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自我截除与救赎——麦氏理论下的微信解读
2015-08-10丽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林 丽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延伸、自我截除与救赎——麦氏理论下的微信解读
林丽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麦氏媒介理论对新媒介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从媒介即人体延伸的视角出发,结合新媒介形态和特点,对当下盛行的手机微信进行审视和解读,以探寻人与媒介技术之间的救赎之道。
关键词麦克卢汉;延伸;自我截除;微信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的经典论断之一。他认为,“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一切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微信,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微信时代的受众则在更深程度上进行着自我截除。反思麦氏理论,用其分析微信,对探索人类与媒介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1 延伸与自我截除:本能的自我保护
在麦氏看来,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轮子是脚的延伸,书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子媒介则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不管赞成还是否定,这句话如魔咒般影响着理论界,以致长时间以来,我们眼中只有“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观点,而忽视了麦克卢汉对技术的关于麻木和自我截除的解释。
麦克卢汉用希腊神话中那耳喀索斯的故事对媒介麻木和自我截除进行了生动的说明。那耳喀索斯是一名绝世美少年,他拒绝了爱慕他的回声女神。一次他到湖边喝水,发现了水中俊美的脸,爱上了自己的倒影。他对着倒影说:“你真美,你是谁”,爱回声女神躲在旁边回应他:“你是谁”;那耳喀索斯继续对倒影说:“我是那耳喀索斯,我想认识你”,回声女神回应:“想认识你”。他没有理会回声女神,沉浸在自己美丽的倒影中,对着他招手微笑。直到有一天,无意碰到了水面,搅乱了倒影,他才发现自己恋上的是影子,悲伤而死。
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很容易落入自恋的窠臼,实际上,那耳喀索斯最初并不知道自己爱上的是自己的影子,他意识中的爱人是另有其人——当湖面这个媒介延伸了人及其欲望的时候,人看的是另外的对象,而不是自己。回声女神爱的呼唤没有召回迷失的那耳喀索斯,他已经陷入麻木状态,变成自己延伸的影子的伺服机制。麦克卢汉特别指出,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那耳喀索斯看到倒影的瞬间就爱上了自己,这恰恰说明技术是如何使人麻木的,“我们自身变成了我们所观察的东西,一种麻木性的自恋状态”。因深陷这种麻木状态,那耳喀索斯无法回应回声女神的呼唤,“自我延伸,也即自动截除”。
对这则故事进一步分解,将清晰地说明麻木与自我截除是如何形成的:
湖面/镜子:一般意义上的媒介技术;
那耳喀索斯:面对媒介时不知不觉中进入麻木状态的人;
倒影:人在媒介中的延伸;
回声女神:处于麻木状态的人自我截除了与外界的联系。
如此细分下来,便可以通过那耳喀索斯的故事建立一个模型,用以分析媒介是如何延伸了人,媒介麻木与自我截除又是如何产生的。现在,让我们用那耳喀索斯这样一个媒介分析工具,来解读当下盛行的微信。
微信:新的媒介技术;
用户:面对媒介时陷入麻木状态的人;
朋友圈:人在微信中的延伸;
外界:进入麻木状态的人的自我截除。
微信,以手机为载体,方便迅捷,用户可随时随地刷微信,即时即刻分享周边事,很多人的一天从刷微信开始,以刷微信结束。微信正以不可阻挡之势,一点一滴侵入人们的生活,霸占着人们几乎全部的碎片化时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改变着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通过微信,人们可以看新闻,可以将自己的心情、将周围发生的事情与朋友进行分享,可以了解朋友的近况。通过文字、图片、小视频,能写能看,能说能听,微信将以往的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形式融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媒介形式。微信的出现,并没有取代传统媒介,也不是传统媒介的简单叠加,而是更高程度的融合。微信不但实现了耳、目、口、闹、心的延伸,也实现了中枢神经的延伸,增加了人的能力,延伸了人的欲望。在自我保护的惯性下,用户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媒介麻木,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众多的“低头族”,也有了所谓的“手机依存症”。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早期的“电视人”、“容器人”到互联网综合症,再到博客、微博,直至如今的手机微信,每次媒介技术的革新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原本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表面上让交流更加便捷、让沟通更加顺畅、让距离更加贴近的微信,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进一步加深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恰恰相反,当用户浑然忘我刷着微信的时候,已经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了,沉迷于手机,沉迷于微信的用户,正在慢慢变成那耳喀索斯,面对面的深度交往已经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从生理学上看,当人的身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或者压力时,为了实现自我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会设法截除或者隔离让人不舒适的感官、感觉或者技能,如小朋友打疫苗时,医生会想方设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他们没有防备时扎针,可以有效减缓疼痛。
这与麦克卢汉媒介的“自我截除”不谋而合,电子媒介延伸的是人类的中枢神经,必须遏制甚至截除威胁中枢神经的外来因素。要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自我截除就不能让主体实现自我感知,不能让其察觉,即必须进入麻木状态。只有借助麻木来切断感知,神经系统才能承受这样的延伸,这种麻木和自我截除,在新媒介时代尤为明显。融合了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微信,从多个方面延伸了人体的感官机能,更加疯狂的吞噬着人们的时间。微信延伸了人们的耳、目、口、心、脑和整个中枢神经,基于自我保护,延伸的同时必然要截除将相对应的感官机能。微信对中枢神经的延伸力度和强度更具冲击性,对整个人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压力,为了自身安全,系统会自动进行截除或者隔离,直接表现为使用者沉浸于微信中,“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顾朋友圈”,截除了与外界真实的实际交往,破坏了原本面对面的紧密的人际交往,朋友圈常点赞,现实中却少相往来。例如,本应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除夕夜,却成了玩微信抢红包之夜,让不懂微信的老人成了回声女神,无可奈何,有苦难言。
2 救赎:解决之道
自我保护便如壁虎断尾般自我截除。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多是人部分机能的延伸,而如今的微信等新媒介形式,则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当刺激到达某一临界值时,中枢神经系统又如何自我截除从而自我保护?从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对此的解决之道。
对于媒介技术,麦克卢汉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迎向技术”,一是“处之泰然”。前者表明要与新技术正面遭遇,若因噎废食,一味逃避新技术,并非解决之道。后者强调人与技术的关系,若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成为纯粹的技术主义者,结果将变成技术不为人所用,人为技术用,如手机微信,“低头族”沉迷其中,微信没有变成人的一部分,人反而成了微信的一部分,那耳喀索斯与其倒影,同样如此;唯有时刻警醒,“身在其中,不受其乱”才能“处之泰然”。
此外,麦克卢汉非常认同庇护十二世的一个观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的未来及精神生活是否安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传播技术和个人的回应能力之间,是否能维持平衡。”麦克卢汉并非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坚定的技术决定论者”。在他看来,实现人与技术之间的平衡,防止人类的感官被截除,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2]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8).
[3]周弛.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J].新闻记者,2011 (11).
麻木与自我截除的产生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保护。媒介在延伸的同时往往会加强人的能力,突出人的欲望,当这些能力和欲望强烈刺激系统时,处于本能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9-0118-02