一回“城里人”。父亲去世后,按照遗愿,他将父亲葬在一棵松树下。每逢周末,他和母亲去墓园坐一会儿。松树还小,父亲的名字刻在小石块上,只有名字,没有生平。但父亲分明在那儿,树一天天长大,这让他很踏实。

有一天,他问母亲,父亲怎么突然想当“城里人”?他怎么舍得那口好棺材?母亲流着泪说:“你爸想让你安心,说你在城里没根儿,他埋在这儿,你就有根儿了。他还说,回老家扫墓路途太远,他来了,你就不用长途奔波了。”

(选自《今晚报》2014年6月20日)

读后一品

生前,他愿做你苦闷时的阳光;死后,他愿做你孤独时的大树。欢乐时,他与你共享;忧伤时,他独自承受。他对你的爱,绵长深厚;即使离去,也足够你回味一生。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并感悟父爱的呢?

思有所悟

1.父亲本想死后葬在老家,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了?

2.阅读文章第七段中的画线句子,说说父亲的声音为什么变小了?

3.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的一处是哪个?请说出你感动的理由。

4.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和照应的表现手法,请找出一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5.假如你所在学校的文学社想转发这篇文章,请你替编辑写一段推荐词。

【刘为民/供稿】

猜你喜欢

根儿城里人回老家
我要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笨柴兄弟
你拔过老根儿吗
城里人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你拔过老根儿吗
回老家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