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学生语文素养调查与分析
2015-08-10李伟娜
【摘 要】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调查分析“90后”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语文 语文素养 调查与分析 “90后”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16-03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素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非单纯语言技能的习得,更是一种综合的文明体现,是个性融入社会和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对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而言,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80后”高职学生群体相比,“90后”高职学生对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依赖性显著增强,再加上他们的习得模式、受教育模式都与过去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语文素养方面,“90后”高职学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面谈交流等方式对学院师生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研究“90后”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现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来自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一年级学生,主要采用判断抽样和便利抽样两种调查方式,样本单位来自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和软件技术等6个重点专业,发放调查问卷表300份——以每个专业50份计,其中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2.67%。从调查结果来看,各专业间差异极小,未呈现明显特征差异,因此,基本可认为该结果可排除专业差异性,并可基本代表学院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现状。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高职教育中进行语文素质培养认同度较高
88.37%的学生认为“语文能力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影响”,81.58%的学生认为“高职学生需要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82.05%的学生认同“学院有必要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系列讲座、活动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该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语文素养重要性的认同,以及对在学校进行语文学习的认同,但是从数据来看,却也有矛盾之处。88.37%的学生认为语文能力会对专业学习产生影响,却只有81.58%的学生认为应该继续学习。根据抽样交流可知,造成这个数据误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学生认同“语文能力会对专业学习会产生的影响”这个观点,但在针对个人情况时,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已经足够,并没有对专业学习产生影响。二是部分学生虽然明知道自己需要培养语文素养,但是因为时间不足、对语文没兴趣等各种原因并不想进行相关学习。
另一个矛盾的地方在于,认为需要教师指导提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占82.05%,比认为学生应该培养语文素养的81.58%稍高。按照正常逻辑,这个数据应该反过来才对,为何会出现这种矛盾?通过访谈,可以解释为学生对学院开设的高职语文系列课程教育和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相关活动认同度较高,即使有学生觉得目前自己的语文素养够用了,但是多学习、多参加各项有益活动总是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二)受到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影响较大
“90后”是与网络同时成长的一代,早已习惯了通过网络来进行沟通交流,网络用语和互联网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对这些“90后”的网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8.95%学生承认自己日常的语文表达受到了网络等新媒体的影响,94.85%的学生知道网络语言的使用应该根据场合和对象进行区分,但只有33.58%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到了。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并非仅仅是在语文表达上,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模式。100%的学生有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完成作业的情况。
表1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的解决模式调查表
内容 选项 数据 所占比例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时第一时间会怎么做? 上网搜索 176 63.31%
和同学商议讨论 58 20.86%
查找其他参考资料,自己思考解决 23 8.27%
咨询教师 19 6.83%
其他 2 0.72%
根据进一步调查访谈,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作业时更习惯于进行上网搜索,在演讲稿、辩论稿、策划书等涉及文字的文案写作时,更是离开了网络就不知道该从何下笔。有意思的是,在专业课程学习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实训、学习时,上网搜索的作用却并不是很大。但是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被互联网极大地冲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下降,依赖性加强,“有问题,请百度”已经成为不少学生固定的思维定式。
(三)口语表达能力欠缺
语文课程的开设大多集中在两类:一是实用文体写作,二是文学作品欣赏。根据此次调查,学生对口语表达有着更大的热情。
表2 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调查表
内容 选项 数据 所占比例
你觉得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哪种语文能力(多选) 实用文体写作(如计划、总结、策划书、求职信等) 162 58.26%
文学欣赏 109 39.13%
基础写作(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188 67.83%
实用口语知识和技巧(如演讲、辩论、谈判、推销等) 181 65.22%
社交口才(人际交往与沟通等) 239 86.09%
学生对于基础写作的认同度较高,对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学习热情和需求最高,同时也反映出理工科学生在社交场合进行表达的渴求。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数据是,虽然有近六成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口语表达能力表示基本满意,但是有87.52%的学生认为还是需要继续提高。
通过访谈以及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但是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快速领会对方意图,并做出及时反馈的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欠缺,需要加强。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较为缺乏针对不同场合与对象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很多学生觉得“在课堂上与在校园中,和教师的交流没有区别”。看来,得体的口语交流能力是高职学生要加强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语文素质。
在深入访谈中还发现以下特点,可以作为对这部分调查结果的补充:第一,部分学生平时较爱看小说等文学作品,因此对文学欣赏的需求来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第二,部分学生选择基础写作是出自对中小学尤其是中学语文的感情;第三,部分学生虽然觉得实用文体写作很重要,对自己很有用,但是不想在课堂上学习,因为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部分学生害怕或不想写作业;第四,部分学生想学习实用口语是为将来求职时面试做准备。整体而言,口语能力是学生最为看重的语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最想学习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四)缺乏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阅读能力欠缺
网络时代,随着电子书的兴起,社会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在阅读上偏向了快餐式的网络文学,传统文化经典和名著名作的阅读量较低。
表3 半年内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内容 选项 数据 所占比例
你有阅读的习惯吗 经常 37 13.16%
有时 161 57.89%
没有 80 28.95%
你通常采用哪种阅读形式(多选) 实体书 132 47.37%
手机、平板电脑 132 47.37%
Kindle等电子书阅读器 14 5.26%
这半年来你阅读过哪类书籍(多选) 名著名作 44 15.79%
网络小说 168 60.53%
流行畅销书 29 10.53%
课程学习参考书 88 31.58%
课程学习之外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书籍(如励志类、人际交往类等) 124 44.74%
“90后”高职学生有近三成平时不爱阅读,他们更倾向于欣赏影视作品,例如古典名著《西游记》,学生大多是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故事。随着荧幕愈来愈丰富,众多优秀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播出,有的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原著作品优秀丰富的内涵。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大多并不会因为喜欢影视作品而去阅读原著,他们也并不在意影视作品的改编水平。
根据调查,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工具由于阅读方便、不需要阅读成本等便利条件已经成为学生阅读形式的主流,与实体书平分天下。但是学生通过手机等新媒体进行阅读时,有六成是在通过起点等网站阅读网络小说。
在对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判断时,有31.58%的学生认为“不好”,57.89%的学生认为“一般”,仅10.53%的学生认为“较好”。网络小说这种文化快餐式的阅读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其道理,然后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如何进行有效引导是进行语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问题所在。
(五)写作能力欠缺,语言不规范,缺乏逻辑性和原创性
通过对学生语文作业的分析,对学生开展语文类活动时进行文字稿的指导过程来看,高职学生的语言不规范现象依然非常多。包括滥用网络用语、语法错误、书面语与口语的混淆等。而尤其学生习惯于在文科作业中借助搜索工具,随意下载的文章经过学生的修改,在整体逻辑性和表达方式上就会出现断层。例如策划书的写作,全部都大同小异,学生不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修改,更让写作缺乏原创性。
在调查中,83.78%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表示不满意,而且他们习惯于“借用”电脑。如果是手写作业,会出现比用电脑打印稿更多的错别字,学生的写字技能呈下降区势,电脑失写症倾向对“90后”学生来说尤其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结合,打造立体化的“大语文”环境
建设语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构建序列化、层次化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相结合,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教学实践,打造立体化的“大语文”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语文教育中,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双线并行,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
在课程开设中,应注意到学生对口语表达的迫切需求,在传授相应的表达技巧时,也应该融入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会待人接物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人与人的相处,除了表达沟通,还有风度、学识、礼貌、真诚等,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的热情性和投入程度更高,教师一方面在第一课堂进行引导和教授,另一方面再进行深入指导,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一次活动的开展,更要引导学生自觉增强语文素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转第157页)
(上接第117页)
(二)借助新媒体,有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行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有特色的能吸引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师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随时交流。除教育引导学生外,更可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例如,教师可选择网络上较为优秀而相对浅显的文学作品甚至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供更高层次的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课外阅读,并及时进行双向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学生较为追捧的作品,教师也可有选择地观看,并向学生客观分析作品的优缺点,提供同类更为优秀的著作,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语文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眼前的知识传授,更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1]谢芳.90后高职生语文素养缺陷与教学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1(2)
[2]贾先奎.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与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311)
【作者简介】李伟娜(1981- ),女,广西大学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高职语文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